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叶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on的干燥叶,其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之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等症,紫苏叶的性状特征是中药材鉴定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其形态、颜色、质地、气味等特征的细致观察,可初步判断药材的真伪与优劣,以下从完整叶与破碎叶的形态特征、表面特征、质地、气味、味道及显微与理化鉴别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完整叶性状特征
完整紫苏叶多皱缩卷曲或破碎,展平后呈卵圆形或圆卵形,长7~13cm,宽4.10cm,先端长尖或尾尖,基部宽楔形,圆形或近心形,边缘具圆锯齿,锯齿较整齐,顶端具明显突起,叶上表面深绿色或棕绿色,下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两面均有细小柔毛,尤以下表面脉上毛茸较多,用放大镜观察可见腺点,呈透明油点状,散生于叶肉组织中,这是紫苏叶的重要鉴别特征之一,叶柄细长,长2.7cm,直径约0.2cm,紫色或绿色,密被短柔毛,叶脉于下表面显著突出,网脉明显,侧脉5~6对,自中脉向两侧延伸,直达叶缘锯齿端。
破碎叶性状特征
破碎叶片呈不规则碎片,大小不一,边缘具圆锯齿,锯齿顶端有尖刺状突起,上表面深绿色,可见细小柔毛;下表面灰绿色,油点密集,腺点清晰,脉上毛茸较上表面更明显,部分碎片可见残留的叶柄,紫色或黄棕色,具纵棱,表面有细柔毛。
表面特征
紫苏叶的表面特征是鉴别真伪的关键,上表面颜色较深,呈深绿色或棕绿色,有光泽,叶肉组织较厚,用指甲轻划可见油痕;下表面颜色较浅,灰绿色或带紫色,沿叶脉分布有灰白色短柔毛,腺点呈类圆形、透明状,放大观察时可见腺点凹陷于叶肉中,这是区别于混淆品(如石荠苎、罗勒等)的重要依据,叶缘的圆锯齿较钝,齿间夹角较大,顶端有1个小尖头,齿面常因毛茸存在而呈浅灰绿色。
质地
紫苏叶的质地较脆,易碎,干燥叶片用手揉搓时易碎成小碎片,断面较整齐,可见叶肉组织呈海绵状,中脉处稍硬,不易折断,受潮后叶片韧性增加,不易碎,但气味会变淡。
气味与味道
紫苏叶具有浓郁的特殊芳香气,气味辛香浓郁,是其挥发油成分(如紫苏醛、柠檬烯、芳樟醇等)的体现,揉搓叶片或破碎后,香气更为明显,这种气味是紫苏叶的标志性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叶类药材的重要依据,其味辛,微温,咀嚼时有清凉感,后味略带微苦,无涩味,若气味淡薄或无香气,可能为炮制过度、储存过久或伪品。
显微鉴别(简要)
显微下,紫苏叶的上下表皮细胞均呈类方形或长方形,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微波状弯曲,下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气孔多为直轴式,不定式,副卫细胞3~4个,非腺毛1~4细胞,长48~96μm,基部直径约24μm,壁上有疣状突起,腺鳞头部类圆形,4~8细胞,直径40~108μm,柄单细胞,极短,叶肉组织中栅栏组织为1列细胞,短柱状,通过中脉;海绵组织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大,含草酸钙簇晶,直径4~8μm。
理化鉴别
取紫苏叶粉末少量,加乙醚10ml,超声处理5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苏叶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紫苏醛显紫红色斑点)。
炮制与储存
紫苏叶药材多为生用,采收后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忌高温烘烤,以免挥发油损失,储存时应置于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潮、防虫蛀,因挥发油易挥发,不宜长期存放,以免影响药效。
紫苏叶主要性状特征一览表
项目 | 特征描述 |
---|---|
完整叶形状 | 卵圆形或圆卵形,先端长尖或尾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 |
完整叶大小 | 长7~13cm,宽4~10cm |
表面颜色 | 上表面深绿色或棕绿色,下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 |
表面毛茸 | 两面均有细小柔毛,下表面脉上毛茸较多 |
腺点 | 下表面可见类圆形透明油点,散生于叶肉中 |
叶脉 | 下表面叶脉显著突出,网脉明显,侧脉5~6对 |
叶柄 | 细长,长2~7cm,直径约0.2cm,紫色或绿色,密被短柔毛 |
质地 | 较脆,易碎,断面整齐,叶肉呈海绵状 |
气味 | 浓郁芳香气,揉搓后香气更浓 |
味道 | 辛,微温,咀嚼时有清凉感,后味微苦 |
相关问答FAQs
问:紫苏叶与混淆品石荠苎的性状如何区分?
答:紫苏叶与石荠苎(唇形科植物石荠苎的叶)均为叶类药材,但性状差异显著:①叶片形态:紫苏叶呈卵圆形或圆卵形,边缘具圆锯齿,叶尖长尖或尾尖;石荠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具疏锯齿,叶尖渐尖。②表面特征:紫苏叶下表面腺点密集、透明,毛茸多;石荠苎下表面腺点较少,颜色较暗,毛茸稀疏。③气味:紫苏叶具浓郁芳香气,辛香明显;石荠苎气味较淡,略带草腥气。④叶柄:紫苏叶叶柄常带紫色,密被柔毛;石荠苎叶柄较短,绿色或淡紫色,毛茸少,通过以上特征可准确区分二者。
问:紫苏叶存放后气味变淡,是否还能药用?
答:紫苏叶的药效主要来源于其挥发油成分(如紫苏醛、柠檬烯等),若存放时间过长或储存不当(如受潮、高温、暴露在空气中),会导致挥发油散失,气味变淡,药效随之降低,根据《中国药典》规定,紫苏叶的挥发油含量不得少于0.40%(ml/g),若气味过淡或无香气,可能已不符合药用标准,建议不要使用,正确的储存方法为:将干燥的紫苏叶置于密封容器中,存放于阴凉干燥处(温度不超过20℃,相对湿度控制在60%以下),避免阳光直射和频繁开启容器,以最大限度保留挥发油成分,保证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