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树木是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以木本植物的根、皮、叶、花、果实、树脂或整株入药的植物,这类药材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经典典籍中多有记载,因其药效持久、应用广泛,在临床配方和日常保健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地跨热带、亚温带,森林资源丰富,中药材树木种类繁多,以下按药用部位及常见类别进行详细介绍。
根皮类入药的树木
根皮类药材多取自树木或灌木的根部内皮,富含生物碱、苷类、鞣质等活性成分,具有祛风湿、清热、止血等功效。
- 杜仲: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味甘性温,归肝、肾经,是著名的补肝肾、强筋骨药材,现代研究证实其含杜仲胶、绿原酸,有降血压、抗疲劳作用。《本草纲目》记载“杜仲古方只用皮”,至今仍以“厚杜仲”(去粗皮、切丝、盐炒)为佳。
- 黄柏:芸香科黄皮树或黄檗的树皮,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善清下焦湿热,泻火解毒,常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黄疸、骨蒸劳热,其断面鲜黄色,味极苦,是“三黄”(黄连、黄芩、黄柏)之一。
- 桑白皮:桑科桑树的根皮,味甘性寒,归肺经,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现代还常用于降血糖。
叶类入药的树木
叶类药材取自树木的叶片,多含挥发油、黄酮类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
- 侧柏叶:柏科侧柏的嫩枝与叶,味苦涩性微寒,归肺、肝、大肠经,能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常用于吐血、咯血、脱发,外用可治疗脂溢性皮炎。
- 银杏叶:银杏科银杏的干燥叶,味甘苦性平,归心、肺经,含银杏内酯、黄酮苷,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现代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辅助治疗,如冠心病、脑梗死。
- 艾叶:菊科蒿属植物艾的叶,虽多为草本,但艾为多年生灌木状,味辛性温,归肝、脾、肾经,能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是“艾灸”的核心材料,也可用于虚寒性出血、宫冷不孕。
果实种子类入药的树木
果实种子类是树木类药材中占比最大的类别,富含油脂、有机酸、蛋白质,多具补益、消食、行气功效。
- 枸杞:茄科枸杞的成熟果实,味甘性平,归肝、肾经,是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经典药食同源品,含枸杞多糖、胡萝卜素,常用于腰膝酸软、视力减退,现代还用于增强免疫力。
- 山楂:蔷薇科山楂的成熟果实,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能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尤其擅长肉食积滞、泻痢腹痛,含山楂酸、黄酮类,现代用于降血脂、助消化。
- 八角茴香:木兰科八角茴香的果实,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能温阳散寒、理气止痛,既是香料也是中药,常用于寒疝腹痛、肾虚腰痛。
树脂类入药的树木
树脂类药材由树木伤口分泌的汁液凝固而成,多含挥发油、树脂酸,具有行气活血、止痛等功效。
- 沉香:瑞香科沉香属树木受伤后形成的结香部分,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肾经,能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被誉为“植物钻石”,常用于胸腹胀闷、呕吐呃逆、肾虚喘咳。
- 乳香:橄榄科乳香树及同属树木的树脂,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能活血定痛、消肿生肌,常用于跌打损伤、痈肿疮疡,配伍没药可增强活血化瘀效果。
其他部位入药的树木
除上述部位外,树木的花、枝干、树皮等也常入药。
- 厚朴:木兰科厚朴的干皮、根皮及枝皮,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能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中焦、脘痞吐泻、痰饮喘咳,《名医别录》称其“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
- 桂枝:樟科肉桂的干燥嫩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能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常用于风寒感冒、关节痹痛、经闭痛经,是《伤寒论》中的常用药。
- 合欢花:豆科合欢的干燥花序,味甘性平,归心、肝经,能解郁安神、活血消肿,常用于情志不畅、失眠健忘、跌打损伤,花丝细长,淡粉色,有“忘忧草”之称。
常见中药材树木分类及功效表
类别 | 树种 | 药用部位 | 主要功效 | 经典应用 |
---|---|---|---|---|
根皮类 | 杜仲 | 树皮 | 补肝肾、强筋骨 | 肾虚腰痛、高血压 |
黄柏 | 树皮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湿热泻痢、带下 | |
叶类 | 侧柏叶 | 叶 | 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 咯血、脱发 |
银杏叶 | 叶 |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 冠心病、脑梗死 | |
果实种子类 | 枸杞 | 果实 |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 视力减退、免疫力低下 |
山楂 | 果实 |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 | 肉食积滞、高血脂 | |
树脂类 | 沉香 | 结香部分 |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 | 胸腹胀闷、呕吐呃逆 |
乳香 | 树脂 | 活血定痛、消肿生肌 | 跌打损伤、痈肿疮疡 | |
其他部位 | 厚朴 | 树皮 |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 湿滞中焦、脘痞吐泻 |
桂枝 | 嫩枝 |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 风寒感冒、关节痹痛 |
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部分中药材树木因过度采挖面临资源危机,如野生沉香、黄柏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通过人工栽培(如杜仲、枸杞林下种植)、野生抚育(如沉香人工结香技术)等方式,已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现代研究也通过提取活性成分、开发复方制剂,让传统树木类药材在抗肿瘤、抗氧化、代谢性疾病防治等领域发挥新价值。
相关问答FAQs
Q1:树木类中药材和草本中药材在功效应用上有何区别?
A:树木类药材因生长周期长,药效多偏温和持久,擅长补益(如杜仲补肝肾)、行气(如沉香理气)、固涩(如肉桂温阳化气),适合慢性病调理;草本药材生长快,药效偏速效,多用于清热(如黄连解毒)、解表(如麻黄发汗)、利湿(如茯苓渗湿),常用于急性病症,治疗肾虚腰痛,树木类的杜仲、桑寄生需长期服用,而草类的威灵仙多用于急性腰扭痛。
Q2:如何辨别优质树木类中药材?
A:可通过“看、闻、尝、摸”四步:①看外观:杜仲应断面有细密银白色胶丝,黄柏皮厚、断面鲜黄色,枸杞色红、果肉厚实;②闻气味:沉香有独特香气,乳香香气浓郁,无异味;③尝味道:黄柏味极苦,枸杞味甜微酸,厚朴味辛辣、后回甘;④摸质地:优质药材干燥、不易折断,如沉香质重、入水下沉,银杏叶应完整、无破碎,道地药材(如宁夏枸杞、川黄柏)因产地气候、土壤适宜,药效更佳,优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