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陈皮有哪些功效?日常应用需注意哪些问题与讲究?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以广东新会所产“广陈皮”、四川所产“川陈皮”最为道地,其性味辛、苦,温,归脾、肺经,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理气药,历史悠久,《本草纲目》记载其“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足见其应用之灵活,陈皮的作用广泛,涵盖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等多个方面,现代药理研究也进一步揭示了其活性成分与功效机制,现从传统应用、现代研究、使用注意等方面详细阐述。

中草药陈皮作用

陈皮的传统功效与应用

陈皮的核心功效在于“理气”,既能调理脾胃气滞,又能疏畅肺气,同时兼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效,临床应用广泛。

理气健脾,调畅中焦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若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或劳倦过度导致脾胃气滞,常见脘腹胀满、嗳气频作、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状,陈皮辛行温通,能疏畅脾胃气机,使气机调畅而胀满自消,同时其味苦燥湿,温能运脾,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故为“脾肺二家之气分药”(《本草汇言》),治疗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常配伍木香、砂仁(如香砂枳术丸);若脾虚气弱兼气滞,则与人参、白术、茯苓同用(如异功散),以达补而不滞之效。

燥湿化痰,止咳平喘

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脾失健运则水湿聚而成痰,痰湿上渍于肺,可见咳嗽痰多、色白质稀、易于咳出等症状,陈皮既能燥湿以治生痰之本,又能化痰以治贮痰之标,且其性温,尤适用于寒痰、湿痰证,经典方剂“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即为治痰之祖方,方中陈皮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消;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效,若兼外感风寒,咳嗽痰多,可配伍紫苏叶、生姜(如杏苏散);若痰湿郁而化热,痰黄黏稠,则需配伍黄芩、瓜蒌等清化痰热之品。

降逆止呕,和胃调中

胃气以降为和,若寒邪犯胃、胃气上逆或湿阻中焦,可见恶心呕吐、呃逆、胃脘不适等症状,陈皮味苦降泄,能降逆气和胃止呕,同时其温性可散寒燥湿,对寒呕、湿浊呕逆尤为适宜,治疗胃寒呕吐,常配伍生姜、吴茱萸(如吴茱萸汤);若脾胃虚弱、胃气不和之呕吐,可配伍党参、生姜、藿香(如藿香正气散),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妊娠呕吐、晕车晕船所致恶心,也可单用陈皮煎水或配伍紫苏叶同用,缓解不适。

其他传统应用

陈皮在古代还常用于解鱼蟹毒,《本草纲目》言其“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若食鱼蟹中毒致腹痛、吐泻,可单用陈皮煎服,或配伍生姜、紫苏同用以增强解毒功效,陈皮外用可取其燥湿之效,治疗湿疹、瘙痒,将陈皮煎水外洗,或研末调敷患处,能收湿止痒。

陈皮的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化学与药理学研究证实,陈皮含有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有机酸等多种活性成分,其作用机制与传统功效高度契合,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草药陈皮作用

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

陈皮的药理作用主要源于以下成分:

活性成分 主要作用 研究支持
挥发油(柠檬烯、芳樟醇等) 刺激胃肠黏膜,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稀释痰液 《中国中药杂志》研究表明,陈皮挥发油能显著提高胃排空率,缓解胃肠胀气;其祛痰作用与增加呼吸道黏膜分泌有关
黄酮类(橙皮苷、川陈皮素等)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6);保护心血管(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药学学报》证实,橙皮苷可通过抑制NF-κB通路减轻炎症反应;川陈皮素能调节胆固醇代谢,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生物碱(辛弗林、N-甲基酪胺) 升高血压、兴奋心血管系统;轻微抑制胃肠平滑肌(缓解痉挛) 《中草药》研究显示,辛弗林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其升压作用温和,适用于低血压状态

现代临床应用方向

基于药理研究,陈皮在现代临床中拓展了应用范围:

  • 消化系统疾病: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轻瘫等,其促进胃肠蠕动、调节胃动力的作用可改善腹胀、早饱、嗳气等症状;
  • 呼吸系统疾病:用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疾病等,其祛痰、抗炎作用能减少痰液分泌、缓解咳嗽;
  • 代谢性疾病:辅助治疗高脂血症、糖尿病,黄酮类成分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改善胰岛素抵抗;
  • 抗氧化与抗衰老:橙皮苷等黄酮类物质具有强抗氧化性,可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预防慢性疾病。

陈皮的使用注意事项

陈皮虽为平和之品,但使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安全有效:

  1. 禁忌人群:阴虚燥咳(干咳无痰、口干舌燥)、实热咳嗽(痰黄黏稠、口苦咽干)者不宜使用,因其性温,可能助热伤阴;吐血、咳血患者慎用,以免动血;气虚体弱、自汗盗汗者需配伍补气药同用,避免耗气伤阴。

  2. 配伍禁忌:传统认为陈皮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同用(“十八反”),但现代临床中陈皮与半夏常配伍(如二陈汤),需辨证使用;不宜与温里药(如附子、干姜)同用过多,以免助热伤阴。

  3. 用量与用法:内服煎汤,常用量为3-10g,理气宜用生陈皮(存放时间较短),健脾宜用陈久者(存放3年以上);泡水饮用时,可取3-5g陈皮,沸水冲泡10-15分钟后代茶饮,但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大量饮用。

    中草药陈皮作用

  4. 储存与鉴别:陈皮需储存于干燥通风处,防霉、防虫、防走油(表面泛油);优质陈皮外皮色泽棕红或棕褐,内表面淡黄白色,质柔韧,香气浓郁,味辛甘苦;若发霉、有异味者不可使用。

陈皮的不同炮制方法及功效差异

陈皮的炮制方法不同,功效侧重也有差异,临床需根据病情选择:

炮制方法 操作要点 功效侧重 适用情况
生陈皮 晒干或低温干燥,保存1-3年 理气化痰力强 脾胃气滞、痰湿咳嗽(脘腹胀满、痰多黏腻)
麸炒陈皮 麸皮炒至表面微黄,去麸 缓和燥性,增强健脾 脾虚食少、气虚乏力(易腹泻者)
陈皮炭 武火炒至表面焦黑,内部褐色 收敛止血 呕血、衄血(胃出血、鼻出血等)

陈皮作为传统中草药,其“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核心功效在临床应用中历经千年验证,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其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机制,使其在消化、呼吸、代谢等系统疾病中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使用时需注意辨证论治,结合炮制特点与个人体质合理选用,方能发挥其最大效用。

相关问答FAQs

问:陈皮是不是越陈越好?
答:并非越陈越好,一般认为陈皮以陈3年以上为佳,此时燥性减弱,香气醇厚,功效更侧重健脾化痰,但需注意储存条件,若受潮发霉则不可使用;且不同年份陈皮功效有侧重,新陈皮(1-2年)理气化痰力强,适合实证;老陈皮(5年以上)性更平和,适合虚证,需根据病情选择。

问:陈皮可以长期泡水喝吗?
答:健康人群短期适量饮用陈皮水可健脾开胃、缓解腹胀,但长期饮用需谨慎,陈皮性温,长期大量饮用可能耗气伤阴,尤其阴虚体质(易口干、盗汗)者易出现不适;脾胃虚寒者可适量饮用,但建议搭配枸杞、红枣等平和之品,或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马卡是什么药材
« 上一篇 昨天
一字尖药材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