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石膏如何清热泻火?其药用功效与使用禁忌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生石膏作为传统中医药中清热泻火的代表性药物,应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历代医家对其功效认识不断深化,至今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其性味辛甘、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生肌、敛疮止血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温热病邪在气分的高热、口渴、汗出、烦渴不眠,以及肺热咳喘、胃火牙痛、溃疡不敛等症,外用还可治疗湿疹、烫伤等皮肤疾病。

中草药生石膏

从来源来看,生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₄·2H₂O),常产于沉积岩中,与石灰岩、页岩等共生,采挖后,需去除泥沙及杂石,洗净,打碎生用或煅用(生石膏以清热泻火为主,煅石膏则长于收湿生肌),优质生石膏呈块状、板状或纤维状,色白或灰白,条痕白色,半透明,有玻璃光泽,质脆,硬度较低,指甲可划痕,断面上具绢丝样光泽,易纵向裂开,手摸有凉感,体重质硬,砸碎后断面呈纤维状,无臭,味淡。

在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方面,生石膏的“大寒”之性决定了其清热泻火的峻猛之力,尤其擅长清泄肺胃实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言其“止阳明头痛,发热恶热,日晡潮热,大渴引饮,中暑呕吐,牙疼”,明确指出了其针对阳明经热证的核心作用,具体而言,内服可治:①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症见壮热面赤、大汗烦渴、脉洪大有力,常与知母、粳米、甘草配伍,即经典名方“白虎汤”,其中石膏为君药,直清阳明经之大热;②肺热咳喘:症见咳嗽气急、高痰黄稠,常与麻黄、杏仁、甘草同用,如“麻杏石甘汤”,石膏清泄肺热,与麻黄辛凉配伍,既宣肺平喘,又制约麻黄之温性;③胃火上炎:症见头痛齿痛、口舌生疮,常配黄连、升麻等,如“清胃散”,以石膏清胃泻火;④消渴症:肺热津伤之烦渴多饮,可配天花粉、麦冬等养阴生津,外用则多研末撒或调敷,用于疮疡溃烂、不收口,或湿疹、水火烫伤,取其收湿敛疮之功。

现代研究对生石膏的物质基础与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阐释,为其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含水硫酸钙(CaSO₄·2H₂O),含量可达95%以上,还含有少量铁、铝、镁、锌等微量元素及硅酸盐等无机物,传统认为生石膏的“清热”作用与其所含的钙离子(Ca²⁺)及硫酸根离子(SO₄²⁻)密切相关,现代药理研究则进一步揭示了其多靶点作用机制:①解热作用:生石膏煎剂对多种实验性发热模型(如酵母、内毒素致热)有显著降温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E₂(PGE₂)合成、调节体温调定点相关,尤其对“白虎汤”中石膏的解热作用研究发现,其与知母配伍后解热效果增强,且作用持续时间延长;②抗炎作用:石膏水提物能抑制炎症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游走,减轻炎症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的释放,对急性炎症(如角叉菜胶致足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③免疫调节作用:石膏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既可清除病原体,又可避免过度炎症反应;④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石膏所含钙离子可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大剂量时有一定降压作用,可能与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有关;⑤其他作用:石膏外用可收敛创面,减少渗出,促进组织修复,其钙离子能参与凝血过程,发挥止血作用。

中草药生石膏

在临床应用中,生石膏的配伍与用法需根据病情灵活调整,内服常用量为10-30g,宜打碎先煎(煮沸15-30分钟),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若用于急重症高热,可适当增加剂量至60-120g,但需中病即止,避免久服,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患处,为便于临床参考,现将生石膏的基本信息及配伍要点归纳如下:

项目
来源 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₄·2H₂O)
性味归经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主治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肺热咳喘、胃火牙痛、消渴、溃疡不敛、湿疹烫伤等
用法用量 内服:10-30g,打碎先煎;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配伍要点 配知母:增强清热泻火、养阴生津之力(白虎汤);配麻黄:宣肺平喘,清泄肺热(麻杏石甘汤);配黄连:清泻胃火(清胃散);配煅牡蛎:收湿敛疮(外用)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血虚发热及孕妇慎用;不宜久服,以免损伤脾胃;阳虚寒证忌用

尽管生石膏药效明确,但使用时需严格辨证,避免滥用,其性大寒,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者(症见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禁用;血虚发热(症面色苍白、心悸失眠、低热)及孕妇应慎用,以免耗伤气血或损伤胎元,长期大剂量服用可能导致钙代谢紊乱,出现便秘、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故中病即止,不可久服,生石膏不宜与附子、肉桂等温热药同用,以免降低其清热效力;若与含铁制剂(如硫酸亚铁)同服,可能形成难溶性沉淀,影响吸收。

相关问答FAQs:

中草药生石膏

Q1:生石膏和煅石膏有什么区别?如何选择?
A:生石膏与煅石膏为石膏的不同炮制品,性味、功效及适用症有显著差异,生石膏为原药材洗净、打碎后生用,性大寒,长于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主要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肺热咳喘等里热炽盛证;煅石膏是将生石膏用武火煅烧至红透,酥脆后研用,性变为辛涩而寒,清热力减弱,但长于收湿生肌、敛疮止血、止血止痛,多用于外治溃疡不敛、湿疹、水火烫伤、外伤出血,或内治肺胃出血(如咳血、吐血),选择时需根据病情:里热证选生石膏,外用收湿或出血证选煅石膏,不可混用。

Q2:生石膏可以长期服用吗?有哪些副作用?
A:生石膏不宜长期服用,其性大寒,长期使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寒,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尤其对于脾胃虚弱者更甚,生石膏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长期大剂量服用可能引起钙代谢紊乱,如高钙血症、肾结石等,表现为乏力、多尿、腰痛等症状,临床应用时应遵循“中病即止”原则,一般热退即停,若需长期使用,需在医师指导下配伍健脾益气药(如白术、茯苓)以顾护脾胃,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水平。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风湿麻木中草药
« 上一篇 前天
独脚莲中草药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