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是临床常用的补益类中草药,别名“鸡头黄精”“龙衔”“太阳草”等,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具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之效,常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肺虚燥咳、精血不足等症,中草药图是鉴别黄精真伪、品质的重要依据,其涵盖植物形态图、药材性状图、显微特征图及炮制后性状图等,系统呈现黄精的“原貌”与“特质”。
黄精植物形态图
黄精植物形态图是识别基原植物的核心,需重点关注根茎、叶、花、果的特征,滇黄精植株高1-2米,根茎肥厚,常呈结节状连珠形;叶轮生,每轮4-6枚,叶片线披针形至线形,先端渐尖或卷曲;花腋生,花被黄绿色,筒状,常下垂,浆果熟时红色,黄精植株高50-90厘米,根茎结节状圆柱形,叶轮生3-6枚,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尖,花被绿白色,浆果熟时黑色,多花黄精与黄精形态相似,但植株更高大(可达1米以上),花被筒状,带绿黄色,花梗常弯曲,植物形态图中,根茎的“结节状”结构、叶片的“轮生”排列及花色是区分不同基原的关键。
黄精药材性状图
黄精药材性状图展示干燥根茎的形态特征,直接影响药用品质,生黄精药材呈结节状弯柱形,长3-10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半透明,可见环节(茎痕)、圆盘状疤痕(根痕)及未除尽的须根,质硬韧,断面角质样,淡黄棕色,筋脉点(维管束)明显,气微,味甜,有黏性,制黄精(九蒸九晒后)表面黑色,有光泽,质地柔软,味甜而带焦香,断面角质样,中心透亮,药材性状图中,“半透明表皮”“环节”“黏性断面”是优质黄精的典型特征,需避免与“伪品”(如薯蓣科薯蓣的根茎,表面无半透明感,断面有颗粒状)混淆。
黄精显微特征图
显微特征图是鉴别黄精真伪的“微观证据”,包括横切面图与粉末图,黄精根茎横切面可见: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散有黏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维管束外韧型,散列;薄壁细胞含大量淀粉粒(单粒类圆形,脐点短缝状,层纹不明显),粉末显微特征图显示:淀粉粒众多,无色,单粒类圆形或卵圆形,直径4-20μm;草酸钙针晶成束,散在或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40-100μm;导管多为网纹和螺纹,直径20-30μm,显微鉴别中,“淀粉粒+草酸钙针晶”是黄精的标志性特征,区别于伪品(如玉粉末中无草酸钙针晶,淀粉粒较小)。
黄精鉴别要点(表格归纳)
鉴别项目 | 关键特征描述 |
---|---|
植物形态 | 根茎结节状,叶轮生,花腋生,浆果熟时黄精/多花黄精为黑色,滇黄精为红色 |
药材性状 | 生品黄白色半透明,环节明显,质硬韧,味甜黏;制品黑色有光泽,质软,味甜焦香 |
显微特征 | 淀粉粒丰富,草酸钙针晶束,网纹/螺纹导管,无晶鞘纤维 |
黄精图片的应用价值
黄精中草药图在药材鉴定、教学科研、临床用药中具有重要价值。《中国药典》以标准图片为依据,规定黄精“环节明显”“味甜”等性状指标;药材市场可通过图片快速区分“生黄精”与“制黄精”,避免误用;教学中,植物形态图与显微图结合,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黄精的“形-效”关系。
相关问答FAQs
Q1:如何通过黄精的图片辨别其真伪?
A:辨别黄精真伪需结合“宏观+微观”图片特征:宏观上,真品黄精根茎呈结节状,表面半透明(生品),环节明显,断面有黏性;伪品(如竹节参)根茎多呈圆柱形,表面无半透明感,断面无黏性,微观上,真品显微图可见草酸钙针晶束和大型淀粉粒,伪品(如白及)粉末中无针晶,淀粉粒细小,真品气微、味甜,伪品常味苦或无黏性。
Q2:黄精生品与制品的图片特征有何区别?
A:生黄精图片特征为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半透明,质硬韧,断面角质样,味甜微苦;制黄精(九蒸九晒后)图片显示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有光泽,质地柔软,断面角质样,中心透亮,味甜带焦香,炮制后,黄精的刺激性成分(如黏液质)部分分解,补益作用更平和,图片中“色黑、质软、焦香”是鉴别制品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