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骨散中草药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5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钻骨散是一类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为主要功效的传统外用中草药方剂,其名称寓意“穿透筋骨、直达病所”,在中医骨伤科领域应用历史悠久,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骨折后期、风湿痹痛等症,该方剂多为复方配伍,由多种具有活血通络、接骨续损、祛风除湿功效的中药材组成,通过外用(如煎汤熏洗、调敷患处)使药力渗透肌肤,直达病所,发挥治疗作用。

钻骨散中草药

钻骨散的组成成分与功效

钻骨散的具体配方因地域、流派及临床应用差异略有不同,但核心药材多围绕“活血、接骨、祛风、通络”四大功效配伍,以下为临床常见的基础配方及其药材分析(表1):

表1 钻骨散常见组成药材及功效
| 药材名称 | 性味归经 | 主要功效 | 配伍意义 |
|----------------|---------------------------|--------------------------------------------------------------------------|--------------------------------------------------------------------------|
| 制川乌/制草乌 | 辛、苦,热;归心、肝、肾经 |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炮制后降低毒性) | 方中君药,善治风寒湿痹所致的关节冷痛、屈伸不利,为“通络止痛”之要药。 |
| 乳香 |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 活血行气,消肿止痛,伸筋 | 臣药,活血兼能行气,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消肿止痛效果,常与没药相须为用。 |
| 没药 | 辛、苦,平;归心、肝、脾经 |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 与乳香配伍,增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善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
| 自然铜 | 辛,平;归肝经 | 散瘀止痛,接骨续筋 | 专入骨伤科,促进骨折愈合,为“接骨续筋”之核心药,现代研究证实其含钙、铁等元素,可促进骨痂形成。 |
| 骨碎补 | 苦、温;归肝、肾经 | 补肾强骨,续伤止痛 | 补肾以固本,活血以续伤,既促进骨折修复,又缓解肾虚腰痛,标本兼治。 |
| 土鳖虫 | 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 善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骨折筋伤,其“破血而不伤正”的特性,增强化瘀通络效果。 |
| 透骨草 | 辛、温;归肝、肾经 |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引药透皮 | 使药,引导诸药渗透肌肤直达病所,同时缓解风湿痹痛所致的肢体拘挛。 |
| 续断 | 苦、辛,微温;归肝、肾经 | 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 | 佐助骨碎补补肾强骨,增强接骨续筋之效,同时调和药性,缓解川乌、草乌之燥性。 |

钻骨散的主要功效与应用

钻骨散通过多味药材的协同作用,形成“活血、化瘀、接骨、止痛”的综合功效,临床应用以骨伤科疾病为主,具体如下: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跌打损伤、软组织挫伤后,局部气血瘀滞,经络不通,常见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方中乳香、没药、土鳖虫活血化瘀之力较强,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瘀血吸收;制川乌、制草乌温经通络,缓解疼痛,临床多用于急性扭伤、挫伤(如踝关节扭伤、肌肉拉伤),表现为局部青紫、肿胀、疼痛者,可取散剂用黄酒或醋调敷患处,每日1次,每次2-3小时,3-5天可缓解症状。

钻骨散中草药

续筋接骨,促进骨折愈合

骨折后期(通常指复位后2周至3个月),局部瘀肿渐消,但筋骨未续,常见骨折延迟愈合、关节僵硬,方中自然铜、骨碎补、续断为“接骨续筋”核心药:自然铜含大量钙、磷及微量元素,可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加速骨痂形成;骨碎补补肾强骨,改善局部微循环,为骨折修复提供营养;续断调和肝肾,增强筋骨强度,临床多用于骨折后期康复,可煎汤熏洗患处(取药物100g,加水煎煮30分钟,先熏蒸后浸泡,每次20-30分钟,每日2次),配合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风湿痹痛(如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多因风寒湿邪侵袭关节,经络痹阻,表现为关节冷痛、屈伸不利、遇寒加重,方中制川乌、制草乌祛风散寒、除湿止痛;透骨草舒筋活络,缓解关节拘挛;乳香、没药活血通络,改善关节微循环,临床用于慢性风湿关节痛,可长期外用(每周3-5次),缓解关节疼痛、僵硬,改善活动功能。

药理作用与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钻骨散的多味药材具有明确的抗炎、镇痛、促进骨折愈合及改善微循环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抗炎镇痛:制川乌、制草乌中的乌头碱(经炮制分解为次乌头碱)可抑制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介素)的释放,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乳香中的乳香酸、没药中的没药醛具有中枢及外周镇痛作用,可提高痛阈,缓解疼痛。
  • 促进骨折愈合:自然铜中的铁、钙元素是骨矿物质的重要成分,可参与骨基质合成;骨碎补中的黄酮类成分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加速骨痂钙化;土鳖虫中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可改善局部血液供应,为骨折修复提供营养。
  • 改善微循环:乳香、没药、透骨草中的挥发油成分可扩张局部血管,增加血流量,促进瘀血吸收及炎症介质代谢,缓解肿胀和疼痛。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

钻骨散以外用为主,常见剂型为散剂、煎剂或膏剂,具体用法如下:

钻骨散中草药

  • 散剂调敷:取钻骨散散剂10-20g,用黄酒、醋或蜂蜜调和成糊状,均匀敷于患处(避开破损皮肤),厚约0.5cm,覆盖纱布固定,每日1次,每次4-6小时(皮肤敏感者缩短至2小时)。
  • 煎汤熏洗:取钻骨散散剂50-100g,加水1000ml煎煮30分钟,先熏蒸患处(距离皮肤20-30cm,避免烫伤),待水温降至40℃左右时浸泡,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适用于关节部位及大面积损伤。
  • 膏剂外贴:将散剂与凡士林、蜂蜜等基质混合制成膏剂,涂于纱布上贴敷患处,每日更换1次,适用于慢性疼痛及不便熏洗的部位。

注意事项

  • 禁忌人群:皮肤破损、溃烂者禁用;孕妇禁用(制川乌、制草乌有毒性,可能引起流产);过敏体质者慎用(首次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取少量散剂涂抹于耳后,观察24小时无红肿瘙痒方可使用)。
  • 使用期间忌口:忌生冷、辛辣、油腻食物,避免饮酒,以免影响药效或增加皮肤刺激。
  • 不良反应处理:若使用后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用清水洗净患处,严重者需就医。
  • 特殊人群:儿童、老人、体质虚弱者需在医师指导下减量使用,避免药物过量吸收。

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

钻骨散作为中医骨伤科的经典外用方剂,其起源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多见于《伤科补要》《跌打损伤秘方》等古籍,古代医家在长期实践中发现,通过外用药物“透皮吸收”可直达病所,避免内服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尤其适用于骨伤科“病在筋骨,外治为优”的特点,方中“川乌、草乌温经通络,乳香、没药活血化瘀,自然铜接骨续筋”的配伍思路,体现了中医“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至今仍对现代骨伤科用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关问答FAQs

Q1:钻骨散可以内服吗?为什么?
A:钻骨散一般不建议内服,方中制川乌、制草乌含有乌头碱类成分,虽经炮制可降低毒性,但过量内服仍可能引起口舌麻木、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中毒反应;乳香、没药等药物活血作用较强,内服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钻骨散的配方设计以外用“透皮吸收”为靶向,内服难以达到局部有效浓度,且可能增加肝肾代谢负担,钻骨散仅限外用,若需内服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调整配方(如去川乌、草乌等毒性药物,并减量使用)。

Q2:使用钻骨散后出现皮肤瘙痒,怎么办?
A:使用钻骨散后出现皮肤瘙痒,多为药物过敏或皮肤刺激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用清水彻底洗净患处,若瘙痒较轻,可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若出现红肿、丘疹、水疱等严重过敏症状,需及时就医,可能需要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或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使用前需确认皮肤无破损,且首次使用前做皮肤过敏试验(如前述方法),可有效降低过敏风险。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治疗关节痛的中药材有哪些?效果如何,使用时需注意什么?
« 上一篇 09-19
8月份可以种什么药材
下一篇 » 09-19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