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人字草,又名鸡眼草、三叶草、人字草、蚂蚁草、掐不齐,为豆科植物鸡眼草属植物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或长萼鸡眼草(Kummerowia stipulacea)的全草,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因其叶片常呈三出复叶,叶柄基部有关节,形态似“人”字而得名,其分布广泛,遍及我国南北各地,多生于山坡路旁、田边、荒地及溪沟旁,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止咳平喘等功效,在传统医学中应用历史悠久,现代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其多种药理活性,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形态特征
三叶人字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0-30厘米,茎细弱,匍匐或斜升,多分枝,具柔毛,叶互生,为三出复叶;叶柄极短,有柔毛;托叶卵形,膜质,长约3-6毫米,具脉纹;小叶倒卵形或矩圆形,长5-15毫米,宽3-6毫米,先端圆或微凹,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沿中脉及边缘有白色柔毛,花小,单叶腋生,稀为顶生的总状花序;花梗细长,丝状,长约1-3厘米;花萼钟状,深4裂,裂片卵形或披针形,被白色柔毛;花冠蝶形,淡红色或带紫色,旗瓣近圆形,翼瓣矩圆形,龙骨瓣与旗瓣近等长,荚果卵形或卵状矩圆形,长约3-4毫米,被毛,表面具网纹,成熟时黑褐色,内有1粒种子,花期7-9月,果期8-10月。
性味归经
根据《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等记载,三叶人字草性平,味甘、辛,归肝、脾、肺经,其性平和,不寒不燥,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健脾利湿,兼具止咳平喘之效,适用于多种热证、湿证及虚实夹杂之证。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
三叶人字草是民间常用的清热解毒药,适用于热毒所致的多种病症,可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疮疡、蛇虫咬伤等,单用或配伍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同用,可增强疗效,如治感冒发热,可取鲜品30-60克,水煎服;治痈肿疮疡,鲜品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2次。
健脾利湿
其味甘能补,性平偏凉,能健脾运湿,适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泄泻、痢疾、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常配伍白术、茯苓、薏苡仁等健脾利湿药同用,如治暑湿泄泻,可配伍藿香、佩兰;治水肿小便不利,可配伍泽泻、车前子,现代临床也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肠炎、小儿消化不良等属脾虚湿盛者。
止咳平喘
三叶人字草能宣肺止咳,降气平喘,适用于咳嗽气喘、痰多黏稠等症,尤其对风热咳嗽或肺热咳喘效果较好,可单用煎服,或配伍桑叶、菊花、杏仁、前胡等宣肺止咳药,如治百日咳,可用三叶人字草30克,配伍鱼腥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其他功效
三叶人字草还兼有活血通络、明目退翳之效,可用于目赤肿痛、视力模糊等症,外用可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民间亦有以其治疗黄疸、疟疾的记载,但临床应用相对较少,需进一步验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鲜品可用30-60克;或研末,每次1.5-3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使用时需注意,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有效成分破坏。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叶人字草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芦丁)、皂苷类、生物碱、挥发油、有机酸(如琥珀酸、苹果酸)、鞣质及多糖等,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药理作用
- 抗菌作用:三叶人字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革兰氏阳性菌效果更为显著,为其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 抗炎作用:黄酮类成分能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急性炎症(如肿胀、渗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炎症性疾病。
- 利尿作用:其提取物能增加尿量,促进钠、钾、氯等电解质的排泄,具有温和的利尿作用,对水肿、小便不利有一定疗效。
- 抗氧化作用:富含的多酚类和黄酮类物质能清除自由基,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延缓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
- 调节免疫作用:多糖类成分可激活巨噬细胞,增强淋巴细胞增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免疫低下相关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 止咳平喘作用:能抑制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少痰液分泌,缓解咳嗽、气喘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组胺释放、抗过敏有关。
注意事项
-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引起腹泻、腹痛;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对三叶人字草过敏者禁用。
-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等中药同用,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 使用剂量:内服需控制剂量,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建议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 药材质量:应选用干燥、无杂质、无霉变的优质药材,鲜品需新鲜采摘,避免久放变质。
三叶人字草基本信息速览
项目 | |
---|---|
别名 | 鸡眼草、三叶草、人字草、蚂蚁草、掐不齐 |
来源 | 豆科植物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或长萼鸡眼草的全草 |
科属 | 豆科、鸡眼草属 |
性味 | 性平,味甘、辛 |
归经 | 肝、脾、肺经 |
主要功效 | 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止咳平喘 |
主治病症 | 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泄泻、水肿、咳嗽气喘、痈肿疮疡等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
采收加工 |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
相关问答FAQs
Q1:三叶人字草和三叶草是同一种植物吗?
A1:不是,三叶人字草是豆科鸡眼草属的一年生草本,叶片为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茎细弱,多匍匐生长,全草入药;而常见的“三叶草”通常指豆科车轴草属植物(如白车轴草、红车轴草),多为多年生草本,叶片也有三出复叶,但植株较高大,常作为牧草或绿肥,部分品种(如红车轴草)也可入药,但功效与三叶人字草不同,两者需区分使用。
Q2:三叶人字草可以长期用来利尿或治疗腹泻吗?
A2:不建议长期使用,三叶人字草虽有利尿、健脾止泻之效,但其性偏凉,长期大量服用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加重或出现脾胃虚寒症状(如腹痛、畏寒、食欲不振等),利尿作用也需根据具体病情,若用于水肿,症状缓解后应及时停药或调整用药;治疗腹泻则需辨证施治,若属脾虚湿盛,短期使用有效,但若久泻不止或脾肾阳虚,需配伍温补脾肾的药物(如附子、干姜等),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长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