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气候温暖湿润,山地丘陵广布,孕育了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区之一,中草药收购作为连接种植端与市场端的关键环节,不仅关系到中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也直接影响着种植户的经济收益,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产业的振兴和市场需求增长,江西中草药收购市场呈现出规模扩大、品种多元化、渠道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资源保护、质量管控、信息对接等挑战。
江西中药材资源已发现品种达2000余种,其中载入《中国药典》的有300余种,道地药材和特色药材优势明显,历史上,“樟树药帮”与“安徽药帮”“河北药帮”并称全国三大药帮,樟树更被誉为“中国药都”,其周边地区形成了以栀子、吴茱萸、车前子为主的道地药材种植基地;赣南山区因独特的亚热带气候,盛产黄姜、草珊瑚、夏天无等特色药材;庐山、井冈山等高海拔地区则因昼夜温差大、水质纯净,产出党参、黄精等品质上乘的药材,这些资源为江西中草药收购市场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也让“赣药”在全国中药材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当前江西中草药收购市场已形成多元化主体格局,收购方包括本地大型药企(如江中药业、仁和药业)、全国性药企驻赣收购点、中药材专业市场(如樟树中药材市场)的产地商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个体经纪人,药企和大型商行因需求量大、资金稳定,成为收购主力,主要面向标准化种植基地;合作社和经纪人则更灵活,对接散户种植户,收集零散货源,收购渠道也从传统的产地现场收购、市场批发,拓展至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拼多多产地直供)和“订单农业”模式——药企提前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协议,约定品种、数量、质量标准和保底价格,既保障药企原料供应,也降低种植户市场风险。
价格波动是江西中草药收购市场的显著特征,受气候、供需、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江西遭遇持续干旱,导致栀子、吴茱萸等秋季采收的品种产量下降20%-30%,收购价格同比上涨50%左右;2023年随着气候好转,产量恢复,价格回落至合理区间,政策层面,国家医保目录调整、中医药扶持政策(如“赣十味”赣产道地药材品牌建设)也会直接影响特定品种的需求和价格,以草珊瑚为例,因被列入“赣十味”道地药材目录,相关中成药生产企业采购量增加,2023年收购价格同比上涨15%,带动赣南地区种植面积扩大。
中草药收购流程严格遵循“质量优先”原则,主要分为采收、初加工、分级、质检、定价五个环节,采收是第一步,直接影响药材品质,不同品种有严格的采收期:车前子需在8-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过早则籽粒不饱满,过晚则果实脱落;草珊瑚在6-7月植株开花前采收,此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采收后需立即进行初加工,包括清洗(去除泥沙杂质)、切片(根茎类药材如黄姜需切片)、干燥(晒干、阴干或烘干,忌暴晒导致有效成分流失),如栀子需晒至果皮皱缩、色泽暗红,吴茱萸需用文火烘干以保持香气,干燥后按大小、色泽、完整度分级,特级品(如栀子颗粒饱满、无碎屑)比普通品价格高30%以上,质检是核心环节,需检测农残(如六六六、DDT)、重金属(铅、镉、砷)及有效成分(如栀子中的栀子苷、夏天无中的原阿片碱),符合《中国药典》标准方可收购,不合格药材当场退回或折价处理,最后双方协商定价,一般按等级、市场行情、收购量确定,现款结算为主,部分合作社采用“保底价+市场价分红”模式,保障种植户收益。
江西主要中草药收购品种及概况如下表所示:
品种 | 主产区 | 年收购量(吨) | 2023年市场价格(元/公斤) | 特点 |
---|---|---|---|---|
栀子 | 樟树、新干 | 5000 | 25-35 | 道地药材,需求稳定 |
车前子 | 宜春、吉安 | 8000 | 30-40 | 大宗品种,用量大 |
吴茱萸 | 抚州、赣州 | 3000 | 80-120 | 价格较高,管理要求高 |
草珊瑚 | 赣州、吉安 | 2000 | 15-25 | 用于中成药原料 |
夏天无 | 鹰潭、上饶 | 1500 | 60-80 | 特色药材,出口较多 |
黄姜 | 赣南山区 | 4000 | 10-15 | 提取原料,需求波动大 |
尽管江西中草药收购市场发展迅速,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一是野生资源过度采挖,如夏天无、七叶一枝花等野生药材因长期无序采挖,产量逐年下降,部分品种已依赖人工种植;二是种植标准化程度低,部分散户种植户缺乏科学种植知识,滥用农药、化肥导致农残超标,影响药材品质和市场价格;三是信息不对称,种植户难以及时掌握市场行情,易被经纪人压价,而收购方也常因货源分散、质量参差不齐增加采购成本;四是加工技术落后,部分产区仍依赖自然晾晒,导致药材发霉、有效成分流失,附加值低,针对这些问题,需多措并举:建立野生药材保护区,实行采挖许可制度;推广GAP(良好农业规范)种植,组织技术培训,普及绿色防控技术;建设省级中药材信息服务平台,实时发布价格、供需、政策信息;扶持龙头企业,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开发中药饮片、提取物等高附加值产品,延长产业链。
FAQs
问:江西中草药收购中,如何确保药材质量符合药企标准?
答:质量管控需贯穿全流程,采收环节严格按标准时间和方法操作,避免有效成分流失;初加工规范清洗、干燥流程,如烘干温度控制在60℃以下(避免高温破坏有效成分);收购时由专业质检人员按《中国药典》标准检测农残、重金属及有效成分含量,建立“一药一档”溯源体系,不合格药材坚决不予收购,药企可与合作社签订订单,派驻技术人员指导种植,从源头保证质量,同时推行“优质优价”政策,激励种植户提升品质。
问:种植户如何对接正规收购渠道,避免被压价或遇到“打白条”?
答:种植户可通过三种方式对接正规渠道:一是加入当地中药材合作社,合作社统一对接药企,议价能力更强,且通常有稳定合作,避免“打白条”;二是利用“赣药云”等省级中药材信息平台,查询正规收购企业资质、信誉及实时价格,选择口碑好的企业合作;三是签订书面收购合同,明确品种、质量标准、数量、价格、付款时间(如“交货后7个工作日内付全款”)及违约责任,要求对方提供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保留交易凭证(如收购单、转账记录),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