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蝴蝶中草药图片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花蝴蝶”是民间对部分形态似蝴蝶的中草药的俗称,其中以“蝴蝶花”(Iris japonica Thunb.)最为常见,为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花朵形似展翅蝴蝶而得名,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多生于林缘、沟谷湿地,其根茎或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活血止痛之效,是传统中医常用的清热类药材,本文将从形态特征、药用价值、现代研究及图片识别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中草药。

花蝴蝶中草药图片

形态特征与图片识别要点

蝴蝶花的植株整体形态优雅,兼具观赏与药用价值,其识别特征主要集中在根、叶、花、果四个部位,这些特征也是区分其他同名“花蝴蝶”中草药的关键。

根茎

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分支多,表面黄褐色至棕褐色,有明显的环节及须根痕,质地坚硬,断面白色或淡黄色,呈颗粒状,采挖后洗净晒干,药材常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长约3-10cm,直径1-2cm,表面有纵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维管束点状散在(见表1)。

叶基生,嵌叠状排列,叶片剑形或条状披针形,长20-60cm,宽1.5-3.5cm,先端渐尖,基部鞘状抱茎,全缘,两面光滑无毛,叶脉平行,中脉突出,叶色深绿,基部常带紫红色,叶片质地较硬,展开后如长剑,自然下垂时姿态飘逸,是识别的重要特征之一。

花葶从叶丛中抽出,高30-80cm,中空,有1-2枚披针形苞片;花1-3朵顶生,直径5-6cm,花被片6,2轮排列:外轮3片较大,椭圆形或倒卵形,下垂,淡紫色或白色,基部有黄色斑点或条纹,内侧3片较小,直立,椭圆形,深紫色,有斑点;雄蕊3枚,与外轮花被片对生,花丝扁平,花药黄色;雌蕊1枚,子房下位,3室,花柱顶端3裂,花瓣状,花朵盛开时,外轮花被片如蝴蝶翅膀展开,内轮花被片及花柱构成蝴蝶“身体”,整体形态栩栩如生,故得名“花蝴蝶”。

果实与种子

蒴果椭圆形或长圆形,长约3-4cm,直径1.5-2cm,先端有短喙,成熟时沿室背开裂,内有种子多数,种子呈不规则球形,深褐色,表面有细密的皱纹。

花蝴蝶中草药图片

表1 蝴蝶花药材性状鉴别要点
| 部位 | 性状特征 |
|------------|--------------------------------------------------------------------------|
| 根茎 | 结节状,黄褐色,有环节及须根痕,断面颗粒状,白色或淡黄色 |
| 叶 | 基生,剑形或条状披针形,全缘,基部鞘状抱茎,叶脉平行,中脉突出 |
| 花 | 外轮花被片下垂,淡紫色/白色带黄斑,内轮直立深紫色,形似蝴蝶 |
| 种子 | 不规则球形,深褐色,表面有细密皱纹 |

药用价值与应用

蝴蝶花作为传统中草药,其药用部位主要为根茎,性味辛、苦,寒,归肺、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活血止痛的功效,临床应用广泛。

传统功效与应用

  • 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疮毒等热毒证,可单用根茎煎汤含漱,或配伍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增强清热解毒之效,如《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其“治喉痹、乳蛾、痈疽疔疮”。
  • 止咳祛痰:适用于肺热咳嗽、痰黄黏稠、小儿顿咳(百日咳),常与桔梗、甘草、浙贝母等配伍,如“蝴蝶花汤”,可显著缓解咳嗽、咳痰症状。
  • 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风湿痹痛,可捣烂外敷患处,或配伍当归、红花、延胡索等内服,促进瘀血消散、经络畅通。

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蝴蝶花主要含鸢尾苷(iridin)、鸢尾黄酮(irisflorent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止咳、祛痰、抑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

  • 抗炎作用:鸢尾苷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释放,减轻急性炎症反应,对实验性大鼠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
  • 止咳祛痰:其提取物可增加呼吸道酚红排泌量,稀释痰液,同时抑制咳嗽反射中枢,发挥镇咳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疗效。
  • 抑菌抗病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也有一定抑制效果,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现代临床中,蝴蝶花常制成糖浆剂、颗粒剂或注射剂,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等感染性疾病,或外用于疖肿、皮肤湿疹等,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使用注意与禁忌

蝴蝶花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过量服用可能引起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孕妇及月经期女性禁用,因其活血作用可能增加流产或出血风险,外用时需注意皮肤过敏情况,若出现红肿、瘙痒应立即停用,蝴蝶花与“鸢尾”为同属植物,部分地区将“鸢尾根”混作“蝴蝶花”使用,需注意鉴别:鸢尾根茎较粗壮,断面角质样,味苦辛,而蝴蝶花根茎较细,断面颗粒状,味淡微苦,不可混用。

花蝴蝶中草药图片

相关问答FAQs

Q1:如何通过图片区分“蝴蝶花”与其他俗称“花蝴蝶”的中草药?
A1:民间俗称“花蝴蝶”的中草药还包括“裂叶牵牛”(旋花科,花喇叭状,种子入药)和“三裂叶薯蓣”(薯蓣科,掌状叶,块茎入药),可通过以下特征区分:①蝴蝶花为鸢尾科,花被片6枚,外轮下垂带黄斑,内轮直立深紫色,叶片剑形;②裂叶牵牛为旋花科,花单一、喇叭形,叶片心形或三裂,果实为球形蒴果;③三裂叶薯蓣为薯蓣科,叶片掌状三裂,花小绿色,块茎圆柱形,图片识别时重点关注花形、叶形及科属特征,避免混淆。

Q2:蝴蝶花采集后如何加工保存?
A2:蝴蝶花以根茎入药,多于秋季采挖,挖取后洗净泥土,去除须根及地上残茎,鲜用或切片晒干,加工时需注意:①避免长时间水洗,以免有效成分流失;②切片厚度以2-3mm为宜,便于干燥和煎煮;③干燥后置于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防潮防蛀,保存期不超过2年,若发现药材发霉、变色,不可再供药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云南中草药收购现状如何?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
« 上一篇 昨天
中草药治疗慢性咽炎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