曼陀罗属于中草药,是传统中医体系中常用的有毒中药之一,学名Datura stramonium L.,别名洋金花、风茄子、醉心花、野麻子等,以其独特的平喘、止痛、祛风功效被历代医籍记载,但因含有多种剧毒生物碱,使用时需严格遵循中医理论,通过炮制减毒、辨证施治,才能确保用药安全。
植物学特征与分布
曼陀罗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高0.5-1.5米,全株近无毛或被短柔毛;茎基部木质化,上部二叉分枝;叶互生,卵形或宽卵形,边缘有不规则波状浅裂,两面疏被毛;花单生于叶腋或枝叉间,花冠漏斗状,长5-10厘米,白色或淡紫色,花期6-10月;果实为蒴果,卵球形,表面有硬刺,成熟时4瓣裂开,内含多数淡褐色肾形种子,果期7-11月,原产于美洲,现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或野生,常生于路边、荒地、田间或住宅旁。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曼陀罗的毒性及药效源于其含有的多种生物碱,主要包括东莨菪碱(scopolamine,含量约0.4%)、阿托品(atropine,含量约0.3%)和莨菪碱(hyoscyamine,水解后生成阿托品),尚含少量去甲莨菪碱、曼陀罗碱等成分。
- 药理作用:东莨菪碱为M胆碱受体阻断剂,能抑制中枢神经,产生镇静、催眠、麻醉作用,同时可扩张血管、抑制腺体分泌、解除平滑肌痉挛;阿托品作用类似,但中枢抑制作用较弱,以周围抗胆碱作用为主,如加快心率、散大瞳孔、抑制胃肠蠕动,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曼陀罗平喘、止痛、麻醉、抗惊厥的功效基础。
- 毒性机制:过量摄入后,生物碱可强烈阻断M胆碱受体,导致中枢抑制(嗜睡、昏迷、呼吸抑制)、外周抗胆碱反应(口干、皮肤潮红、瞳孔散大、心率加快),严重时因呼吸循环衰竭致死,儿童误食1-2粒种子即可中毒,成人内服过量花或果实亦可致命。
传统药用历史
曼陀罗作为中草药的应用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记载其“主诸风及寒湿脚气,煎汤洗之”,首次明确其祛风除湿功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详细描述:“曼陀罗花,八月采花,七月采叶,九月采实……主治诸风及寒湿脚气,煎汤洗之,又主惊痫及脱肛,并入麻药。”书中还记载了古人用曼陀罗与草乌、川乌等配伍制作“麻沸散”的经验,证明其在外科麻醉中的独特价值,传统用法中,曼陀罗常与其他药物配伍:如与天麻、全蝎同用治惊痫抽搐;与川乌、独活同用治风湿痹痛;与烟叶、艾叶同用治哮喘咳嗽,强调“以酒制之,则杀人”的毒性警示,体现了中医“以毒攻毒、减毒增效”的用药智慧。
现代药典收录与临床应用
现行《中国药典》(2020年版)明确将“洋金花”(曼陀罗的花)收载为中药,性味辛、温,归肺、肝经,功能“平喘止咳,止痛,祛风”,主治哮喘咳嗽,脘腹冷痛,风湿痹痛,小儿慢惊;外科麻醉,现代临床中,曼陀罗制剂(如曼陀罗酊、曼陀罗流浸膏)仍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平喘)、风湿关节痛(止痛)、胃脘冷痛(温中止痛),以及外科手术麻醉(因东莨菪碱的麻醉作用,现多用于短小手术或辅助麻醉)。
需注意的是,现代药典对曼陀罗的用量有严格限制:内服0.3-0.6g,多入丸散(如“气管炎丸”“复方曼陀罗膏”),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青光眼患者、心动过速者禁用,儿童及老年人需慎用。
炮制与减毒
传统炮制方法是降低曼陀罗毒性的关键。《本草纲目》记载“取花曝干,治麻药用之”,即通过干燥减少水分,降低部分挥发性毒性成分;现代炮制则更系统,包括酒蒸、蜜炙、甘草制等:
- 酒蒸:取净曼陀罗花,用黄酒拌匀,蒸1-2小时,晾干,酒蒸可使东莨菪碱含量降低20%-30%,同时借助酒的辛散之性缓和其温燥毒性。
- 蜜炙:取净曼陀罗花,炼蜜拌匀,炒至微黄,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 甘草制:用甘草煎液浸泡曼陀罗花,甘草中的甘草酸可与生物碱结合,降低其毒性,现代研究还发现,通过提取纯化东莨菪碱制成注射剂(如“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液”),可减少其他杂质带来的毒性,提高用药安全性。
毒性反应与急救
曼陀罗全株有毒,以种子和花毒性最强,误服或过量服用后30分钟至2小时出现中毒症状:初期口干、吞咽困难、皮肤潮红、瞳孔散大(可达8mm)、视物模糊、心跳加快;中期出现烦躁不安、幻觉、定向障碍、步态不稳;严重时因中枢深度抑制导致昏迷、呼吸浅慢、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急救措施包括:立即催吐(可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后壁)、洗胃(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生理盐水),导泻(硫酸钠导泻);静脉补液促进毒素排泄;使用拟胆碱药(如毛果芸香碱5-10mg皮下注射,每15-30分钟一次,直至瞳孔缩小、症状缓解)对抗阿托品作用;对症治疗(如吸氧、抗休克、抗心律失常)。
曼陀罗(洋金花)基本信息表
项目 | |
---|---|
学名 | Datura stramonium L. |
别名 | 洋金花、风茄子、醉心花、野麻子、喇叭花 |
科属 | 茄科曼陀罗属 |
药用部位 | 花(洋金花)、叶(曼陀罗叶)、果实(曼陀罗子) |
主要成分 | 东莨菪碱、阿托品、莨菪碱 |
性味归经 | 辛、温;归肺、肝经 |
功效主治 | 平喘止咳,止痛,祛风;用于哮喘咳嗽,脘腹冷痛,风湿痹痛,小儿慢惊,外科麻醉 |
用量用法 | 内服0.3-0.6g,多入丸散;外用适量 |
毒性反应 | 口干、瞳孔散大、心跳加快、幻觉、呼吸抑制,严重可致死 |
禁忌人群 | 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儿童、青光眼患者、心动过速者 |
曼陀罗是中草药,但属于“有毒中药”,其药用价值与毒性并存,传统中医通过炮制减毒、配伍增效、辨证施治,将其用于治疗哮喘、疼痛、风湿等疾病;现代药学研究则明确了其有效成分和毒性机制,并通过制剂优化提高安全性,曼陀罗的治疗窗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普通人切勿自行购买服用,必须在中医师指导下严格遵循剂量和用法,避免因滥用导致中毒风险。
相关问答FAQs
问:曼陀罗作为中草药,普通人可以自行购买服用吗?
答:不可以,曼陀罗属于有毒中药,其有效成分(东莨菪碱、阿托品)的治疗窗极窄,即最小有效剂量与最小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普通人自行购买服用极易因剂量掌握不当导致中毒,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中医用药讲究“辨证论治”,曼陀罗适用于寒性哮喘、寒湿痹痛等特定病症,并非人人适用,需由中医师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开具处方,并严格控制剂量、用法及炮制方法,普通人切勿自行服用。
问:曼陀罗和曼陀罗花(洋金花)是同一种植物吗?药用部位有何区别?
答:曼陀罗和曼陀罗花(洋金花)是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称呼,“曼陀罗”通常指整个植物(包括花、叶、果实),而“洋金花”特指其花,是《中国药典》收载的正名药用部位,两者的功效基本一致,但侧重点不同:花(洋金花)的平喘、麻醉作用较强,常用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及外科麻醉;叶(曼陀罗叶)多用于祛风止痛,可煎汤洗治风湿关节痛;果实(曼陀罗子)毒性较强,较少单独使用,偶尔与其他药材配伍治惊痫,无论哪个部位,均含毒性成分,使用时均需严格炮制(如酒蒸、蜜炙)和控量,避免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