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银陈具体指什么呢?其图片有哪些辨识特征呢?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银陈”在部分地区俗称中指银柴胡,为伞形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是临床常用的退虚热中药,因其根头常呈银白色、质地坚实且陈久者佳而得名,银柴胡主产于我国西北地区,如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性味甘、微寒,归肝、胃经,具有退虚热、清疳热之效,常用于治疗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积发热等症,以下从来源、形态特征、性效应用、现代研究等方面详细介绍,并说明其图片识别要点,方便对照辨识。

中草药 银陈 图片

来源与别名

银柴胡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Stellaria dichotoma L. var.lanceolataBge.,以干燥根入药,其别名较多,如银胡、银夏胡、牛肚根、沙参儿、土参等,银陈”多见于地方药材市场,因采挖后需经3-5年陈化,使药性缓和,根头银白色特征更显著而得名,传统医学认为,陈久者药效更佳,故有“银陈”之称。

形态特征与图片识别

银柴胡的形态特征可分为植物形态和药材形态两部分,对照图片时需重点关注根部的特征性结构。

(一)植物形态

银柴胡为多年生草本,高20-50cm,主根圆柱形,根头部膨大,具密集的银白色芽苞,形似“珍珠盘”,这是区别于其他柴胡类药材的关键特征,茎单一或数条丛生,直立,上部二叉状分枝,密被腺毛和短柔毛,基生叶丛生,叶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20cm,宽1.5-4mm,先端尖,基部渐狭,全缘,叶脉3-5条;茎生叶较小,互生,无柄,聚伞花序顶生,多花,花梗细长;花萼5裂,花瓣5,白色,先端2深裂,雄蕊10,花柱3,蒴果卵圆形,略扁,成熟时6瓣裂,花期7-8月,果期8-9月。

(二)药材形态

药材银柴胡呈类圆柱形或圆锥形,偶有分枝,长15-40cm,直径0.5-2.5cm,表面淡黄白色或浅棕黄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根头部有密集的“珍珠盘”(银白色圆形芽苞点),并可见茎基痕,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状纹理,皮部薄,黄白色,木部黄白色,占大部分,气微,味甘。

为便于对照图片识别,以下通过表格归纳关键特征:

中草药 银陈 图片

部位 特征描述
根头 膨大,具密集银白色芽苞,形似“珍珠盘”,为银柴胡最核心的鉴别特征。
根表面 淡黄白色或浅棕黄色,有扭曲纵皱纹及支根痕,无明显的横向皮孔(区别于北柴胡)。
断面 不平坦,显裂隙或放射状纹理,皮部与木部易分离,木部占大部分,黄白色。
气味 气微,味甘(区别于苦味明显的北柴胡)。

性味归经与功效应用

(一)性味归经

银柴胡性甘、微寒,归肝、胃经,其性寒能清,味甘能补,为清虚热、退骨蒸之良药,尤善治阴虚发热,而无苦泄伤阴之弊。

(二)功效主治

  1. 退虚热: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症见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等,常配伍青蒿、鳖甲、地骨皮等,如青蒿鳖甲汤加减。
  2. 清疳热:用于小儿疳积发热,症见消化不良、肚腹膨胀、潮热口干、毛发干枯等,常配伍使君子、鸡内金、胡黄连等,如肥儿丸。

(三)配伍应用

  • 银柴胡配青蒿、鳖甲:增强退虚热之效,适用于温病后期阴液耗伤、余热未尽之低热。
  • 银柴胡配胡黄连、鸡内金:清疳热、健脾胃,适用于小儿疳积、食积发热。
  • 银柴胡配地骨皮:共奏清虚热、凉血除蒸之效,适用于结核病潮热、盗汗。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

银柴胡主要含甾体类成分(如银柴胡皂苷、菠菜甾醇)、生物碱、多糖、挥发油及微量元素等,银柴胡皂苷具有显著的解热、抗炎作用;多糖可调节免疫功能。

(二)药理作用

  1. 解热作用:银柴胡水提物对内毒素、酵母等引起的动物发热有显著解热效果,作用缓慢而持久,优于非甾体抗炎药。
  2. 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关节炎、皮炎等模型有改善作用。
  3. 免疫调节:多糖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双向调节机体免疫。
  4. 保肝作用:减轻肝损伤,降低转氨酶,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三)临床应用

现代临床除用于阴虚发热、小儿疳积外,还常用于:

  • 结核病潮热: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引起的午后低热、盗汗。
  • 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辨证属阴虚内热者,配伍生地、知母等。
  • 血液病发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引起的发热,辅助退热。

采收加工与使用注意

(一)采收加工

银柴胡多于秋季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挖,挖取根部,除去地上茎及须根,洗净,晒干,传统认为,采挖后需置通风处2-3年,待根头银白色特征显现、质地变硬后入药,即“银陈”,此时药性更平和,退虚热之力更佳。

(二)使用注意

  1.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无实热者(如阳虚发热)忌用。
  2.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十八反)。
  3. 用量用法: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图片识别要点

若需通过图片识别银柴胡(银陈),需重点关注以下特征:

中草药 银陈 图片

  1. 根头“珍珠盘”:银白色圆形芽苞密集排列,是区别于其他柴胡(如北柴胡、红柴胡)的最核心特征。
  2. 表面特征:纵皱纹明显,无横向皮孔或突起,颜色偏淡黄白色,无红棕色或黑褐色斑点。
  3. 断面纹理:放射状纹理明显,木部占大部分,皮部薄,易分离。
  4. 气味:断面闻之无明显气味,味甘(嚼之无苦味)。

若图片中根头无“珍珠盘”,表面有横纹或苦味,则可能为其他柴胡类药材,需注意鉴别。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银陈(银柴胡)和北柴胡有什么区别?
解答:银陈(银柴胡)与北柴胡虽同属伞形科,但为不同植物,功效、性状差异显著:

  • 来源:银陈为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的根,北柴胡为柴胡Bupleurum chinense的根。
  • 性状:银陈根头有“珍珠盘”,表面淡黄白色,味甘;北柴胡根头有横纹,表面红棕色或黑褐色,味苦。
  • 功效:银擅长退虚热、清疳热;北柴胡擅长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 主治:银陈用于阴虚发热、小儿疳积;北柴胡用于肝郁气滞、月经不调、感冒发热等。

问题2:银陈可以长期服用吗?长期服用需要注意什么?
解答:银陈性微寒,长期服用需辨证使用,并注意配伍和剂量:

  • 适用情况:仅适用于阴虚内热、疳积发热等实证、热证,若脾胃虚寒、阳虚发热者长期服用,易致腹泻、畏寒等。
  • 配伍建议:长期服用时可配伍健脾益气的药物(如党参、白术)或温中散寒的药物(如干姜、生姜),以减其寒性。
  • 剂量控制:常规煎汤用量为3-10g,不宜过大;若需长期服用,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定期调整处方,避免单一用药。
  • 监测反应:服用期间若出现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不适,需立即停药并咨询医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安国哪家靠谱的中草药收购点求推荐?
« 上一篇 09-21
珍贵药材种子价格表最新价格行情如何?
下一篇 » 09-2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