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六月寒图片有哪些辨识特征?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六月寒是唇形科植物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又名土香薷、野苏麻、香茹等,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具有解表散寒、理气化湿的功效,是民间常用的中草药,其植株形态独特,花色淡雅,具有较高的药用与观赏价值,下面从形态特征、生长环境、药用价值及图片识别要点等方面详细介绍,帮助读者准确辨识这一中草药。

中草药六月寒图片

形态特征(附图片识别要点)

六月寒为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80厘米,全株密被白色柔毛,茎直立,四棱形,常带紫色,多分枝,下部木质化,叶片对生,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钝锯齿,叶面深绿色,叶面脉上被微柔毛,叶背密布腺点,揉碎后有浓郁香气。

花序为顶生或腋生的穗状轮伞花序,偏向一侧,苞片卵形,花萼钟形,长约3毫米,萼齿5,三角形,花冠淡紫色或白色,长约5毫米,冠筒基部内弯,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小坚果椭圆形,长约1毫米,褐色,光滑无毛,花期6-9月,果期8-10月,因花期正值农历六月,得名“六月寒”。

图片中,六月寒最显著的特征是茎的四棱形、密被白色柔毛,以及揉碎后散发特殊香气;叶片的钝锯齿和叶背腺点也是重要识别依据,花序偏向一侧的轮伞花序和淡紫色花冠则有助于与其他唇形科植物区分。

中草药六月寒图片

生长环境与分布

六月寒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瘠薄,常生于海拔500-2000米的山坡草地、林缘、路旁、田埂及灌丛中,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主要分布于我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资源丰富,易于采集。

药用价值

六月寒性温,味辛、微苦,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理气化湿、和中止呕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发热、咳嗽痰多、脘腹胀满、呕吐泄泻、风湿痹痛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六月寒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香荆芥酚、百里香酚)、黄酮类、酚酸类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促进胃肠蠕动等作用。

内服可煎汤,用量3-10克,或研末冲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阴虚血燥者慎用,表虚多汗者忌服。

中草药六月寒图片

六月寒形态特征识别要点表

部位 特征描述 图片观察建议
根茎 木质化,稍弯曲,表面黄棕色,有纵纹及须根 注意根茎与连接处的茎部特征,避免与混淆品种
四棱形,紫色,密被白色柔毛,多分枝 观察茎的横切面,确认四棱特征是关键
对生,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钝锯齿,叶背有腺点,揉碎有香气 对比叶片正面与背面颜色差异,腺点需放大观察
淡紫色或白色,顶生或腋生轮伞花序,偏向一侧,花冠二唇形 注意花序排列方式及花冠上唇、下裂的形态
果实 小坚果椭圆形,褐色,光滑 果实较小,需在图片中仔细辨认,避免与花萼混淆

相关问答FAQs

Q1:六月寒图片中如何与石香薷(山香薷)区分?
A1:二者均为唇形科药用植物,形态相似,但可通过以下特征区分:①六月寒叶片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叶缘钝锯齿,叶背腺点明显;石香薷叶片线状披针形,叶缘锐锯齿,腺点不明显。②六月寒花序偏向一侧,花冠淡紫色或白色;石香薷花序紧密成球状,花冠白色或淡紫色但更密集。③六月寒揉碎后香气浓郁,石香薷香气较淡,图片观察时重点关注叶片形状和花序排列方式,可有效避免混淆。

Q2:六月寒图片中的药用部位是全草吗?采集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A2:六月寒的药用部位为干燥地上部分,包括茎、叶、花、果,以开花期质量最佳,此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采集时间宜在6-9月花盛开期,割取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注意事项:①避免采集生长在污染环境(如路边、矿区)的植株,确保药材安全;②阴干时需勤翻动,防止发霉,避免阳光直射导致挥发油流失;③储存时置于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保存期不超过2年。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清开灵 处方 药材用量
« 上一篇 08-28
保健药材旺季为何热销?选购需注意哪些要点?
下一篇 » 08-28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