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脚莲,又名虎掌南星、山苞米、麻芋子等,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的干燥块茎,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草药之一,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湖北、江苏等地,其药性辛、苦,温;有毒,归肺、肝、脾经,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之功效,临床常用于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癫痫、惊风、破伤风、痈疽、蛇虫咬伤等症,以下从植物形态、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化学成分、临床应用、炮制方法及使用注意等方面详细介绍。
植物形态与生长习性
独脚莲为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块茎扁球形,直径2-6cm,顶部周围生根,常由块茎生出侧芽,叶1枚,叶柄长30-90cm,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5-13枚,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侧脉脉距5-8mm,集合脉3-4圈,叶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幼时常有白色斑纹,花序柄从叶柄鞘筒内抽出,长30-50cm;佛焰苞绿色或紫绿色,管部圆柱形,长3-8cm,喉部边缘斜截形,檐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cm,宽2-6cm,肉穗花序单性,雌花序在下,雄花序在上,中间为中性花序,附属器棒状或纺锤形,长2-4cm,粗不及1cm,先端钝,浆果熟时红色,种子1-3颗,花期5-7月,果期8-9月,多生于山野阴湿处、林下、灌丛中或沟谷旁,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怕干旱,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独脚莲药性辛、苦,温;有毒,归肺、肝、脾经,其辛温行散,苦燥温化,既善燥湿化痰,又能祛风止痉,还可行散消肿,为治风痰、惊痫、口㖞、疮痈之要药。
燥湿化痰
独脚莲味辛性温,燥烈之性较强,能燥湿浊而化痰涎,尤善治“风痰”之证,若风痰上扰,清阳不升,致眩晕头痛、胸闷痰多,常与半夏、天麻、白术等同用,如《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汤;若痰浊闭阻,肺气不宣,致咳嗽痰多、色白清稀,可配伍陈皮、茯苓、甘草等,如二陈汤加减。
祛风止痉
独脚莲入肝经,能祛风通络,化痰止痉,用于风痰阻络、肝风内动所致的惊风、癫痫、破伤风、口眼歪斜等症,治小儿急惊风,常与全蝎、僵蚕、钩藤配伍,以增强息风止痉之效;治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可与蝉蜕、天麻、南星(制)同用,如玉真散;治中风口眼歪斜,常与白附子、僵蚕等研末调敷患侧(牵正散)。
散结消肿
独脚莲外用能攻毒散结,消肿止痛,用于痈疽、疔疮、瘰疬、蛇虫咬伤等,治痈疽初起、红肿热痛,可研末醋调外敷,或与雄黄、白芷、天花粉等配伍;治毒蛇咬伤,鲜品捣烂外敷患处,或配伍半边莲、蚤休、徐长煎服。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独脚莲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生物碱、氨基酸、多糖、有机酸、挥发油及微量元素等,其药理作用与所含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主要化学成分(见表1)
成分类别 | 具体成分 | 药理作用 |
---|---|---|
生物碱类 | 胆碱、β-谷甾醇、3,4-二羟基苯甲醛、三甲胺等 | 抗惊厥、祛痰、镇静、抗炎;β-谷甾醇有降胆固醇、抗肿瘤作用。 |
氨基酸类 | 精氨酸、天冬氨酸、γ-氨基丁酸(GABA)等 | 增强免疫功能;GABA可抑制中枢神经,发挥镇静、抗焦虑作用。 |
多糖类 | 天南星多糖 | 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
其他 | 草酸钙针晶(有毒成分)、挥发油(含榄香烯、莰烯等)、微量元素(Zn、Cu等) | 草酸钙针晶对黏膜有刺激性,致毒性反应;挥发油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微量元素参与机体代谢。 |
主要药理作用
- 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独脚莲所含生物碱、多糖等成分能抑制中枢神经,具有镇静、抗惊厥、抗癫痫作用,对实验性癫痫模型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提取物可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减少自主活动。
- 祛痰与镇咳作用:醇提取物能增加呼吸道分泌量,稀释痰液,促进排痰;对氨水引咳的小鼠有显著镇咳作用,效果优于可待因(部分研究)。
- 抗炎与免疫调节作用:天南星多糖可抑制大鼠角叉菜胶足肿胀,降低炎症因子(如TNF-α、IL-6)水平;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NK细胞活性,调节机体免疫。
- 抗肿瘤作用:β-谷甾醇、天南星多糖对肝癌、肺癌、胃癌等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增殖(体外实验)。
- 抗菌与抗病毒作用: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有抑制活性。
临床应用与用法用量
临床应用(见表2)
适应症 | 常用配伍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
风痰眩晕 | 半夏、天麻、白术、茯苓、陈皮 | 制天南星6-12g,煎服;或入丸散。 | 阴虚燥咳、血虚动风者忌用。 |
中风痰壅、口㖞 | 白附子、僵蚕、全蝎(牵正散);或配石菖蒲、远志、郁金 | 制天南星9-15g,煎服;鲜品捣敷患侧(口㖞)。 | 生品毒性大,内服必须炮制;孕妇禁用。 |
癫痫、惊风 | 全蝎、僵蚕、钩藤、天麻;或配朱砂、琥珀、胆南星(定痫丸) | 制天南星3-9g,小儿酌减;研末吞服,每次1-3g。 | 长期服用需监测肝肾功能;发作频繁者需配合西药治疗。 |
痈疽、疔疮 | 雄黄、白芷、天花粉(金黄散);鲜品配芙蓉叶、大黄、芒硝 | 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或研末醋调敷,每日1次。 | 皮肤过敏者停用;疮疡已溃者禁用。 |
蛇虫咬伤 | 半边莲、蚤休、徐长卿、七叶一枝花 | 鲜品30-60g,捣烂取汁内服;药渣外敷患处。 | 立即就医,避免延误病情;过敏体质者慎用。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制天南星);研末,每次1-3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注意:生天南星毒性较大,内服必须经过炮制(制天南星、胆南星),且需严格掌握剂量,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炮制方法与减毒原理
独脚莲生品毒性峻烈,内服易致中毒,需通过炮制降低毒性,增强疗效,传统炮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制天南星
取净天南星,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每日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另取白矾溶于水,加入生姜片(每100kg天南星用白矾2kg、生姜2kg),倒入天南星共煮,煮至内无白心时取出,除去姜片,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干燥。减毒原理:白矾(主要成分为硫酸铝钾)可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草酸钙针晶,减少对黏膜的刺激;生姜中的姜辣素可中和部分毒性成分,并协同发挥温中止呕作用。
胆南星
取净天南星,研细粉,与牛胆汁(或羊胆汁)混合均匀,装入胆皮内,悬挂阴干,或低温干燥。减毒原理:胆汁中的胆酸、胆酸盐可中和天南星的毒性生物碱,并增强其清化热痰、息风止痉之效,适用于痰热惊风、癫痫等热证。
姜矾制
取净天南星,用生姜、白矾汤共煮(方法同制天南星),但白矾用量加倍(每100kg天南星用白矾4kg),此法毒性降低更显著,适用于体质虚弱者。
使用注意与不良反应
使用禁忌
- 禁忌人群:孕妇、阴虚燥咳(干咳无痰、痰中带血)、血虚动风(面色萎黄、手足抽搐)、脾胃虚寒(腹痛、泄泻)者禁用。
- 配伍禁忌不宜与乌头类药材(附子、川乌、草乌)同用,属“十八反”禁忌。
- 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哺乳期妇女用药需暂停哺乳。
不良反应与中毒处理
生品独脚莲含草酸钙针晶、天南星凝集素等有毒成分,误服或过量服用可致中毒,表现为:口腔、舌、咽喉麻木灼痛,肿胀流涎,张口困难,声音嘶哑,严重者可出现呼吸抑制、昏迷、窒息,甚至死亡。中毒解救:立即用1:2000-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硫酸钠导泻;内服蛋清、牛奶或活性炭吸附毒素;对症治疗:呼吸困难者吸氧,痉挛者给予地西泮,抗休克等。
相关问答FAQs
Q1:独脚莲有毒吗?如何安全使用?
A1:独脚莲生品有毒,其毒性主要来自草酸钙针晶(对黏膜有强烈刺激)和生物碱(抑制中枢神经),安全使用需注意:①内服必须使用炮制品(制天南星、胆南星),严格控制剂量(一般3-9g);②不宜长期或过量服用,中病即止;③孕妇、阴虚血虚者禁用;④外用需观察皮肤反应,出现红肿瘙痒立即停用;⑤若误服生品,出现中毒症状需立即就医,催洗胃、对症处理。
Q2:独脚莲和半夏都是天南星科植物,功效有何区别?
A2:独脚莲(天南星)与半夏均属天南星科,均能燥湿化痰,但功效侧重不同:①独脚莲性更温燥,长于祛风止痉、散结消肿,尤善治风痰眩晕、中风口㖞、破伤风、痈疽肿毒等;②半夏燥湿化痰力强,且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善治痰饮呕吐、胸脘痞闷、梅核气等,止呕作用为独脚莲所不及,独脚莲毒性大于半夏,炮制要求更高,两者常配伍使用,增强燥湿化痰之效,如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