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类中药材是指来源于植物受伤后分泌的黏性物质,经加工而成的药材,多为乔木或灌木的树脂、香树脂或油树脂,这类药材在中医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因其独特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生肌、开窍醒神等多种功效,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心腹疼痛、疮疡肿毒、癥瘕积聚等病症,树脂类药材的性状多呈不规则块状、颗粒状或半流体,颜色从黄棕色至黑褐色不等,常带有特殊香气,部分药材遇热变软,燃烧时产生浓烟和特殊气味,其有效成分包括树脂酸、挥发油、黄酮类、香豆素类等,这些成分共同决定了其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树脂类中药材的常见品种与特性
树脂类中药材种类较多,不同来源的药材在性状、功效和应用上存在差异,以下是几种常见树脂类中药材的详细介绍:
品种 | 来源 | 性状特征 | 主要功效 | 常用配伍 |
---|---|---|---|---|
乳香 | 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同属植物树皮渗出的树脂 | 呈不规则颗粒状或小方块,黄白色至淡黄色,半透明,有光泽,断面有玻璃样光泽;气芳香,味微苦,嚼之有砂粒感,唾液成乳白色 |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 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配没药、当归、川芎;疮疡溃后不敛,配没药、血竭、冰片 |
没药 | 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及同属植物树皮渗出的树脂 | 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红棕色至棕黑色,破碎面呈颗粒状,有油样光泽;气特殊,味苦而微辛 |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 与乳香常配伍使用,增强活血止痛之功,用于胸痹心痛、癥瘕积聚,配伍延胡索、丹参 |
血竭 | 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渗出的树脂 | 呈扁圆四方形,铁黑色,有光泽,研粉为红棕色;无臭,味淡,在水中不溶,在热水中软化 | 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敛疮 | 用于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配儿茶、乳香;疮疡不敛,配炉甘石、龙骨 |
阿魏 | 为伞形科植物阿魏或新疆阿魏的树脂 | 呈不规则的块状或脂膏状,颜色淡黄至浅黄棕色,有强烈而持久的蒜臭味,味苦而辣 | 消积,杀虫,散寒止痛 | 用于虫积腹痛、食积停滞,配伍槟榔、使君子;癥瘕痞块,配麝香、穿山甲 |
藤黄 | 为藤黄科植物藤黄的胶质树脂 | 呈不规则块状,红黄色至橙棕色,质脆,易碎,断面有光泽;气微,味辛辣,有毒 | 攻毒,杀虫,消肿散结 | 用于痈疽肿毒、溃疡、顽癣,配雄黄、枯矾研末外用;跌打损伤,配乳香、没药 |
安息香 | 为安息香科植物白花树的树脂 | 呈不规则块状,稍扁平,红棕色至深棕色,常有不透明的黄白色颗粒;气芳香,味微辛 | 开窍醒神,活血行气,止痛 | 用于中风痰厥、气闭昏厥,配麝香、冰片;心腹疼痛,配沉香、木香 |
树脂类中药材的炮制方法与意义
树脂类中药材因质地黏稠、含挥发油及树脂酸等成分,需通过适当的炮制以增强药效、降低毒性或改变药性,常见的炮制方法包括:
- 净制:去除药材中的杂质,如乳香、没药中的树皮、砂石等,可通过筛选、漂洗(部分药材需用乙醇或乙醚洗涤以去除杂质)等方法。
- 炒制:将净制后的药材用文火加热炒制,如乳香炒制后可减少挥发油含量,降低对胃肠道的刺激,增强活血止痛作用;没酒炒后能引药上行,增强通络功效。
- 醋制:用米醋拌炒药材,如藤黄醋制后可降低毒性,增强攻毒散结之效,多用于外用。
- 研粉:将干燥后的药材研成细粉,便于制剂(如丸剂、散剂)和外用,如血竭、安息香常研粉入药,可避免煎煮时有效成分流失。
树脂类中药材的功效与应用
树脂类中药材的功效主要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相关,临床应用广泛,涵盖内、外、妇、儿等多科疾病:
- 活血化瘀、止痛:乳香、没药、血竭等富含树脂酸和挥发油,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心腹疼痛等,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活络效灵丹”以乳香、没药配当归、丹参,治疗癥瘕积聚及心腹疼痛。
- 消肿生肌、敛疮:血竭、乳香等具有促进伤口愈合、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用于疮疡溃后不敛、外伤出血,常配冰片、炉甘石外用,如“八宝丹”中含血竭,生肌收效。
- 开窍醒神:安息香、麝香等含挥发性成分,能刺激中枢神经,用于中风昏迷、气闭痰厥,如“苏合香丸”以安息香配伍苏合香、冰片,芳香开窍。
- 消积杀虫:阿魏的特殊蒜臭味来自其含有的挥发油,能驱虫、消食积,用于虫积腹痛、食积停滞,可单味研粉吞服或入丸剂。
树脂类中药材的注意事项
- 性味与归经:多数树脂类药材性味辛、苦,温,归肝、脾、心经,但藤黄性寒、有毒,需严格控量。
- 用法用量:入煎剂宜后下(含挥发油类,如乳香、没药),或入丸散剂(如血竭研粉冲服);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内服剂量一般为3-10g,藤黄0.03-0.06g(需炮制后用),阿魏1-2g。
- 禁忌与配伍:孕妇慎用活血化瘀类树脂药(如乳香、没药);脾胃虚弱者慎用,以免引起胃脘不适;藤黄不宜与牵牛子、巴豆等峻下药同用,以免毒性增强。
- 贮藏:树脂类药材易吸潮、结块、变色,需密封保存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如血竭受潮后易变硬,影响药效;阿魏因气味强烈,需单独存放,防止串味。
相关问答FAQs
Q1:树脂类中药材为什么多以外用为主?如何判断其品质优劣?
A:树脂类中药材多含挥发油、树脂酸等成分,外用可直接作用于局部,避免口服对胃肠道的刺激(如乳香、没药口服可能引起恶心、胃痛),且部分树脂(如血竭、藤黄)具有收敛、止血、杀虫作用,更适合外敷或研粉撒布,判断品质优劣可通过“看、闻、试”:看颜色是否均匀、无杂质(如优质乳香色黄白、无树皮);闻气味是否浓郁纯正(如阿魏蒜臭味浓烈者为佳);试水溶性(如血竭粉末置热水中软化而不溶,伪品可能完全溶解)及火试(燃烧时冒浓烟,有香气者为真)。
Q2:树脂类中药材在煎煮时需要注意什么?为什么?
A:树脂类中药材煎煮需注意“后下”或“研粉冲服”,含挥发油类药材(如乳香、没药、安息香)若久煎,挥发油会随水蒸气散失,降低活血行气、开窍醒神功效,故宜在其他药材煎煮10-15分钟后放入,再煎煮5分钟即可;不溶于水的树脂(如血竭)煎煮时有效成分难以溶出,宜研细粉用温水或黄酒冲服,或装入胶囊吞服,避免浪费药材,藤黄等有毒树脂类不宜入煎剂,需严格控制用量并炮制后入丸散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