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性寒味甘,具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之效,是中医临床常用药材,也常用于凉茶、保健食品等领域,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产业发展及健康消费升级,地骨皮市场需求稳步增长,收购行情受产地、质量、气候、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近年收购价格走势
地骨皮价格受供需关系、库存及生产成本影响明显,2020-2023年整体呈“先稳后升”态势,2020年因疫情影响,市场流通不畅,产地货源积压,统货价格多在25-30元/公斤;2021年疫情缓解,下游饮片厂及提取物企业采购量增加,价格逐步回升至35-40元/公斤;2022年受干旱天气影响,宁夏、甘肃等主产区产量减产10%-15%,优质选货价格突破50元/公斤,统货涨至45-48元/公斤;2023年市场库存消化,加之新货质量分化,统货价格稳定在40-45元/公斤,选货(无木心、片大肉厚)维持在50-55元/公斤,较2020年累计上涨60%-80%。
产地与质量差异对价格的影响
地骨皮核心产区集中在宁夏中卫、甘肃白银、青海海西及河北承德,不同产地因气候、种植方式及加工工艺,价格差异显著,宁夏中卫因枸杞道地性强,根皮厚实、有效成分含量高,统货价格较其他产区高5-8元/公斤;甘肃白银产量大,但部分产区种植年限短,根皮较薄,统货价格多在38-42元/公斤;青海海西高寒地区生长周期长,品质优但产量有限,选货价格可达55-60元/公斤;河北承德货因含木心、杂质较多,价格较低,统货仅30-35元/公斤。
质量方面,药企对地骨皮“干货、足干、无霉变、无杂质”要求严格,按规格可分为统货(直径0.5-1.5cm,含少量碎屑)、选货(直径1.5cm以上,无木心)、切片货(厚1-2mm,片色黄白),选货价格较统货高20%-30%,切片货因加工成本高,价格上浮15%左右,2023年市场对硫超标货管控趋严,无硫货价格较含硫货高10-15元/公斤。
市场供需与影响因素分析
需求端:地骨皮作为传统清热药,在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中成药中用量稳定,年需求量约8000-10000吨;凉茶(如王老吉加多宝)、养生茶饮需求增长,带动提取物(地骨皮多糖、甜菜碱)采购量年增15%,成为价格支撑因素。
供给端:主产区种植以散户为主,规模化基地不足,2022年宁夏、甘肃种植面积约25万亩,受干旱及劳动力成本上升(采挖人工成本从80元/天涨至120元/天),总产量约1.2万吨,较往年略减;2023年气候适宜,新货产量预计增至1.3万吨,但仍处紧平衡状态。
其他因素:2023年新版药典加强地骨皮重金属限量检测,部分小作坊货源被淘汰,优质货市场份额提升;电商渠道兴起(产地直播采购),缩短流通环节,部分产区统货价格较传统市场低3-5元/公斤,但整体行情仍以稳中偏强为主。
不同产地地骨皮收购价格对比(2023年秋季)
产地 | 规格 | 价格(元/公斤) | 质量特点 |
---|---|---|---|
宁夏中卫 | 统货 | 45-48 | 根皮厚实,断面黄白,味微甜 |
宁夏中卫 | 选货 | 52-55 | 无木心,直径1.5cm以上,足干 |
甘肃白银 | 统货 | 38-42 | 根皮较薄,少量碎屑,味苦 |
青海海西 | 选货 | 55-60 | 高寒货,有效成分含量高 |
河北承德 | 统货 | 30-35 | 含木心,杂质较多,色暗黄 |
FAQs
Q1:地骨皮收购价格是否有季节性规律?
A:地骨皮采收期在春秋两季(3-4月、10-11月),春季因新货未出,陈货库存充足,价格多稳中略降;秋季新货上市后,经加工流通,11月至次年1月因药企节前备货,价格通常有小幅上涨(5-8元/公斤),极端天气(如干旱、洪涝)会导致减产预期,价格短期波动明显。
Q2:如何判断地骨皮质量好坏,影响收购价格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A:质量判断需看“三色”:外皮灰黄色(无霉变)、内面黄白色(无黑心);“三度”:厚度(越厚越好)、足干度(手掰易断,断面不粘手)、纯净度(无木心、泥土、杂质),关键因素包括:①产地(宁夏、青海货优价高);②规格(选货>统货>切片货);③安全指标(无硫、重金属达标);④采收年限(3-4年生枸杞根皮最佳,有效成分含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