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祛湿中草药有哪些?效果如何?适合哪些人群服用?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痰湿是中医常见的病理产物,多由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湿互结阻滞气机,可见身体困重、脘腹胀满、咳嗽痰多、舌苔白腻等症状,调理痰湿需从健脾、化痰、利水入手,中草药以其辨证论治的优势,在祛痰祛湿方面应用广泛,以下介绍常用中草药及其配伍应用。

祛痰祛湿中草药

健脾祛湿类:脾为生痰之源,脾气健运则水湿得运,痰湿自消,茯苓性甘淡平,归心脾肾经,既能健脾又能渗湿,为利水渗湿要药,常配伍白术、党参增强健脾益气之效,如四君子汤;白术苦温,归脾胃经,健脾燥湿,与茯苓同用,一燥一渗,增强祛湿之力,配伍泽泻可增强利水渗湿,适用于脾虚湿盛、水肿尿少;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能健脾益肺、补肾固精,兼具补而不滞、养而不腻的特点,适合脾虚兼有肾亏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如参苓白术散。

化痰散结类:针对痰多黏稠、咳吐不爽或痰核瘰疬等症状,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为化痰要药,尤适用于寒痰、湿痰,常配伍陈皮理气化痰,如二陈汤,或配伍茯苓健脾祛湿,以杜生痰之源;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其气芳香,能行能降,既可理气助运化,又能燥湿化痰,常与半夏、茯苓配伍,增强化痰效果;桔梗苦辛平,归肺经,开宣肺气、祛痰排脓,能载药上行,适用于肺气不宣、咳嗽痰多、咽痛失音,常与甘草、贝母同用,如桔梗汤。

利水渗湿类:通过通利水道,使湿邪从小便排出,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排脓,药力平和,药食同源,适合脾虚湿盛、水肿、脚气,常与冬瓜皮、茯苓同用,增强利水消肿;泽泻甘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热,能清下焦湿热,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常与茯苓、猪苓同用,如五苓散;车前子甘寒,归肝肾肺经,利水通淋、祛痰、止泻、清肝明目,既能利水又能祛痰,适用于痰湿咳嗽、水肿尿少,常与桔梗、甘草同用,如止嗽散。

祛痰祛湿中草药

以下为常用祛痰祛湿中草药简表:

名称 性味归经 功效 常用配伍
茯苓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健脾渗湿,宁心安神 白术、党参健脾;半夏、陈皮化痰
白术 甘、苦,温,归脾、胃经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茯苓、山药健脾;泽泻利水
半夏 辛,温,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陈皮理气;茯苓健脾
陈皮 辛、苦,温,归脾、肺经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半夏、茯苓化痰;白术健脾
薏苡仁 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利水渗湿,健脾除痹 茯苓、白术健脾;冬瓜皮利水
泽泻 甘,寒,归肾、膀胱经 利水渗湿,泄热 茯苓、猪苓利水;白术健脾

需注意,祛痰祛湿中草药需根据体质辨证选用,如阴虚火旺者慎用温燥之品(如半夏、白术),脾胃虚寒者慎用寒凉之药(如泽泻、车前子),且用药期间需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助湿生痰,中草药的使用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长期服用,以免损伤正气。

FAQs:

祛痰祛湿中草药

  1. 祛痰祛湿中草药适合所有人吗?
    答:并非所有人适合,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痰湿有寒痰、热痰、湿痰、燥痰之分,脾虚、肾虚、肺虚之别,如阴虚体质者(舌红少苔、口干咽燥)服用温燥祛湿药(如半夏、白术)可能加重阴虚;阳虚体质者(畏寒肢冷、面色苍白)服用寒凉利湿药(如泽泻、薏苡仁)可能损伤阳气,需根据具体体质和症状选药,建议在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

  2. 长期服用祛痰祛湿中草药有副作用吗?
    答:长期服用可能产生副作用,如长期服用利水渗湿药(如茯苓、泽泻)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或伤及脾胃阳气;温燥化痰药(如半夏、陈皮)久用可能耗伤阴液,出现口干、咽燥等症状,建议中病即止,症状缓解后及时调整用药,或配合健脾益气之品(如党参、山药)顾护脾胃,减少副作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板蓝根药材多少钱一斤?当前市场价是多少?
« 上一篇 09-20
福建南靖中草药收购价多少?哪些品种热销?
下一篇 » 09-20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