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鬼箭羽图片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鬼箭羽是传统中草药中较为独特的一味,其名称来源于植株枝条上特征性的翅状结构,形如古代兵器中的箭羽,故得此名,作为卫矛科植物卫矛(Euonymus alatus)的干燥具翅枝条或翅状附属物,鬼箭羽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历史悠久,尤其在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等方面具有显著功效,本文将从其植物来源、形态特征、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现代研究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重点描述其图片识别要点,帮助读者准确辨识这一中草药。

中草药鬼箭羽图片

植物来源与生长习性

鬼箭羽的原植物为卫矛,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米,其生长范围广泛,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及西南地区,多生于山坡、林缘、灌丛中或路旁,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卫矛的枝条具有显著特征:老枝灰褐色,呈圆柱形,有细密皮孔;小枝绿色,通常具4条木栓质扁条状翅,翅宽可达1厘米,边缘有整齐的锯齿,这是其最核心的识别特征,也是“鬼箭羽”名称的直接由来——翅状枝条如同箭羽般向两侧展开,极具辨识度。

形态特征与图片识别要点

准确识别鬼箭羽,需重点观察其枝条、叶片、花果等部位的形态特征,尤其是干燥药材后的特征,以下为详细描述,对照图片可快速辨识:

枝条(核心药用部位)

干燥的鬼箭羽枝条呈圆柱形,通常带有明显的翅状结构,翅为木栓质,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质地坚硬,不易折断,边缘常因干燥而稍内卷或外翻,可见细密的纵向纹理和点状皮孔,无翅的小枝较细,直径约2-3毫米,表面黄绿色或黄褐色,有纵棱,在图片中,翅状枝条是最突出的标志,4条翅呈上下左右对称排列,与主干垂直,整体形态如同“十”字形或“工”字形,这是区别于其他卫属植物的关键。

叶片

鬼箭羽的叶片为对生,纸质,完整叶片呈倒卵形、椭圆形或宽卵形,长2-8厘米,宽1-3厘米,先端短渐尖或钝圆,基部楔形,边缘有细密钝锯齿,叶片表面深绿色,光滑无毛,背面淡绿色,叶脉明显,干燥后叶片常脱落,但在枝条上残留的叶柄基部呈突起状,在图片中,若叶片完整,可通过锯齿边缘和倒卵形轮廓辅助识别;若叶片脱落,则重点观察枝条的翅状结构。

花与果实

鬼箭羽的花期为5-6月,聚伞花序腋生,有3-7朵花,花黄绿色,直径约5毫米,花瓣近圆形,4枚,雄蕊花瓣状,与花瓣互生,果实期为9-10月,蒴果倒圆锥形,4深裂,带紫色假种皮,种子橙红色,椭圆形,干燥果实蒴果多开裂,假种皮常脱落,种子残留,在图片中,若观察到带紫色假种皮的果实或橙红色种子,可作为辅助识别特征,但非药用部位,药材中较少见。

中草药鬼箭羽图片

鬼箭羽形态特征简表

部位 形态特征
枝条(药用) 圆柱形,具4条木栓质扁条状翅,翅宽约1cm,边缘有锯齿,灰褐色或灰棕色,坚硬
叶片 对生,倒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细钝锯齿,深绿色,纸质
腋生聚伞花序,花黄绿色,花瓣4枚,雄蕊花瓣状
果实 蒴果倒圆锥形,4深裂,带紫色假种皮,种子橙红色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性味归经

鬼箭羽味苦、辛,性寒;归肝、脾经,其性寒而能清热,味苦辛而可行散,兼具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杀虫解毒之效。

功效主治

  1.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鬼箭羽苦泄辛散,入肝经血分,能活血化瘀、通利血脉,适用于血瘀经闭、症瘕积聚、产后瘀滞腹痛等症,常配伍当归、川芎、桃仁等增强活血通经之效,如治疗瘀血阻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可单用或与益母草、延胡索同用。
  2. 杀虫解毒:其性寒能清热,兼有杀虫解毒之功,用于治疗疥癣、疮疡肿毒等,外用可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患处,如《本草汇言》记载鬼箭羽“主恶症疮痈,破结气,消瘀血”,体现了其解毒散结之效。
  3. 其他功效:现代临床还发现鬼箭羽有一定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常用于辅助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属其拓展应用范畴。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鬼箭羽的翅状枝条质地坚硬,有效成分煎出较慢,内服时需先煎20-30分钟,或捣碎后入药,以增强药效。

使用注意

  1. 孕妇慎用:鬼箭羽活血化瘀作用较强,孕妇服用可能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流产,故应禁用。
  2. 血虚无瘀者忌服:其性寒且行散,若患者气血亏虚、无瘀血阻滞(如月经量少色淡、面色萎黄等),服用后可能加重气血耗伤,需慎用。
  3. 脾胃虚寒者慎用:苦寒之品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如腹痛、腹泻、食欲不振)服用后可能出现不适,可配伍健脾和胃药同用。

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鬼箭羽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卫矛醇、黄酮类(如山奈酚、槲皮素)、生物碱(如卫矛碱)、有机酸等,具有以下药理作用:

  1. 抗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形成:鬼箭羽中的黄酮类成分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对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有一定作用。
  2. 降血糖作用:其提取物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用于2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临床常与西药降糖药联合使用。
  3. 抗炎与镇痛:鬼箭醇和黄酮类成分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慢性疼痛(如关节炎、痛风)有缓解作用。
  4. 抗肿瘤潜力:初步研究发现,鬼箭羽中的某些成分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但尚需更多临床研究验证。

在临床应用中,鬼箭羽不仅用于传统妇科瘀血病症,还常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现代疾病,体现了中医药“异病同治”的特色。

鬼箭羽图片识别归纳

若通过图片识别鬼箭羽,需抓住三个核心特征:一是4条木栓质的翅状枝条,呈对称分布,与主干垂直,边缘有锯齿;二是枝条灰褐色或灰棕色,质地坚硬,表面可见纵向纹理和皮孔;三是叶片对生,边缘有细钝锯齿(若叶片残留),若图片中同时可见带紫色假种皮的果实或橙红色种子,则可进一步确认其为卫矛属植物,但需注意,果实并非药用部位,识别时仍以枝条特征为主。

中草药鬼箭羽图片

相关问答FAQs

Q1:鬼箭羽的翅状枝条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所有卫矛属植物都有此特征?
A1:鬼箭羽的翅状枝条是其原植物卫矛的木栓质细胞增生形成的变态结构,主要起保护作用和减少水分蒸发,并非所有卫矛属植物都有此特征,仅部分种类(如卫矛、肉花卫矛等)枝条具翅,其中卫矛的翅最为典型,为4条扁条状,边缘有锯齿,是区别于其他卫属植物的重要依据,若在野外发现枝条具翅的卫矛属植物,需结合叶片、花果等特征进一步鉴定,确认是否为药用鬼箭羽。

Q2:鬼箭羽与卫矛的根、叶功效有何不同?是否可以混用?
A2:鬼箭羽(翅状枝条)、卫矛根、卫矛叶虽同源,但因药用部位不同,功效有所差异,鬼箭羽以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为主,常用于妇科瘀血病症和跌打损伤;卫矛根(又称“土千年健”)多用于祛风湿、强筋骨,治疗风湿痹痛、腰腿痛;卫矛叶(又称“鬼箭羽叶”)则多用于杀虫解毒,治疗疥癣、疮疡,三者不可混用,需根据具体病症选择药用部位,如需活血化瘀应选用翅状枝条(鬼箭羽),祛风湿则用根,杀虫解毒多用叶。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蛇莓图片能展示哪些药用部位?如何通过图片准确识别真伪?
« 上一篇 09-24
药材野生重楼的价格
下一篇 » 09-24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