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中药材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5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东北地区涵盖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处寒温带至温带,拥有广阔的森林、湿地和山地,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中药材资源,其中不乏道地药材和珍稀品种,这些药材既有补益强壮类,也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类,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日常保健,形成了鲜明的“北药”特色,以下从主要类别详细介绍东北地区的代表性中药材。

东北中药材有哪些

根及根茎类药材

根及根茎是东北中药材中占比最大的一类,多生长于山地林下或坡地,以药效扎实、品质优良著称。

  1. 人参
    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被誉为“百草之王”,是东北最著名的道地药材,尤以长白山野生人参(山参)和园参最为珍贵,药用部位为根,味甘、微苦,性微温,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人参含人参皂苷、多糖等成分,能增强免疫力、抗疲劳、调节中枢神经。

  2. 细辛
    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以根及根茎入药,味辛,性温,有小毒,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作用,常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咳嗽痰多,东北细辛因挥发油含量高、药效强劲,被视为道地药材,尤以辽宁、吉林产量为大。

  3. 黄芪
    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药,味甘,性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效,是中医“补气之长”,常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等,东北黑土地种植的黄芪(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根条粗壮、粉性足,品质上乘。

  4. 板蓝根
    十字花科菘蓝属二年生草本,以根入药,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是防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的常用药,东北所产板蓝根(北板蓝根)因生长周期长、有效成分(靛蓝、靛玉红)含量高,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5. 防风
    伞形科防风属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药,味辛、甘,性温,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等,防风耐寒性强,在东北广泛分布,以“关防风”(产于辽宁、吉林)品质最佳,被誉为“北药之冠”。

  6. 刺五加
    五加科五加属灌木,以根及根茎或茎皮入药,味辛、微苦,性温,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补益肝肾的功效,适用于脾肾阳虚、腰膝酸软、体虚乏力、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刺五加与人参同属五加科,被誉为“西伯利亚人参”,是东北特色补益药,现代开发有刺五加片、刺五加胶囊等制剂。

果实种子类药材

东北果实种子类药材多生于山地或林缘,以药食兼用品居多,兼具滋补与治疗功效。

东北中药材有哪些

  1. 五味子
    木兰科五味子属木质藤本,以成熟果实入药,味酸、甘,性温,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作用,用于久咳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五味子是“收涩药”的代表,东北长白山、小兴安岭所产“北五味子”果肉厚、粒大、有效成分(五味子素、挥发油)含量高,为道地药材。

  2. 山楂
    蔷薇科山楂属落叶乔木,以成熟果实入药,味酸、甘,性微温,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的功效,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高脂血症,东北山楂(山里红)果大、肉厚,除药用外,还广泛制作山楂片、果丹皮等食品。

  3. 枸杞子
    茄科枸杞属灌木,以成熟果实入药,味甘,性平,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消渴、视物模糊,虽然宁夏枸杞更为知名,但东北枸杞(辽枸杞)因气候寒冷、生长周期长,甜度较高、多糖含量丰富,也是优质枸杞品种之一。

  4. 山茱萸
    山茱萸科山茱萸属落叶小乔木,以成熟果核入药(去果肉),味酸、涩,微温,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东北山茱萸(山萸肉)因生长环境洁净,有效成分(马钱苷、熊果酸)含量高,是中医“滋阴补肾”常用药。

全草及花类药材

全草及花类药材多生长于林下、草地或湿地,采集方便,应用广泛。

  1. 穿心莲
    爵床科穿心莲属一年生草本,以全草入药,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的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穿心莲在东北广泛栽培,是清热解毒类常用药,现代制剂有穿心莲片、穿心莲内酯滴丸等。

  2. 蒲公英
    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以全草入药,味苦、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蒲公英是东北常见的田间杂草,资源丰富,既可药用,也可作为野菜食用。

  3. 金银花
    忍冬科忍冬属藤本,以花蕾或初开的花入药,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东北金银花(北金银花)因气候凉爽,绿原酸、木犀草苷等含量较高,是清热解毒的良药,常制成金银花露、银翘解毒片等。

    东北中药材有哪些

动物及菌类药材

东北森林和湿地资源丰富,孕育了独特的动物和菌类中药材,多为名贵滋补品。

  1. 鹿茸
    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味甘、咸,性温,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的功效,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滑精、宫冷不孕、赢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小儿发育不良、骨蒸潮热、疮疡久不收口,东北鹿茸(关鹿茸)因鹿种优良、加工工艺精湛,是世界顶级鹿茸产地,尤其以吉林长春双阳鹿茸最为著名。

  2. 哈蟆油
    蛙科动物中国林蛙的输卵管,味甘、咸,性平,具有补肾益精、养阴润肺的功效,用于病后体弱、神疲乏力、心悸失眠、盗汗不止、痨嗽咳血,哈蟆油是东北“新三宝”之一(与人参、貂皮并列),因富含蛋白质、氨基酸、激素类物质,被誉为“软黄金”,常作为滋补品炖煮食用。

  3. 灵芝
    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子实体,味甘,性平,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心悸、肺虚咳喘、虚劳短气、不思饮食,东北长白山、大兴安岭林区野生灵芝资源丰富,因生长环境纯净、有效成分(灵芝多糖、三萜类)含量高,是优质灵芝产地。

东北主要中药材一览表

名称 科属 药用部位 主要功效 分布区域
人参 五加科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安神益智 长白山、小兴安岭
鹿茸 鹿科 幼角 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 辽宁、吉林、黑龙江鹿场
五味子 木兰科 果实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长白山、张广才岭
刺五加 五加科 根及根茎 益气健脾、补肾安神、补益肝肾 黑龙江、吉林、辽宁山地
细辛 马兜铃科 根及根茎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辽宁东部、吉林东部
黄芪 豆科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 黑龙江、内蒙古东部
板蓝根 十字花科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辽宁、吉林平原及半山区
哈蟆油 蛙科 输卵管 补肾益精、养阴润肺 长白山林区
灵芝 多孔菌科 子实体 补气安神、止咳平喘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山楂 蔷薇科 果实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 辽宁、吉林丘陵地区

东北中药材资源特点

  1. 道地药材优势显著:长白山、小兴安岭等区域因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中药材有效成分积累丰富,形成“关药”道地药材体系,如人参、鹿茸、五味子等品质全国领先。
  2. 生态多样性丰富:从山地到湿地,从森林到草原,东北多样的生境孕育了2000余种中药材,其中植物类占90%以上,动物和菌类资源独具特色。
  3. 人工与野生结合:部分珍稀药材(如人参、鹿茸)已实现规模化人工种植/养殖,既保护了野生资源,又满足了市场需求;而细辛、黄芪等则以人工栽培为主,辅以野生抚育。

相关问答FAQs

Q1:东北中药材中,哪些属于国家保护野生植物?
A:东北部分野生中药材因过度采挖资源濒危,已被列入国家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野生人参(Panax ginseng)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禁止采挖和贸易;黄檗(黄柏的树皮,芸香科)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野生资源严禁砍伐;平贝母(百合科)在部分地区被列为二级保护植物,需规范采挖,细辛、防风等虽未列入保护名录,但因野生资源减少,部分地区已实施采收许可制度,需合理开发利用。

Q2:东北中药材的采收有什么讲究?
A:中药材的采收直接影响药效和资源可持续性,东北中药材采收需遵循“适时、适量、合理”原则:

  • 根及根茎类:多在秋季(9-10月)植物地上部分枯萎后或春季发芽前采收,此时有效成分积累最多,如人参、黄芪;
  • 果实种子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如五味子于8-9月果皮呈红色时采摘,山楂于秋季霜降后采收;
  • 全草类:在植物生长旺盛期(开花前)采收,如穿心莲在夏季开花前割取全草;
  • 动物类:需根据其生长周期,如鹿茸于5-7月(梅花鹿二杠茸或三岔茸生长阶段)采收,哈蟆油于秋季(9-10月)捕捉林蛙取输卵管。
    野生药材需采大留小、采育结合,避免掠夺式采挖,保护生态平衡。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连壳中草药为何要连壳?壳有何独特妙用?
« 上一篇 09-23
中药材海马的命名
下一篇 » 09-23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