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皮为豆科植物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的干燥树皮,夏季采收,除去杂质,干燥而成,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安神解郁、活血消肿类中药,其名源于“合则欢”的特性,古人认为合欢能“令人欢乐无忧”,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即被列为中品,记载“主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
从性味归经来看,合欢皮性平,味甘,归心、肝、肺经,其核心功效为安神解郁、活血消肿、续筋骨,安神解郁是其最突出的作用,适用于心神不宁、忧郁失眠、健忘多梦等症,尤其因情志不畅导致的肝气郁结、心肝火旺型失眠疗效显著;活血消肿则常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痈肿疮毒,内服外用均可;续筋骨则多配伍其他药物治疗筋骨损伤。
在临床应用中,合欢皮需根据不同症状配伍使用,若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常与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等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合欢皮丸”,以增强养心安神之效;若用于肝气郁结、胸闷胁痛,可与柴胡、香附、郁金配伍,疏肝解郁;若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配伍当归、红花、自然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外用治疗痈肿疮毒,则可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患处,现代临床还将其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焦虑症等,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合欢皮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其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如下表所示:
主要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
黄酮类(如槲皮素、山奈酚) | 镇静催眠、抗抑郁、抗氧化,可调节中枢神经递质,改善睡眠质量 |
三萜类(如合欢皂苷) | 抗炎、镇痛,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缓解跌打损伤后的肿胀疼痛 |
生物碱(如含羞草碱) | 免疫调节,增强巨噬细胞活性,促进伤口愈合 |
挥发油 | 舒缓神经,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
用法用量方面,合欢皮内服煎汤,常用量为6-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需注意,孕妇慎用,因其有活血作用,可能增加流产风险;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服用,易出现腹胀、腹泻;避免与藜芦同用,遵循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
相关问答FAQs
Q1:合欢皮和合欢花功效有何不同?
A:合欢花为合欢的花蕾,性平味甘,归肝、心经,偏于疏肝解郁、安神,适用于肝气郁结导致的胸闷、失眠,常泡茶饮用,药性较轻;合欢皮为树皮,除安神外,活血消肿作用更强,适用于跌打损伤、痈肿,需煎服,药力较沉稳,二者常配伍使用,如合欢花解郁,合欢皮安神活血,增强整体疗效。
Q2:长期服用合欢皮会有副作用吗?
A:一般情况下,按常规剂量服用合欢皮安全性较高,但长期服用需注意:①脾胃虚寒者可能出现腹泻、食欲不振,建议配伍健脾药物;②过量服用可能引起头晕、恶心,需立即停药;③部分人可能对其成分过敏,出现皮疹、瘙痒,应避免使用;④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需长期服用,建议定期咨询医师,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