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草本药材是指生命周期超过两年,通常在冬季地上部分枯萎,地下根、茎等器官存活,次年春季重新萌发的药用植物,这类药材在中医药体系中应用历史悠久,因生长周期长,有效成分积累充分,药效稳定且持久,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常见的多年生草本药材按药用部位可分为根及根茎类、全草类、果实种子类、花类及茎类等,以下将分类介绍其代表品种、形态特征、药用部位及主要功效。
根及根茎类多年生草本药材
根及根茎类是多年生草本药材中数量最多、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其药用部位富含生物碱、皂苷、多糖等活性成分,常用于补益、调理、治疗慢性疾病。
- 人参:五加科人参属,主根肉质呈圆柱形或纺锤形,外皮淡黄色,断面有放射状纹理,味甘微苦,性微温,具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之效,为“百草之王”,常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等症。
- 黄芪:豆科黄芪属,根长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浅棕褐色,质坚韧,断面纤维性强,味甘,性温,能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排脓、生肌,常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等症,是“补气之长”。
- 黄精:百合科黄精属,根茎横走,结节状,肉质肥厚,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味甘,具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之效,适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肺虚燥咳、精血不足、腰膝酸软等症,被誉为“仙人余粮”。
- 甘草:豆科甘草属,根及根茎长圆柱形,外皮红棕色或暗棕色,味甜,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是“国老”,调和药性的关键药材。
- 白芍:毛茛科芍药属,根圆柱形,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断面平坦,类白色或微带粉红色,味苦酸,性微寒,具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之效,适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自汗盗汗等症,常与配伍使用,如“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
全草类多年生草本药材
全草类药材多采用地上干燥全草,含挥发油、黄酮、有机酸等成分,多用于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利尿通淋等。
- 鱼腥草:三白草科蕺菜属,全株有鱼腥味,茎下部伏地,节上生根,叶心形或阔卵形,味辛,性微寒,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常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淋、热毒疮疡等症,现代临床常用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
- 薄荷:唇形科薄荷属,茎方形,对生,叶对生,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揉碎有清凉香气,味辛凉,性凉,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之效,适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肝郁气滞等症,是“发汗解热”的代表药材。
- 佩兰:菊科佩兰属,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叶对生,叶片羽状深裂或浅裂,揉碎有香气,味辛,性平,能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常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暑湿表证、湿温初起等症,其芳香化湿之力较强,尤用于脾经湿浊。
- 泽兰:唇形科地笋属,茎方形,叶对生,卵形或宽卵形,边缘有锯齿,味苦辛,性微温,能活血化瘀、行水消肿,适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癥瘕、产后瘀痛、跌扑损伤、水肿、腹水等症,既活血又利水,尤适用于妇科瘀血兼水肿者。
- 紫花地丁:堇菜科堇菜属,基生叶,莲座状,花紫色,蒴果椭圆形,味苦辛,性寒,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等症,是清热解毒、消散疔疮的要药,常与蒲公英、金银花配伍使用。
果实种子类多年生草本药材
果实种子类药材多取自多年生草本的成熟果实或种子,含挥发油、生物碱、脂肪酸等,多用于化湿行气、温里散寒、补肾固精等。
- 草果:姜科豆蔻属,果实椭圆形,表面灰棕色或红棕色,具纵沟,果皮质坚韧,味辛,性温,能燥湿温中、除痰截疟,适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痛、痞满呕吐、疟疾寒热等症,其燥湿温中之力较强,常用于寒湿偏盛之证。
- 益智仁:姜科山姜属,果实椭圆形,表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向凹凸不平的突起,味辛,性温,能暖脾止泻、摄唾缩尿、温肾助阳,适用于脾胃虚寒、腹痛泄泻、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遗精白浊等症,温脾摄唾、暖肾固缩是其特色。
- 砂仁:姜科阳春砂属,果实椭圆形或卵圆形,表面棕褐色,具不明显的三钝棱,味辛,性温,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适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症,其芳香之气能行气和中,安胎效果显著。
花类及茎类多年生草本药材
花类药材多取其干燥花蕾或花序,含挥发油、黄酮类成分,质轻升散,多用于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润肺止咳等;茎类药材则以干燥茎入药,含生物碱、多糖等,多用于滋阴清热、养胃生津等。
- 菊花:菊科菊属,头状花序,因品种不同有黄菊、白菊、杭菊等,味甘苦,性微寒,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肿毒等症,白菊偏清肝明目,黄菊偏清热解毒。
- 款冬花:菊科款冬属,花蕾呈棒状,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基部常有花梗,味辛,性温,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适用于新久咳嗽、喘咳痰多、劳嗽咳血等症,其性温而不燥,润肺止咳之力较强,尤用于肺虚久咳。
- 石斛:兰科石斛属,茎肉质,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黄绿色或金黄色,味甘,能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明目强腰,适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等症,是“滋阴圣药”,尤适用于胃阴亏虚及热病伤津者。
多年生草本药材汇总表
类别 | 药材名称 | 科属 | 药用部位 | 主要功效 |
---|---|---|---|---|
根及根茎类 | 人参 | 五加科人参属 | 根 |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血 |
根及根茎类 | 黄芪 | 豆科黄芪属 | 根 | 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排脓,生肌 |
根及根茎类 | 黄精 | 百合科黄精属 | 根茎 | 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
根及根茎类 | 甘草 | 豆科甘草属 | 根及根茎 |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
根及根茎类 | 白芍 | 毛茛科芍药属 | 根 | 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
全草类 | 鱼腥草 | 三白草科蕺菜属 | 全草 |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
全草类 | 薄荷 | 唇形科薄荷属 | 全草 |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
全草类 | 佩兰 | 菊科佩兰属 | 全草 | 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 |
全草类 | 泽兰 | 唇形科地笋属 | 全草 | 活血化瘀,行水消肿 |
全草类 | 紫花地丁 | 堇菜科堇菜属 | 全草 |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
果实种子类 | 草果 | 姜科豆蔻属 | 果实 | 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
果实种子类 | 益智仁 | 姜科山姜属 | 果实 | 暖脾止泻,摄唾缩尿,温肾助阳 |
果实种子类 | 砂仁 | 姜科阳春砂属 | 果实 | 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
花类 | 菊花 | 菊科菊属 | 头状花序 |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
花类 | 款冬花 | 菊科款冬属 | 花蕾 |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
茎类 | 石斛 | 兰科石斛属 | 茎 |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明目强腰 |
相关问答FAQs
问:多年生草本药材与一年生药材在功效应用上有何区别?
答:主要区别在于有效成分积累和药效特点,多年生草本因生长周期长(通常2-10年),地下根、茎等营养器官逐年生长,有效成分(如人参皂苷、黄芪多糖、甘草酸等)积累更充分,药效作用持久且温和,多用于补益、调理慢性疾病(如气虚、阴虚、久咳等),如人参补气、黄精养阴,一年生药材生长周期短(1年内完成生命周期),有效成分积累相对较少,药效作用较迅速,多用于急性病、表证、热证(如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如薄荷疏散风热、金银花清热解毒,多年生药材因资源再生周期长,需合理采挖以保护资源,而一年生药材资源更新快,种植采收更灵活。
问:种植多年生草本药材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答:种植多年生草本药材需重点关注选地、繁殖、田间管理及采收时机四方面。①选地整地:根据药材习性选择土壤,如人参、黄精喜阴湿、排水良好的腐殖土,需搭建遮阴网;甘草、黄芪耐旱,宜选沙壤土,深耕并施足底肥。②繁殖方式:多用分株、根茎扦插或种子繁殖,分株繁殖适合黄精、甘草等(春季挖取根茎,每芽眼分切栽植);种子繁殖需打破休眠(如人参种子需层积处理),春播或秋播。③田间管理:注意中耕除草(避免伤根)、水肥管理(生长期追施氮磷钾肥,花期增施磷钾肥),病虫害防治(如人参锈病、根腐病需轮作和药剂处理)。④采收时机:根据药用部位和生长年限确定,如人参需生长5-7年(主根充分膨大),黄芪生长3-5年(根粗壮),过早采收有效成分不足,过晚则易木质化,影响质量,需遵循“采大留小、轮采”原则,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