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下类中草药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3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泻下类中草药是指以通利大便、排除积滞、攻逐水饮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主要用于治疗便秘、食积停滞、实热内结及水肿鼓胀等实证,根据药性的峻缓、作用强弱及功效特点,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三类,各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及兼证灵活选用,同时需注意配伍禁忌与使用安全。

泻下类中草药

泻下类中草药的分类与代表药物

(一)攻下药

攻下药性味多苦寒,药力峻猛,具有较强的泻下通便、清热泻火作用,适用于实热积滞、燥屎坚结、高神谵语及火热上炎等实证,代表药物有大黄、芒硝、番泻叶等。

  • 大黄: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主治:①肠胃实热积滞所致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常配枳实、厚朴(如大承气汤);②热毒炽盛所致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内服或外用;③血热妄行所致吐血、衄血、咯血,配伍止血药;③瘀血阻滞所致经闭、癥瘕、产后恶露不尽,用法:煎服,后下,不宜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注意:孕妇、月经期、哺乳期妇女慎用;气血虚弱者、无实热积滞者忌用。

  • 芒硝:性味咸、苦寒,归胃、大肠经,功效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主治:①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常与大黄配伍(如调胃承气汤);②咽肿、口疮、目赤、痈肿、乳痈,外用化水涂抹或冲洗,用法:内服溶化,10~15g;外用适量,注意:孕妇慎用;不宜与硫黄、三棱同用。

  • 番泻叶:性味甘、苦寒,归大肠经,功效泻下导滞,主治:热结便秘,习惯性便秘及老年便秘,单泡服即可;或腹部胀满、腹部疼痛,用法:温开水泡服,1.5~3g;煎服,后下,不宜久煎,注意:孕妇、哺乳期妇女、月经期妇女及低血压患者忌用;过量服用可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二)润下药

润下药性味多甘平或甘平质润,能润滑肠道,泻下作用较缓,适用于年老体弱、津枯肠燥所致的便秘,代表药物有火麻仁、郁李仁、蜂蜜等。

  • 火麻仁:性味甘平,归脾、胃、大肠经,功效润肠通便,主治:肠燥便秘,常与杏仁、枳实、厚朴配伍(如麻子仁丸),适用于老人、产妇及津血不足者,用法:煎服,10~30g;打碎入煎。

    泻下类中草药

  • 郁李仁:性味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功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主治:①肠燥便秘,常与火麻仁、杏仁同用;②水肿、脚气、小便不利,配伍茯苓、桑白皮等,用法:煎服,6~12g;打碎入煎,注意:孕妇慎用。

  • 蜂蜜:性味甘平,归肺、脾、大肠经,功效润燥滑肠、补中缓急、解毒止痛,主治:①肠燥便秘,单用冲服或入丸膏;②脘腹虚痛、肺燥咳嗽、口疮、烫伤,内服或外涂,用法:15~30g冲服;外用适量,注意:痰湿内盛、脘腹胀满、便溏者忌用。

(三)峻下逐水药

峻下逐水药性味多苦寒或辛寒,有毒,药力峻猛,能引起强烈腹泻,排除体内积水,适用于水肿、鼓胀、胸水、腹水等水饮壅盛的实证,代表药物有甘遂、大戟、牵牛子、芫花等。

  • 甘遂:性味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主治:①水肿、鼓胀、胸水、腹水,体质尚壮者,配伍大戟、芫花(如十枣汤);②痈肿疮疡,外用研末调敷,用法:内服0.5~1g,宜入丸散;外用适量,注意:孕妇绝对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体弱者及水肿晚期(如肾功能衰竭)慎用。

  • 大戟:性味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主治:甘遂适应证相似,用于水肿、鼓胀、胸胁停饮;痈肿疮毒、瘰疬痰核,外用,用法:内服1.5~3g,入丸散;醋制可减毒,注意:同甘遂,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 牵牛子:性味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主治:①水肿、鼓胀、痰饮喘咳,可配伍大黄、甘遂;②食积便秘、虫积腹痛,用法:煎服,3~6g;炒用药性较缓,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脾胃虚弱者慎用。

    泻下类中草药

  • 芫花:性味辛、苦温,有毒,归肺、脾、肾经,功效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癣,主治:水肿、鼓胀、胸胁停饮,配伍甘遂、大戟;咳嗽痰喘、寒痰咳喘;疥癣、秃疮,外用,用法:内服1.5~3g,醋制以减毒;外用适量,注意:同甘遂,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泻下类中草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辨证用药:泻下药主要用于实证,若因气血不足、津亏肠燥所致的便秘,当用润下药,慎用攻下、峻下药;水肿患者需辨明阳水(风水、皮水)与阴水(正水、石水),阳水兼表证者宜先解表后攻下,阴水(脾肾阳虚)者忌用峻下逐水药。
  2. 中病即止: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作用峻猛,奏效后即停药,避免过下损伤脾胃阳气,导致泄泻不止、气血亏虚;润下药虽较缓和,但久服亦可能耗伤津液,需配合益气养阴药调理。
  3. 配伍合理:里实热结者,常配清热泻火药(如黄芩、黄连);食积停滞者,配消食导滞药(如山楂、神曲);水肿鼓胀兼脾虚者,配健脾益气药(如黄芪、白术);峻下逐水药常配大枣以缓和毒性(如十枣汤)。
  4. 特殊人群禁忌:孕妇、月经期妇女绝对禁用峻下逐水药及攻下药(如大黄、芒硝、甘遂等);哺乳期妇女慎用,以免影响婴儿;年老体弱、儿童、久病体虚者用量宜减,或润下药与补益药同用。
  5. 煎服方法:攻下药(如大黄)需后下,久煎则泻下力减弱;芒硝需溶化于药液中服用;峻下逐水药宜入丸散,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润下药可打碎入煎或制成膏剂。

泻下类中草药分类简表

分类 代表药物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 用法用量(内服) 使用注意
攻下药 大黄 苦寒,归脾、胃、大肠等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等 实热便秘、热毒疮疡、瘀血阻滞 5~10g,后下 孕妇、气血虚者忌用
芒硝 咸苦寒,归胃、大肠 泻下攻积、润燥软坚 实热便秘、咽喉肿痛、痈肿 10~15g,溶化 孕妇慎用,不宜与硫黄同用
番泻叶 甘苦寒,归大肠 泻下导滞 热结便秘、习惯性便秘 5~3g,泡服 孕妇、低血压者忌用
润下药 火麻仁 甘平,归脾、胃、大肠 润肠通便 肠燥便秘(老人、产妇) 10~30g,打碎
郁李仁 辛甘平,归脾、大肠等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肠燥便秘、水肿、脚气 6~12g,打碎 孕妇慎用
蜂蜜 甘平,归肺、脾、大肠 润燥滑肠、补中缓急 肠燥便秘、脘腹虚痛、烫伤 15~30g,冲服 痰湿内盛、便溏者忌用
峻下逐水药 甘遂 苦寒,有毒,归肺、肾等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水肿鼓胀、胸水腹水 5~1g,入丸散 孕妇禁用,忌与甘草同用
大戟 苦寒,有毒,归肺、脾等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同甘遂,兼治痈肿疮毒 5~3g,醋制 同甘遂
牵牛子 苦寒,有毒,归肺、肾等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水肿鼓胀、食积便秘、虫积腹痛 3~6g,炒用 孕妇禁用,不宜与巴豆同用
芫花 辛苦温,有毒,归肺、脾等 泻水逐饮、祛痰止咳 水肿鼓胀、咳嗽痰喘、疥癣 5~3g,醋制 同甘遂

相关问答FAQs

问:泻下类中草药可以长期服用用于缓解便秘吗?
答:泻下类中草药不宜长期服用,尤其是攻下药(如大黄、番泻叶)和峻下逐水药(如甘遂、大戟),长期使用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形成药物依赖,甚至加重便秘(如“泻结肠”),润下药(如火麻仁、蜂蜜)虽性较缓,但久服也可能耗伤津液,使肠道更加干燥,便秘患者应先明确病因,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多饮水),配合运动,必要时在医师指导下短期使用泻下药,或配合益气养阴药(如太子参、麦冬)调理体质。

问:服用泻下类中草药时,为什么通常要求多喝温水?
答:服用泻下类中草药时多喝温水主要有三方面作用:①增强泻下效果:温水能软化粪便,促进肠道蠕动,帮助药物有效成分溶解吸收,加速肠道内容物排出;②预防脱水:泻下药通过刺激肠壁或增加肠内渗透压促进排便,易导致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多饮水可补充体液,避免脱水(尤其是服用芒硝、甘遂等高渗性泻药时);③减轻不良反应:部分药物(如大黄、番泻叶)可能引起腹痛,温水可缓解肠道痉挛,减少恶心、呕吐等不适,需注意,若服用峻下逐水药后出现剧烈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必要时补充电解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满身是刺的药材
« 上一篇 09-24
中草药种植类
下一篇 » 09-24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