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姜中药材的产地、真伪鉴别方法、功效与使用禁忌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高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秋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及残留的鳞片,切段,晒干或阴干,其性辛,热,归脾、胃经,具有温胃散寒、消止痛的功效,是临床治疗胃寒证的要药,首载于《名医别录》,历代医籍多有记载,沿用至今。

高良姜中药材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高良姜味辛性热,气香窜,归脾、胃经,其辛散温通之性较强,善于温散脾胃寒邪,温中止痛,降逆止呕。

  • 功效:温胃散寒,消止痛,降逆止呕。
  • 主治
    1. 脘腹冷痛:用于胃寒脘腹冷痛,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常与香附配伍(如良附丸),增强行气止痛之效;若兼食滞者,可配山楂、麦芽消食导滞。
    2. 胃寒呕吐:用于胃寒呕吐,呕吐清水或食物,喜温喜按,常与生姜、半夏同用,如高良姜汤;若胃寒气逆较甚,可配丁香、柿蒂降逆止呕。
    3. 嗳气吞酸:用于寒凝气滞之嗳气吞酸,常配吴茱萸、黄连(左金丸加减),以辛开苦降,调和寒热。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高良姜的药理作用与其所含化学成分密切相关,主要分为挥发油、黄酮类、二芳基庚类及酚类等,现代药理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高良姜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表

成分类别 主要成分 含量(%) 药理作用
挥发油 桉油精、樟脑、α-蒎烯、β-蒎烯 0-3.0 抗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抗炎(抑制COX-2)、促胃肠动力
黄酮类 高良姜素、山柰素、槲皮素 5-2.0 抗溃疡(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镇痛
二芳基庚类 高良姜酚、良姜素 1-0.5 抗炎(降低TNF-α、IL-6等炎症因子)、抗肿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酚类 丁香酚、异丁香酚 2-0.8 局部麻醉、止吐、调节胃肠平滑肌张力

炮制方法与饮片规格

高良姜的炮制以净制、切制为主,不同炮制方法可影响其药性和功效发挥。

  • 净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生品性辛热,温胃散寒力强,多用于寒性胃痛、呕吐。
  • 炒制:取净高良姜,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取出放凉,炒制后辛烈之性稍缓,善于温中止呕,用于胃寒呕吐兼有气滞者。
  • 酒制:取净高良姜,用黄酒拌匀,闷润,文火炒干,酒制可引药上行,增强温通血脉之效,用于寒凝气滞的脘腹冷痛。

饮片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厚片,直径1-1.5cm,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细密纵皱纹及环节,切面灰棕色至红棕色,外皮与木部交接处有棕黄色环纹,质坚韧,气香,味辛辣。

高良姜中药材

临床应用与配伍

高良姜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病情配伍,以增强疗效,扩大适应范围。

  • 配香附:香附疏肝理气,高良姜温胃散寒,二者配伍(良附丸)治疗寒凝气滞之脘腹冷痛,一温一散,共奏行气散寒、止痛之效。
  • 配生姜:生姜温胃止呕,高良姜散寒止痛,二者同用(高良姜汤)治疗胃寒呕吐,兼有脘痛者,协同增强温胃止呕之力。
  • 配黄连:黄连苦寒清热,高良姜辛热散寒,二者配伍(左金丸加减)治疗寒热互结之胃痛、吞酸,辛开苦降,调和寒热。
  • 配砂仁:砂仁行气化湿,高良姜温中散寒,配伍用于脾胃虚寒之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共奏温中行气之效。

现代制剂中,高良姜常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如良附丸颗粒、胃苏颗粒等均含高良姜成分,临床疗效确切。

使用注意与禁忌

高良姜性辛热,易耗气伤阴,使用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1. 禁忌人群:阴虚有热者(如口干、舌红少苔、手足心热)忌用;胃热呕吐(呕吐酸苦、口臭)不宜单用;孕妇慎用,因其性温动,可能扰动胎气。
  2.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3-6g;研末吞服,1-3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3. 配伍禁忌:不宜与寒凉药(如黄连、黄芩)长期大量同用,以免减弱温胃散寒之效;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等中药同用,遵循“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
  4. 不良反应:过量服用可能出现口干、便秘、咽喉肿痛等“上火”症状,停药后可缓解;外用可能引起局部皮肤刺激,敏感者应慎用。

FAQs

问:高良姜和干姜都是温里药,二者有什么区别?
答:高良姜与干姜均性辛热,能温中散寒,但二者来源、功效侧重有别,高良姜为姜科高良姜根茎,归脾、胃经,长于温胃散寒,善治胃寒脘痛、呕吐,药力较缓,偏走中焦;干姜为姜科姜根茎,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力强,且能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既治脾胃虚寒,又用于亡阳厥逆、寒饮咳喘,药力较峻,兼具温通血脉之功,简言之,高良姜偏温胃止痛,干姜偏温中通脉、温肺化饮。

高良姜中药材

问:高良姜可以长期服用吗?长期服用会有哪些副作用?
答:高良姜不宜长期服用,其性辛热,长期服用易耗气伤阴,导致阴虚火旺,出现口干舌燥、便秘、咽喉肿痛、手足心热等症状,尤其对于阴虚体质者更为明显,过量服用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胃部不适、恶心等反应,若需长期使用(如慢性胃寒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辨证配伍,适当加入滋阴药(如沙参、麦冬)以制约其温燥之性,并定期调整用药方案,避免不良反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究竟是什么中草药能够有效帮助减肥瘦身呢?有哪些具体的推荐呢?
« 上一篇 今天
中药材粉葛有哪些功效与食用禁忌?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