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身是刺的药材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在自然界中,许多植物为了适应环境、抵御动物啃食,演化出了独特的“防御机制”——满身的尖刺,这些看似“不好惹”的植物,却有不少在传统中医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们的刺、根、茎、果实等部位各具药用价值,既能治病救人,也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智慧,这些“满身是刺的药材”往往兼具药用与生态的双重意义,有的活血化瘀,有的消肿排脓,有的则能滋补强身,其独特的形态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药用奥秘。

满身是刺的药材

以常见的皂角刺为例,它是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整体呈圆锥状或分枝状,表面红褐色或棕黄色,尖端尖锐如针,故又称“天丁”,皂角刺的“刺”并非无用,其性味辛、温,归肝、胃经,具有消肿排脓、祛风杀虫的功效,中医常用于治疗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如《本草汇言》记载其“治痈疽未溃,能引药至于痈所”,能促进脓液排出,加速疮口愈合,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皂角刺含黄酮类、皂苷类成分,具有抗炎、抗菌、免疫调节等作用,临床还用于治疗乳腺炎、盆腔炎等感染性疾病,其“以刺攻毒”的特性,在中医外科中应用广泛。

另一种典型的刺类药材是金樱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干燥成熟果实,表面密生针刺状小毛刺,形如小陀螺,采摘时需格外小心,金樱子的刺虽硬,但其药用部位是果肉,性味酸、甘、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具有固精缩尿、涩肠止泻的功效,中医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久痢、白带过多等症,因其酸涩收敛,能固摄人体精微物质,故有“水中金锁”之称,现代研究证实,金樱子富含多糖、鞣质、有机酸等,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菌等作用,其“外刺内敛”的特性,恰与收敛固涩的药用功效相呼应。

刺五加则是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干燥根及根茎或茎枝,其茎密生细长倒刺,枝节处尤为明显,故得此名,刺五加与人参同属五加科,具有“补中益精,坚筋骨,强意志”的功效,被誉为“西伯利亚人参”,其性味辛、微苦,温,归脾、肾、心经,能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用于脾肺气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等症,现代研究发现,刺五加含刺五加苷、多糖等成分,具有抗疲劳、抗衰老、调节神经免疫、改善心脑血管功能等作用,其“刺”虽小,却蕴含着增强人体活力的能量,是中医“扶正固本”思想的体现。

两面针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的干燥根或根皮,其茎、枝、叶柄均生有皮刺,叶面叶背均有腺点,故称“两面针”,其性味苦、辛,平,有小毒,归肝、胃经,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通络的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痛、牙痛等症,尤其擅长治疗瘀血阻滞引起的疼痛,两面针含生物碱、挥发油等成分,具有局部麻醉、抗炎、镇痛作用,是很多止痛药、牙膏的成分之一,但其有小毒,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过量久服,体现了中药“毒性即偏性,偏性即药性”的辩证思想。

满身是刺的药材

蒺藜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由5个分果瓣组成,每个分果瓣具长短棘刺各一对,形如“牛角”,故又称“白蒺藜”,其性味辛、苦,微温,归肝经,具有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之效,常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等症,蒺藜的刺虽尖锐,但其“平肝”的特性,使其成为治疗肝阳上亢头痛的要药,现代研究也证实其具有降血压、利尿、抗心肌缺血等作用,其“刺”与“平肝”功效的关联,体现了中药“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

仙人掌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干燥茎,其茎扁平或圆柱形,密生黄色硬刺,性味苦,寒,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健胃止痛,用于胃痛、痢疾、痈疽肿毒、蛇虫咬伤等,现代还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脂,其“清热解毒”的功效与寒性有关,密生的刺则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却为药用提供了独特价值,枸杞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枝条有棘刺,果实虽小却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是药食同源的典范,枝条的“刺”与果实的“补”形成对比,展现了植物不同部位的不同功效。

这些“满身是刺的药材”之所以具有药用价值,核心在于其化学成分,刺中的生物碱、黄酮、皂苷、多糖等物质,是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皂角刺的黄酮类成分抗炎,刺五加的苷类成分抗疲劳,两面针的生物碱类成分镇痛,这些药材的生长环境多在山坡、荒地等贫瘠处,其“刺”是生存策略,也促使植物积累了更多次生代谢产物,这些成分恰好对人体疾病有防治作用,体现了“环境塑造特性,特性决定药性”的自然规律。

在应用这些药材时,需注意其特性:有的性温(如皂角刺),热证慎用;有的性寒(如仙人掌),脾胃虚寒者忌用;的有小毒(如两面针),需控制剂量;的具收敛性(如金樱子),便秘、湿热者不宜,采集时需做好防护,避免被刺伤,同时注意保护野生资源,可持续利用。

满身是刺的药材

药材名称 形态特征 药用部位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注意事项
皂角刺 圆锥状分枝,红褐色或棕黄色,尖端尖锐 干燥棘刺 辛、温,归肝、胃经 消肿排脓、祛风杀虫 痈疽已溃者慎用
金樱子 果实密生针刺状小毛刺,形如小陀螺 干燥成熟果实 酸、甘、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 固精缩尿、涩肠止泻 有实火、邪热者忌用
刺五加 茎密生细长倒刺,枝节处明显 根及根茎或茎枝 辛、微苦,温,归脾、肾、心经 益气健脾、补肾安神 阴虚火旺者慎用
两面针 茎、枝、叶柄生皮刺,叶面叶背有腺点 根或根皮 苦、辛,平,有小毒,归肝、胃经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小毒,不可过量久服
蒺藜 果实由5分果瓣组成,具长短棘刺各一对 干燥成熟果实 辛、苦,微温,归肝经 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 阴虚血亏者慎用

相关问答FAQs

Q1:满身是刺的药材都有毒吗?
A:并非所有满身是刺的药材都有毒,金樱子、刺五加、蒺藜等均无毒,可安全使用;但部分药材如两面针、洋金花等含毒性成分,需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避免中毒,药材是否有毒取决于其化学成分,而非“刺”的形态,使用前需明确药材性味及毒性,必要时咨询专业中医师。

Q2:采集满身是刺的药材时需要注意什么?
A:采集时需做好防护,穿戴厚手套、长袖衣物,避免被尖刺刺伤造成皮肤损伤或感染;同时需注意保护野生资源,遵循“采大留小、采密留稀”的原则,过度采集会影响植物种群生态;对于受保护的野生药材(如部分刺五加野生种),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禁止非法采挖;若为人工种植,可按农事操作规范采集,确保药材质量与可持续利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药便宜与找药材
« 上一篇 09-24
泻下类中草药
下一篇 » 09-24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