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 ex Z. Y. Su & C. Y. Wu)的干燥块茎,别名元胡、玄胡索,是我国传统常用活血化瘀药,位列“浙八味”道地药材之一,主产于浙江东阳、磐安等地,因其显著的行气止痛功效,被历代医家广泛应用于临床,其药用历史可追溯至《本草拾遗》,谓其“主老血病,妇人血脉不通,产后诸病”,《本草纲目》进一步记载:“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能治一身上下诸痛。”
延胡索性辛、苦,温;归肝、脾、心经,辛能行散,苦能泄降,温能通利,既能活血,又能行气,具有“行血中之气,气中血滞”的双重作用,尤善治一身上下诸痛,故有“止痛良药”之称,其功效核心为活血行气、止痛,临床常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肿痛及头痛等症,如《雷公炮炙论》言“治心痛,酒服之”,《丹溪心法》则以延胡索配伍川芎、苍术等治疗“心胃刺痛”,足见其止痛应用之广。
现代研究表明,延胡索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目前已分离出20余种,包括延胡索乙素(四氢巴马汀)、延胡索甲素(紫堇碱)、延胡索丑素(四氢黄连碱)、延胡索癸素等,其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最高(约0.1%),是其镇痛作用的主要成分,尚含少量挥发油、树脂、淀粉等,药理研究证实,延胡索具有多重作用:①镇痛作用:延胡索乙素通过阻滞中枢多巴胺受体、激活内阿片肽系统,显著提高痛阈,对慢性疼痛(如神经性疼痛、癌痛)效果较好,且不易成瘾;②镇静催眠: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与巴比妥类有协同作用,能延长睡眠时间;③抗溃疡:能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对实验性胃溃疡有防治作用;④心血管保护:延胡索丑素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⑤抗炎: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轻组织肿胀。
临床应用中,延胡索常配伍其他药物增强疗效:①治疗胃痛:配伍香附、高良姜、白术,如《济生方》中的延胡索散,理气和胃止痛;②治疗痛经:配伍当归、川芎、桃仁,如《医林改错》中的少腹逐瘀汤,活血调经止痛;③治疗头痛:配伍川芎、白芷、防风,祛风活血止痛;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配伍丹参、红花、郁金,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现代制剂如元胡止痛片、延胡索止痛颗粒等,均以延胡索为主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延胡索的炮制方法也影响其功效,生品多用于活血化瘀,醋制品(醋延胡索)可引药入肝,增强行气止痛作用,故临床以醋制者多用。
化学成分 | 类型 | 主要作用 |
---|---|---|
延胡索乙素 | 生物碱 | 镇痛、镇静、催眠 |
延胡索甲素 | 生物碱 | 镇痛、抗溃疡 |
延胡索丑素 | 生物碱 | 抗心律失常、扩张冠状动脉 |
挥发油 | 挥发油类 | 抗炎、促进胃肠蠕动 |
使用延胡索时需注意:①孕妇禁用,因其活血行气,可能引起流产;②不宜与藜芦同用,属“十八反”禁忌;③阴虚火旺者慎用,因其性温,易助火伤阴;④常规用量3-10g,煎服,或研末吞服1.5-3g,醋制可增强止痛效果。
相关问答FAQs
问:延胡索和川芎都有止痛作用,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延胡索与川芎均能活血行气止痛,但功效侧重不同:延胡索性辛温,偏于活血行气、止痛力强,尤善治气血瘀滞所致的痛证,如胃痛、痛经、跌打损伤痛,且作用部位广泛,“一身上下诸痛皆可”;川芎性辛温,善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除血瘀气滞痛外,更适用于风寒头痛、血瘀头痛,且为“血中之气药”,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长于治疗头部及妇科疾病,简言之,延胡索“止痛专”,川芎“行气祛风兼止痛”。
问:长期服用延胡索会有副作用吗?需要注意什么?
答:常规剂量下服用延胡索安全性较高,但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引起副作用:①中枢抑制:延胡索乙素具有镇静作用,过量可导致嗜睡、乏力、头晕,甚至共济失调;②胃肠道反应:部分人可能出现恶心、腹胀、食欲不振;③特殊人群禁忌:孕妇禁用,因其活血作用可能引发流产;阴虚火旺者(如五心烦热、口干舌燥)慎用,以免助火伤阴,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大剂量服用,用药期间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