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的功效作用具体有哪些?适用人群与禁忌是什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黄精为百合科植物黄精、多花黄精或滇黄精的干燥根茎,是我国传统药食同源药材之一,自古被奉为“补气养阴之上品”,因其根茎肉质肥厚,形如鸡头,又称“鸡头黄精”“太阳草”,其药性甘平,归脾、肺、肾经,既能补气,又能滋阴,兼具润肺、健脾、益肾之效,适用于气阴两虚、脾胃虚弱、肺燥干咳、肾精不足等多种病症,现代研究也证实其具有调节免疫、抗衰老、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应用范围广泛。

药材黄精功效与作用

传统功效与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黄精的核心功效可概括为“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填精”,其作用特点在于“补而不燥,滋而不腻”,既适用于虚证调理,也可用于日常保健,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补气养阴,调理气阴两虚

气阴两虚是临床常见证型,多见于久病体虚、劳累过度或老年人群,表现为乏力、自汗、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心悸失眠等,黄精甘平质润,既能补脾气之虚,又能养脾阴之不足,通过“补后天以养先天”,改善气阴亏虚状态,如《本草纲目》记载黄精“补诸虚,止寒热,填精髓”,《本草便读》称其“平补气血而润”,对气阴两虚所致的疲劳乏力、心烦气短有较好调理作用,临床常配伍党参、麦冬、五味子等,如经典方“黄精膏”(黄精、党参、枸杞),用于气阴两虚型心悸、失眠的调理。

健脾益胃,改善消化功能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运化失常,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倦怠乏力等症状,黄精入脾经,能补脾气、健脾胃,且其质润滋阴,可改善脾虚导致的阴液不足(如口干、便结)。《名医别录》言其“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本草汇言》指出“黄精,补中益气之品也”,适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者,现代临床常用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属脾胃虚弱证的辅助治疗,可配伍白术、茯苓、山药等健脾药,增强运化功能。

润肺止咳,缓解肺燥虚咳

肺主气司呼吸,喜润而恶燥,肺燥或肺阴虚则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咽喉干燥,黄精入肺经,能养肺阴、润肺燥,对肺虚燥咳、劳嗽咳血有较好疗效。《本草纲目》载其“补肺阴,润肺燥”,《滇南本草》称其“治肺劳虚损,咳嗽”,临床常与沙参、麦冬、川贝母等配伍,如“黄精汤”(黄精、沙参、麦冬、玉竹),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属肺燥阴虚证的咳嗽调理。

益肾填精,延缓衰老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之所”,肾精不足则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健忘,黄精入肾经,能补肾精、益肾阴,通过“填精益髓”改善肾虚症状。《本草纲目》称其“补五劳七伤,助筋骨,止饥,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言其“久服轻身延年”,现代研究也发现,黄精中的多糖、皂苷等成分可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其“抗衰老”功效在传统应用中得到现代科学的佐证。

药材黄精功效与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

随着现代药理学的发展,黄精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逐渐被阐明,为其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临床应用拓展了新方向:

调节免疫功能

黄精多糖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血清溶血素水平,从而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研究表明,黄精多糖对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有显著恢复作用,可用于免疫力低下反复感冒、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的免疫功能调理。

降血糖与调节代谢

黄精中的黄精多糖、皂苷类成分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糖原分解等多种途径降低血糖,其作用温和且不易引起低血糖,适用于2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黄精还可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对高脂血症有改善作用。

抗疲劳与抗氧化

黄精提取物能显著延长小鼠游泳时间,降低运动后血乳酸和尿素氮水平,表明其具有抗疲劳作用;其富含的多酚、黄酮类物质可清除自由基,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对运动性疲劳、衰老相关疾病有防治潜力。

心血管保护作用

黄精多糖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其提取物还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量,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用于冠心病、高血压的辅助调理。

药材黄精功效与作用

抗炎与抗菌

黄精中的皂苷、黄酮类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同时对炎症介质(如TNF-α、IL-6)的释放有抑制作用,具有抗炎效果,可用于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慢性胃炎、盆腔炎)的辅助治疗。

适用人群与禁忌

(一)适用人群

黄精药性平和,适用人群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适用人群 症状表现 建议用法
气阴两虚者 乏力、自汗、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心悸失眠 煎汤10-30g,或入丸散,可配伍党参、麦冬
脾胃虚弱者 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倦怠乏力、面色萎黄 煮粥或煲汤(如黄精山药粥),配伍白术、茯苓
肺燥阴虚者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咽喉干燥、声音嘶哑 配伍沙参、麦冬、川贝母,煎汤或制成膏方
肾精不足者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健忘 配伍枸杞、菟丝子、制何首乌,泡酒或炖肉
亚健康人群 疲劳乏力、免疫力低下、精神不振 日常泡水或煮水代茶,单用10-15g
慢性病患者 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属气阴两虚或血瘀证者 需在医生指导下配伍他药,如黄精+丹参(降脂通脉)

(二)禁忌与注意事项

  1. 实热、湿盛者慎用:黄精滋腻,容易助湿,凡脾胃湿热、脘腹胀满、大便黏腻、舌苔黄腻者不宜使用,以免加重湿滞。
  2. 咳嗽痰多者慎用:黄精润肺,对痰湿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色白质黏者可能加重症状,需配伍化痰药(如陈皮、半夏)或避免单用。
  3. 用量不宜过大:常规用量10-30g,过量可能导致腹胀、腹泻等消化道不适,脾胃虚弱者需从小剂量开始。
  4. 炮制使用:生黄精可能刺激咽喉,需经蒸制(九蒸九晒)后使用,制黄精补益作用更强,且药性平和。

相关问答FAQs

Q1:黄精适合天天吃吗?有没有副作用?
A:黄精作为药食同源药材,体质平和者可长期少量食用(如每天10-15g泡水或煮粥),但需根据体质调整:气阴两虚、脾胃虚弱者适合长期调理,但实热、湿盛者不宜天天吃,长期过量服用(超过30g/天)可能因滋腻助湿导致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副作用,建议服用1-2个月后评估效果,必要时停用或咨询医生。

Q2:黄精和哪些药材搭配效果更好?常见搭配有哪些?
A:黄精配伍需根据体质和症状选择,常见搭配如下:

  • 补气健脾:黄精+党参+白术+茯苓(四君子汤加减),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
  • 养阴润肺:黄精+沙参+麦冬+玉竹(养阴清肺汤加减),适用于肺燥干咳、口干咽燥;
  • 益肾填精:黄精+枸杞+菟丝子+制何首乌,适用于肾精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
  • 降糖调脂:黄精+天花粉+知母+丹参,适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者。
    搭配时需注意避免与滋腻、助湿药同用过量,如熟地、阿胶等,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止咳中草药图里有哪些常见草药?
« 上一篇 前天
药材子为何呈现红色?红色与其药用功效有何直接关联?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