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养生中草药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冬季的开始,此时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盛,万物进入闭藏状态。《黄帝内经》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强调冬季养生应以“藏”为要,顺应自然规律,养护阳气,为来年春生夏长奠定基础,中草药作为传统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立冬时节通过合理配伍,可起到温补元阳、滋阴润燥、调和脏腑的作用,帮助人体适应季节变化,增强抗病能力。

立冬养生中草药

立冬养生的核心在于“养藏”,需从饮食、起居、情志等多方面调理,而中草药的应用需遵循“因时、因地、因人”的原则,从脏腑而言,冬季与肾相应,肾主藏精,故养生重在补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温补肾阳的同时需兼顾健脾,以助运化;肺主皮毛,冬季气候干燥,易伤肺阴,故需滋阴润肺,中草药的选择应避免辛散耗气,多用温补、敛藏之品,同时根据个体体质差异调整,如阳虚者温阳,阴虚者滋阴,气虚者益气,血虚者养血。

常用中草药分类及详解

温阳散寒类

冬季寒邪易伤阳气,温阳散寒类中草药可助人体阳气生发,抵御外寒。

  • 肉桂:性大热,味辛甘,归心、肝、脾、肾经,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血脉之功,适用于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宫冷不孕等,可研末冲服(1-3克)或入汤剂,阴虚火旺者忌用。
  • 干姜:性热,味辛,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适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用量3-10克,煎服;与附子同用可增强回阳之效。
  • 附子:性大热,味辛甘,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用于亡阳厥逆、肢冷脉微,需先煎1-2小时以减毒,用量3-15克,需专业医师指导,不可久服。

滋阴润燥类

冬季气候干燥,易伤肺阴,滋阴润燥类中草药可滋养阴液,润泽肺脏。

立冬养生中草药

  • 枸杞子:性平,味甘,归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可嚼服或泡水,每次6-12克,平补阴阳,老少皆宜。
  • 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适用于肺燥干咳、津伤口渴,用量10-15克,煎服,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 玉竹:性微寒,味甘,归肺、胃经,养阴润燥、生津止渴,适用于热病伤阴、燥咳痰黏,可煎服或煮粥,每次10-15克,滋腻性弱,适合温和调理。

益气固表类

冬季“藏”需固护肌表,益气固表类中草药可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外邪侵袭。

  • 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适用于气虚乏力、自汗、水肿,可煎服或泡水,每次10-30克,表实邪盛、气滞湿阻者慎用。
  • 党参:性平,味甘微苦,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适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用量10-30克,煎服,与黄芪同用可增强补气功效。
  • 白术:性温,味甘苦,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适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可煎服或入丸散,每次6-12克,阴虚内热者忌用。

敛藏安神类

冬季宜“早卧晚起”,敛藏安神类中草药可帮助改善睡眠,顺应阳气潜藏。

  • 酸枣仁:性平,味甘酸,归肝、胆、心经,养心益肝、安神敛汗,适用于虚烦不眠、心悸多汗,可研末冲服或煎服,每次10-15克,炒用安神效果更佳。
  • 山茱萸:性微温,味酸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涩精固脱,适用于腰膝酸痛、遗精滑精、崩漏带下,用量6-12克,煎服,命门火炽、湿热实邪者忌用。
  • 五味子:性温,味酸,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适用于久咳虚喘、遗精滑精、津伤口渴,用量2-6克,煎服,表邪未解、内有实热者忌用。

中草药养生注意事项

立冬使用中草药需注意“过犹不及”:温阳类药材如肉桂、附子等辛热燥烈,过量易助火伤阴,阴虚火旺者慎用;滋阴类如麦冬、玉竹等滋腻碍胃,脾胃虚弱者需配伍健脾药;中草药煎煮时,矿物类、贝壳类需先煎,芳香类后下,有毒类需久煎;感冒发烧、急性炎症期间不宜进补,以免“闭门留寇”。

立冬养生中草药

常用中草药一览表

草药名称 性味归经 功效 用法用量 适用人群
肉桂 辛甘,大热;归心、肝、脾、肾经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研末冲服1-3克 畏寒肢冷、腰膝冷痛
干姜 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煎服3-10克 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枸杞子 甘,平;归肝、肾经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嚼服或泡水6-12克 肝肾阴虚、头晕目眩
麦冬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煎服10-15克 肺燥干咳、津伤口渴
黄芪 甘,微温;归脾、肺经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煎服10-30克 气虚乏力、自汗
酸枣仁 甘酸,平;归肝、胆、心经 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煎服10-15克 虚烦不眠、心悸多汗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立冬进补是否所有人都适合用中草药?
解答: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立冬用中草药进补,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需根据个体体质选择:阳虚体质(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可适当用温阳药(肉桂、附子);阴虚体质(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宜用滋阴药(麦冬、枸杞);气虚体质(乏力、气短)可用益气药(黄芪、党参);但湿热体质(舌苔黄腻、大便黏滞)不宜温补,需先清热利湿;感冒、发热期间应暂停进补,以免加重病情,孕妇、儿童及慢性病患者需在医师指导下用药,避免自行服用。

问题2:立冬常用的中草药有没有饮食禁忌?
解答:立冬常用中草药多属温补、滋阴类,使用时需注意饮食禁忌:服用温阳散寒药(如肉桂、干姜)期间,忌生冷寒凉食物(如西瓜、苦瓜、冰淇淋),以免降低药效;服用滋阴润燥药(如麦冬、玉竹)时,忌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以免助热伤阴;服用敛汗药(如酸枣仁)时,忌浓茶、咖啡,以免影响安神效果;部分草药与食物存在相互作用,如服用黄芪时不宜吃萝卜(可能削弱补气功效),服用枸杞时不宜与绿茶同泡(鞣酸可能影响吸收),建议服药期间饮食清淡,规律作息,以助药效发挥。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药材天地网丹参价格
« 上一篇 昨天
中草药小红仙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