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石韦为传统常用利水渗湿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历代本草多有记载,具有清热利尿、通淋止血、止咳化痰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肺热喘咳、吐血、衄血、尿血等症,石韦的植物来源多样,主要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等植物的干燥叶,不同品种在形态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掌握其图片特征对准确识别和应用至关重要。
石韦的植物来源与品种特征
石韦的药用部位为其干燥叶,根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记载,石韦来源主要为石韦(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ell)、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 (Bak.) Ching)或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 (Christ) Ching)三种,三者在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上各有特点,通过图片可清晰区分。
(一)石韦(Pyrrōsia lingua)
又称“大叶石韦”“独叶肺筋草”,主产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如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地。
形态特征:根茎细长,横生,密生披针形鳞片,叶远生,叶柄长5-15cm,被星状毛;叶片革质,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长10-25cm,宽3-5cm,顶端渐尖,基部渐狭,不对称,下延于叶柄,全缘,叶面深绿色,有细小凹点,疏被星状毛,叶背密生灰棕色星状毛,孢子囊群在侧脉间整齐排列,呈圆形或椭圆形,无囊群盖。
药材性状:叶片展平后呈披针形,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下表面密生灰棕色星状毛,手触有绒感,叶柄具纵沟,被星状毛,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维管束点状,排列成环,气微,味微苦、涩。
(二)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
又称“大石韦”“华北大石韦”,主产于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如江西、安徽、河南、山东等地。
形态特征:根茎粗壮,横生,密生披针形棕褐色鳞片,叶近生,叶柄粗壮,长10-20cm,被褐色厚层星状毛;叶片革质,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5-30cm,宽5-10cm,顶端钝圆,基部心形,略下延于叶柄,全缘,叶面深绿色,光滑无毛或疏被星状毛,叶背密生灰棕色星状毛,孢子囊群在侧脉间呈多行整齐排列,无囊群盖。
药材性状:叶片较大,展平后呈宽披针形,上表面光滑或略有细小凹点,下表面密被灰棕色星状毛,叶柄粗长,褐色,质硬,气微,味微苦、涩。
(三)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
又称“小石韦”“独脚肺筋草”,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如黑龙江、吉林、河北、陕西等地。
形态特征:根茎细长,横生,密生棕褐色鳞片,叶近生,叶柄细长,长5-15cm,被星状毛;叶片革质或厚纸质,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15cm,宽1-2.5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不对称,下延于叶柄,全缘,叶面深绿色,疏被星状毛,叶背密生灰棕色星状毛,孢子囊群在侧脉间呈多行排列,无囊群盖。
药材性状:叶片较小,展平后呈狭披针形,上表面灰绿色,下表面密被灰棕色星状毛,叶柄细长,易折断,质脆,易破碎,气微,味微苦、涩。
石韦图片特征对比表
为便于直观区分三种石韦,现将关键形态特征整理如下表:
特征 | 石韦(Pyrrōsia lingua) | 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 | 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 |
---|---|---|---|
叶片形状 | 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 | 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 | 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
叶片大小 | 长10-25cm,宽3-5cm | 长15-30cm,宽5-10cm | 长5-15cm,宽1-2.5cm |
叶柄长度 | 5-15cm | 10-20cm | 5-15cm |
叶面特征 | 深绿色,有细小凹点,疏被星状毛 | 深绿色,光滑或疏被星状毛 | 深绿色,疏被星状毛 |
叶背毛被 | 密生灰棕色星状毛 | 密生灰棕色星状毛 | 密生灰棕色星状毛 |
孢子囊群 | 侧脉间圆形或椭圆形,整齐排列 | 侧脉间多行整齐排列 | 侧脉间多行排列 |
药材性状 | 叶片披针形,叶柄具纵沟,被星状毛 | 叶片宽大,叶柄粗长,褐色 | 叶片狭小,叶柄细长,易折断 |
石韦图片采集与鉴别要点
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图片快速鉴别石韦,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 叶片形状与大小:庐山石韦叶片最大且宽,呈宽披针形;石韦叶片中等,呈长圆披针形;有柄石韦叶片最小,呈狭披针形。
- 叶柄特征:庐山石韦叶柄粗壮、褐色;石韦叶柄中等,具纵沟;有柄石韦叶柄细长,易折断。
- 叶面与叶背差异:三者叶背均密生星状毛,但庐山石韦叶面多光滑,石韦和有柄石韦叶面有细小凹点或疏被星状毛。
- 孢子囊群分布:孢子囊群均无囊群盖,石韦呈圆形或椭圆形,庐山石韦和有柄石韦呈多行排列,后者排列更密集。
石韦的功效与应用
石韦性味甘、苦,微寒,归肺、膀胱经,具有清热利尿、通淋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
- 临床应用:
- 治疗热淋、石淋:常与车前子、滑石、木通等配伍,如《证治准绳》石韦散;
- 治疗血淋、尿血:可与小蓟、白茅根、蒲黄同用,以增强凉血止血之效;
- 治疗肺热喘咳:与枇杷叶、瓜蒌、贝母配伍,清肺化痰止咳。
- 现代研究:石韦含黄酮类(如异芒果苷)、皂苷类、挥发油等成分,具有利尿、抗炎、抗菌、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肾炎、支气管炎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注意事项
- 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石韦性寒,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长期服用,以免加重腹泻。
- 不宜过量或久服:过量服用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一般用量3-9g,煎汤内服或入丸散。
- 孕妇慎用:石韦具有利尿作用,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以免影响胎儿。
相关问答FAQs
Q1:石韦的图片如何与相似品种如“槲蕨”区分?
A:石韦与槲蕨(Drynaria roosii Nakai)均为蕨类植物,但可通过以下特征区分:石韦叶片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叶背密生星状毛,孢子囊群无囊群盖;槲蕨叶片羽状深裂,叶面有圆形斑点(“槲蕨斑”),叶背密生棕色鳞片,孢子囊群生于中脉两侧,有盾形囊群盖,槲蕨的药用部位为其根茎(骨碎补),与石韦的叶完全不同,通过图片对比叶片形态和毛被特征即可准确区分。
Q2:石韦的图片特征与药用品质有什么关系?
A:石韦的药用品质与图片特征密切相关,优质石韦应具备以下特点:叶片完整,无破碎或虫蛀;叶面深绿色,有光泽,无枯黄;叶背星状毛密、呈灰棕色,表明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叶柄无霉变,长度适中(如庐山石韦叶柄粗壮、石韦叶柄具纵沟),若叶片发黄、毛稀疏或叶柄霉变,则可能因炮制不当或储存过久导致有效成分流失,品质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