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定毒性中药材是指药理作用强烈、毒性较大,若使用不当会对人体健康或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中药材,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我国通过《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管理法》等法规,对毒性中药材的生产、经营、使用、储存等环节实施严格管理,这些药材多具有明确的毒性成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规范使用,严禁擅自购买、炮制或服用。
毒性中药材的管理依据与目录
毒性中药材的管理以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为核心,1989年发布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明确了毒性药品的定义、生产供应和调配要求;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了83种毒性中药材,其中28味被列为“毒性药材”,标注“有大毒”“有毒”“小毒”警示等级,这些药材因其毒性成分明确、安全范围窄,被纳入特殊管理范畴,确保在医疗监督下合理使用。
常见毒性中药材分类及特性
根据毒性成分和药性,毒性中药材可分为矿物类、植物类和动物类,每类药材的毒性机制和使用注意事项各有特点。
(一)矿物类毒性中药材
此类药材多含重金属或无机化合物,长期或过量使用易蓄积中毒。
- 砒霜(三氧化二砷):大毒,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具有蚀疮去腐、劫痰平喘之效,现代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但需严格控制剂量,严禁内服外用混用,避免骨髓抑制。
- 雄黄(含硫化砷):有毒,外用解毒杀虫、燥湿祛痰,内服需炮制(如飞雄黄),忌火煅(生成三氧化二砷剧毒),孕妇禁用。
- 朱砂(含硫化汞):大毒,重镇安神、清热解毒,不宜久服或过量,避免汞离子蓄积损伤肝肾功能,忌与溴化物、碘化物同服(生成有毒汞盐)。
(二)植物类毒性中药材
含生物碱、强心苷、毒蛋白等成分,过量可致神经、循环或消化系统损伤。
- 马钱子(含士的宁):大毒,通络止痛、散结消肿,士的宁过量可致强直性惊厥,需炮制(如砂烫马钱子)降低毒性,儿童及孕妇禁用。
- 生川乌、生草乌(含乌头碱):大毒,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乌头碱0.2mg即可中毒,需先煎(1-2小时)或炮制(制川乌、制草乌),忌与半夏、瓜蒌同用。
- 生半夏、生南星(含毒蛋白):有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品对黏膜有强烈刺激,需生姜、明矾炮制制其毒性,阴虚燥咳者慎用。
- 洋金花(含东莨菪碱):有毒,平喘止咳、麻醉止痛,东莨菪碱过量可致谵妄、昏迷,青光眼、心脏病患者禁用。
(三)动物类毒性中药材
含毒素或活性肽,易致过敏或器官损伤。
- 斑蝥(含斑蝥素):大毒,破血消癥、攻毒蚀疮,斑蝥素0.005g即可中毒,可致肾损伤,外用不宜大面积涂擦,孕妇禁用。
- 蟾酥(含蟾毒配基):有毒,解毒消肿、止痛开窍,过量可致心律失常,避免入血(外用宜少量),孕妇慎用。
毒性中药材的使用规范
为防范用药风险,国家对毒性中药材实施全流程管控:
- 生产与经营:实行定点生产和计划供应,经营企业需具备《药品经营许可证》和毒性药品经营资质,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账记录。
- 处方与调配:医师需取得处方权,处方限量一般不超过2日极量,处方保存2年;调配时需“双签字”,并由药师复核。
- 炮制与储存:必须经规范炮制(如煮、蒸、漂、炒)降低毒性,储存于专库(柜),标识“毒性药品”字样,与普通药材分开,防潮、防虫、防鼠。
- 使用禁忌: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或慎用;用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避免饮酒。
毒性中药材分类表(部分代表性品种)
名称 | 毒性等级 | 主要毒性成分 | 功效简述 | 使用禁忌 |
---|---|---|---|---|
砒霜 | 大毒 | 三氧化二砷 | 蚀疮去腐、劫痰平喘 | 孕妇禁用,不可过量 |
雄黄 | 有毒 | 硫化砷 |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 | 内服宜制,忌火煅 |
马钱子 | 大毒 | 士的宁 | 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 儿童、孕妇禁用,不宜久服 |
生川乌 | 大毒 | 乌头碱 |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 需先煎,忌与半夏同用 |
斑蝥 | 大毒 | 斑蝥素 | 破血消癥、攻毒蚀疮 | 孕妇禁用,外用不宜大面积 |
蟾酥 | 有毒 | 蟾毒配基 | 解毒消肿、止痛开窍 | 避免入血,孕妇慎用 |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普通家庭能否自行购买和使用毒性中药材?
解答:不能,毒性中药材属于特殊管理药品,必须凭医师处方在定点药店购买,由专业药师指导使用,自行购买、炮制或服用极易因剂量不当、炮制不规范或误用导致中毒,严重时可引发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误用生半夏可致口腔黏膜灼伤、肿胀,甚至窒息;过量服用含马钱子药材可致呼吸肌痉挛危及生命。
问题2:毒性中药材中毒后如何紧急处理?
解答:一旦怀疑毒性中药材中毒,需立即采取以下措施:① 立即停药并保留剩余药材或包装,便于医生判断毒物成分;② 若神志清醒,可先饮用大量温水催吐(腐蚀性毒物如雄黄不宜催吐),尽快送医;③ 若出现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拨打120,途中保持患者侧卧位,避免呕吐物误吸;④ 就医时明确告知医生用药史、剂量及时间,配合洗胃、导泻、血液灌流等解毒治疗,切勿自行用药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