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爬墙草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爬墙草在民间常指代多种攀援植物,但作为传统中草药,其正品主要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藤的干燥带叶藤茎,学名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Lindl.)Lem.,又名白花藤、石龙藤、万字茉莉等,这种常绿木质藤本以其强大的攀援能力和药用价值,在中医药领域沿用千年,兼具药用与观赏双重意义。

中草药爬墙草

植物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

络石藤的形态颇具辨识度:老枝圆柱形,褐色,嫩枝扁平,常具气生根,能借以吸附墙壁、岩石或树干向上攀援,枝条可长达10米以上,叶对生,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10厘米,宽1-4.5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渐狭,全缘,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淡绿色,侧脉每边6-12条;叶柄长约3-8毫米,幼时被短柔毛,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多朵,白色,高脚碟状,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花冠筒中部膨大,裂片反折,花期4-6月,香气淡雅;蓇葖果双生,叉开,线状披针形,长约10-20厘米,成熟时沿腹缝线开裂,种子多颗,顶端具白色种毛,果期8-10月。

其生长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半阴,也耐一定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中生长最佳,常野生于山野、林缘、溪谷、岩石缝隙,或人工栽培于庭院、墙壁、篱笆旁,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如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均有分布,日本、越南等国也有生长。

药用历史与性味归经

络石藤的药用历史可追溯至汉代,《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记载其“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水,水浆不入”,肯定了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历代医籍多有沿用,《本草纲目》言其“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名医别录》补充其“主大惊入腹,除邪气,养肾,主腰髋痛,坚筋骨,脚弱疼冷”,《本草拾遗》则提到其“浸酒,补肾,腰痛”,足见其在传统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中医理论认为,络石藤性苦,微温;归心、肝、肾经,其性走窜,善于通经络,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性微温而不燥,兼具凉血消肿之功,既治风湿痹痛,又疗热毒疮疡。

功效主治与临床应用

络石藤的核心功效为“祛风通络、凉血消肿”,临床应用广泛,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中草药爬墙草

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络石藤善于通经络、利关节,尤宜于风湿痹痛日久、筋脉失养所致的关节屈伸不利、肢体麻木、腰膝酸软等症,常与独活、桑寄生、威灵仙、秦艪等配伍,如《千金要方》中虽以独活、寄生为君,但络石藤常作为佐使药增强通络之效;若治寒湿痹痛,可配伍桂枝、附子、细辛等温经散寒;若治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则配伍忍冬藤、赤芍、黄柏等清热解毒。

喉痹,咽喉肿痛

络石藤能清热凉血、解毒利咽,对热毒蕴结所致的咽喉肿痛、喉闭失音、口舌生疮等症有良效,如《伤寒六书》中的“络石汤”,以络石藤配伍玄参、射干、桔梗、甘草,共奏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若治风热喉痹,可配伍荆芥、薄荷、牛蒡子等疏风清热。

痈肿疮毒,跌打损伤

络石藤外用可消肿止痛,内服能清热散瘀,常用于治疗痈肿疮毒、乳痈、疔疮、跌打损伤瘀肿等,治痈肿初起,可取鲜品捣烂外敷,或配伍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等内服;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可配伍当归、赤芍、红花、桃仁等活血化瘀。

高血压病,头晕目眩

现代临床发现,络石藤有一定的平肝潜阳、通络降压作用,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或血瘀阻络者,常配伍夏枯草、钩藤、石决明、牛膝等,以增强平肝潜阳、引血下行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络石藤的药效物质基础丰富,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如络石苷、芹菜素、木犀草素、槲皮素等)、生物碱(如络石碱、去甲络石碱等)、木质素类(如络石藤素、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三萜类(如齐墩果酸)及挥发油(含芳樟醇、石竹烯等)等成分,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

中草药爬墙草

  • 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E2、白三烯B4)的释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对角叉菜胶、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
  • 镇痛作用:可提高热板法小鼠的痛阈,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作用机制与抑制中枢疼痛介质释放有关;
  • 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对革兰氏阳性菌效果更佳;
  • 改善微循环:能扩张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促进组织修复,对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
  • 免疫调节: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双向调节机体免疫;
  • 降压作用:所含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舒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从而发挥降压作用。

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络石藤的用法多样,内服可煎汤,常用量为6-12g,鲜品可用15-30g;或浸酒、入丸散,外用时,取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干品研末调敷患处,每日1-2次,如治风湿痹痛,可取络石藤30g,威灵仙15g,独活10g,水煎服,每日1剂;治咽喉肿痛,可用络石藤15g,玄参12g,射干9g,桔梗6g,甘草3g,水煎服;治疮疡肿毒,鲜络石藤适量,捣烂加鸡蛋清调敷患处。

使用时需注意:络石藤性微温,阴虚火旺者(症见潮热盗汗、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等)慎用;孕妇应慎用,以免动胎气;血虚者不宜单独使用,可配伍当归、熟地等养血药;部分人群可能对其过敏,使用后如出现皮疹、瘙痒等不适,应立即停用,络石藤夹竹桃科植物,虽毒性较低,但避免过量长期服用,以免蓄积中毒。

络石藤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表

化学成分类别 代表成分 主要药理作用
黄酮类 络石苷、芹菜素、木犀草素、槲皮素 抗炎、抗氧化、镇痛、抑菌、降压
生物碱 络石碱、去甲络石碱 镇痛、降压、调节免疫
木质素类 络石藤素、松脂醇二葡萄糖苷 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
三萜类 齐墩果酸 抗炎、保肝、降血糖
挥发油 芳樟醇、石竹烯 抗菌、抗炎、舒缓神经

相关问答FAQs

爬墙草和爬山虎有什么区别?
答:爬墙草(通常指络石藤)与爬山虎虽均为攀援植物,但科属、形态及功效差异显著,科属上,络石藤为夹竹桃科络石属,爬山虎为葡萄科爬山虎属;形态上,络石藤为常绿藤本,茎具气生根,叶对生、革质、椭圆形,花白色高脚碟状;爬山虎为落叶藤本,茎具吸盘,叶掌状复叶,花黄绿色,浆果紫黑色;功效上,络石藤以祛风通络、凉血消肿为主,治风湿痹痛、喉痹;爬山虎则以活血止痛、消肿解毒为长,治风湿关节痛、痈肿、闭经等。

爬墙草可以长期泡水喝吗?
答:不建议长期过量泡水饮用,络石藤性微温,长期单用可能引起口干、咽痛等上火症状,且其含有多种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长期服用可能影响肝肾功能,如需长期使用,应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配伍其他药物,如阴虚者配麦冬、沙参,血虚者配当归、白芍等,并定期监测身体反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辣蓼中草药有何功效?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现状如何?
« 上一篇 今天
鸡爪风中草药治疗效果如何?具体怎么用?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tjadmin
TA的最新作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