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丹,又名丹参、赤参、紫丹参等,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是我国传统常用活血化瘀药,应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因其“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癥除瘕,止烦满,益气”而备受推崇,现代临床与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其应用范围,成为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疾病及妇科疾病的常用药材之一。
来源与产地
大丹正品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根及根茎,主产于四川、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其中四川中江、山西运城、河北安国为传统道地产区,所产丹参因有效成分含量高、品质优而享有“川丹参”“晋丹参”等美誉,丹参喜气候温暖、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耐旱,忌涝,多生于山坡林下、草丛或溪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即可入药,野生品资源逐渐减少,现以栽培品为主。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大丹性苦,微寒;归心、肝经,其核心功效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具体应用如下:
-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为“妇科要药”,适用于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恶露不尽,常配伍当归、川芎、桃仁等;亦治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脘腹胁痛,如《妇人良方》中“丹参饮”以丹参配檀香、砂仁,治心胃气痛。
- 清心除烦:用于温病热入营血、身热夜甚、心烦不眠,或情志失调、心悸怔忡,如《温病条辨》中“清营汤”以丹参配生地、玄参,清营凉血、除烦安神。
- 凉血消痈:治疮疡痈肿、乳痈,常配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以丹参配乳香、没药,消痈止痛。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大丹的药理活性源于其丰富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具体及作用如下表所示:
化学成分类别 | 主要化合物 | 药理作用 |
---|---|---|
脂溶性成分 | 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 | 抗心肌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菌抗炎、抗肿瘤(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水溶性成分 | 丹参素、丹酚酸B、原儿茶醛 | 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护肝细胞、降血脂、促进神经修复 |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丹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药效: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预防血栓形成;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抗氧化应激,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尚有抗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调节免疫等作用。
临床应用与配伍
大丹在临床应用广泛,可根据病情配伍不同药物:
-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常用丹参滴丸(含丹参、三七、冰片)或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脑梗死,配伍川芎、红花、水蛭等,如“通络活血汤”;高血压伴血瘀者,配伍牛膝、夏枯草、钩藤等。
-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配伍当归、益母草、香附,如“丹参泽兰汤”;产后瘀阻腹痛,配伍桃仁、红花、炮姜,增强活血化瘀之力。
- 肝胆疾病:慢性肝炎、肝纤维化,配伍黄芪、鳖甲、当归,如“丹参鳖甲软肝方”;胆囊炎、胆结石属血瘀者,配伍金钱草、郁金、枳壳。
- 其他:失眠多梦(配伍酸枣仁、柏子仁)、银屑病(配伍当归、生地、蝉蜕)等,均有较好疗效。
使用注意事项
大丹虽应用广泛,但需注意以下事项:
-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十八反”),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 禁忌人群:孕妇慎用(活血作用可能引起流产);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胃溃疡出血、脑出血急性期)禁用;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以免腹泻。
- 用药剂量:煎汤内服,常用剂量为10~15g;酒制丹参(酒丹参)可增强活血作用,剂量宜减至5~10g。
-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胃部不适、皮疹、瘙痒等,停药后可缓解;注射剂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使用前需做皮试。
炮制与鉴别
- 炮制方法:生丹参(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酒丹参(取丹参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酒吸尽,文火炒至微黄,增强活血通经之力);炒丹参(清炒至微焦,缓和寒凉之性)。
- 鉴别要点:根茎短粗,顶端常有残留茎基;根呈长圆柱形,表面棕红色或暗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脆,断面疏松,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呈“菊花心”;气微,味微苦涩,以条粗、色紫红、质坚实者为佳。
相关问答FAQs
Q1:大丹和丹参是同一种药材吗?
A1:是的,“大丹”是丹参在部分地区和传统用药中的别名,其正名为丹参,二者为同种药材,来源、性味、功效与应用完全一致,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Q2:服用大丹(丹参)时可以喝茶或吃萝卜吗?
A2:不建议,茶叶中的鞣酸可能与丹参中的成分结合,影响吸收;萝卜(尤其是白萝卜)有破气消食的作用,可能削弱丹参的活血功效,降低药效,建议服药期间避免同食,间隔至少2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