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母,又名黄花稔、黄花猛、波布草,为锦葵科植物黄花稔(Sida acuta Burm.f.)的全草,是我国南方民间常用的中草药,其性味甘、微苦,凉,归肺、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尿通淋之效,常用于感冒发热、乳腺炎、泌尿系感染、外伤肿痛等症,在民间,黄花母的秘方代代相传,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守护着百姓健康。
经典民间秘方与应用
以下为黄花母常见病症的秘方整理,涵盖内服与外用,供参考:
病症 | 配方组成 | 制法与用法用量 | 功效主治 |
---|---|---|---|
感冒发热 | 黄花母30g,金银花15g,薄荷10g(后下),生姜3片 | 加水500ml煎至200ml,滤液分2次温服,每日1剂,连服2-3天 | 疏散风热,解毒利咽 |
乳腺炎 | 鲜黄花母60g,蒲公英30g,瓜蒌15g | 药物洗净捣烂,加白酒调匀,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连用3-5天 |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
热淋小便涩痛 | 黄花母20g,车前草15g,滑石10g(包煎),甘草5g | 加水400ml煎至150ml,分2次空腹服,每日1剂,连服5-7天 | 利尿通淋,清热泻火 |
外伤肿痛 | 鲜黄花母40g,芙蓉叶30g,大黄15g | 共捣烂如泥,加醋调匀,外敷肿痛处,每日换药1次,至肿痛消退 |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
使用注意事项
-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者慎服(症见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孕妇忌用,其利尿活血之性可能影响胎儿;外敷时若皮肤出现红疹、瘙痒,应立即停用。
- 剂量与煎煮:内服干品每日10-30g,鲜品30-60g,过量易致腹泻;薄荷等芳香类药物需后下,避免有效成分挥发。
- 配伍禁忌:不宜与温补类中药(如附子、干姜)同用,以免降低清热功效;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相关问答FAQs
黄花母可以长期服用吗?
不建议长期服用,黄花母性凉,长期使用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痛、腹泻等不适,一般用于急性病症,症状缓解后即应停用,若需长期调理(如反复尿路感染),应在中医师指导下配伍黄芪、白术等健脾药物,以“清热不伤正”。
黄花母和金银花都是清热解毒药,有什么区别?
两者功效侧重不同:黄花母性凉,除清热解毒外,还擅长“消肿止痛、利尿通淋”,更适用于热毒疮痈、乳痈、热淋等兼有肿痛或小便不利的病症;金银花性寒,偏重于“疏散风热、凉血解毒”,常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热毒血痢等,且疏散风热之力较强,而黄花母的利尿消肿作用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