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腐生肌是中医外科治疗疮疡、溃疡、烧伤、褥疮等疾病的核心治法,指通过药物清除坏死组织(去腐)与促进新肉生长(生肌),最终实现伤口愈合,这一治法历史悠久,历代医籍中记载了大量具有去腐生功效的中草药,其应用多基于“祛腐方能生肌”的理论,即只有彻底清除腐肉脓液,为新生组织创造良好环境,才能加速愈合,以下从去腐药、生肌药及配伍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
去腐类中草药
去腐药多性味辛烈,具穿透、腐蚀之性,能溶解、剥离坏死组织与脓液,适用于疮疡溃后腐肉未脱、脓水不尽者,根据来源可分为矿物类、植物类及动物类。
(一)矿物类去腐药
-
升药(红升丹、白降丹)
- 性味:辛,大热;有毒。
- 归经:肺、胃经。
- 功效:拔毒去腐,杀虫敛疮。
- 应用:为去腐要药,常用于疮疡溃后腐肉坚厚、脓液黏稠难去者,红升丹偏于提脓去腐,白降丹长于腐蚀恶肉,多用于瘘管、窦道及腐肉深藏者。
- 注意:有大毒,外用不可过量,不可内服;对汞过敏者禁用;面部、黏膜处慎用。
-
轻粉
- 性味:辛,寒;有毒。
- 归经:大肠、小肠经。
- 功效:攻毒杀虫,去腐敛疮。
- 应用:适用于梅毒、疮疡溃烂、疥癣等,常与铅丹、枯矾等配伍制成散剂外用。
- 注意:含氯化亚汞,毒性剧烈,严格控制用量;孕妇禁用;不可长期使用,以免汞中毒。
-
砒石(红砒、白砒)
- 性味:辛,大热;大毒。
- 归经:肺、肝经。
- 功效:蚀疮去腐,祛痰截疟。
- 应用:多用于腐肉难去的恶疮、瘰疬、痔疮,常与枯矾、雄黄等研末外敷,或制成药线插入瘘管。
- 注意:剧毒,需严格炮制(如豆腐制);外用避免健康皮肤接触;内服慎用。
(二)植物类去腐药
-
白蔹
- 性味:苦、辛,微寒。
- 归经:心、肝、胃经。
-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生肌敛疮。
- 应用:既可清热解毒治疮痈初起,又能消痈散结、生肌敛疮用于溃后,常与金银花、白芷等配伍,研末外撒或调敷。
-
白鲜皮
- 性味:苦,寒。
- 归经:脾、胃、膀胱、小肠经。
-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止痒。
- 应用:用于湿热疮疹、溃后流脓、皮肤瘙痒,常与苦参、地肤子煎汤外洗,或与黄连、青黛研末调敷。
-
鸦胆子
- 性味:苦,寒;有小毒。
- 归经:大肠、肝经。
- 功效:腐蚀赘疣,清热解毒,止痢。
- 应用:多用于赘疣、鸡眼、赘瘤,捣烂外敷,能腐蚀腐肉;亦可用于疮疡久不收口。
- 注意:对皮肤有刺激性,使用时需保护周围健康组织;内服宜去壳取仁,用龙眼包裹吞服。
生肌类中草药
生肌药多性味甘涩或温,具收敛、促进组织修复之性,适用于腐肉已脱、脓水将尽,或疮面久不收口者,可分为动物类、植物类及矿物类。
(一)动物类生肌药
-
象皮
- 性味:甘、咸,温。
- 归经:肾、胃经。
- 功效:生肌敛疮,止血。
- 应用:为生肌要药,用于疮疡溃后久不收口、烧伤、烫伤,常研极细末撒于疮面,或用麻油调敷。
-
龙骨
- 性味:甘、涩,平。
- 归经:心、肝、肾经。
- 功效:收敛固涩,生肌敛疮。
- 应用:用于疮疡溃后不敛、外伤出血,常与枯矾、儿茶等配伍,研末外撒,能促进疮面干燥结痂。
-
血竭
- 性味:甘、咸,平。
- 归经:心、肝经。
- 功效: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
- 应用:用于跌打损伤、疮疡溃烂不敛,常与乳香、没药配伍,研末外敷,既能生肌又能止痛。
(二)植物类生肌药
-
乳香、没药
- 性味:乳香辛、苦,温;没药辛、苦,平。
- 归经:均归心、肝、脾经。
-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 应用:两者常相须为用,用于疮疡肿痛、溃后久不收口,既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又能促进生肌,常与白及、象皮等配伍制成膏剂。
-
白及
- 性味:苦、甘、涩,微寒。
- 归经:肺、肝、胃经。
-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 应用:用于疮疡溃后、外伤出血,能形成保护膜隔绝刺激,促进肉芽生长,常研末外撒或与三七、血竭配伍。
-
儿茶
- 性味:苦、涩,微寒。
- 归经:肺经。
- 功效: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 应用:用于湿疮流水、溃疡不敛、牙疳口疮,研末外撒或调敷,能吸湿敛疮,促进愈合。
-
炉甘石
- 性味:甘,平。
- 归经:肝、胃经。
- 功效:明目去翳,收湿生肌。
- 应用:用于目赤肿痛、溃疡湿疮、皮肤黏膜损伤,常与冰片、黄连等配伍研末,撒于患处能清凉收湿、生肌止痛。
常用去腐生肌药配伍应用表
药名 | 分类 | 性味 | 功效 | 常用配伍 | 用量(外用) | 注意事项 |
---|---|---|---|---|---|---|
升药 | 矿物 | 辛,大热 | 拔毒去腐 | 煅石膏(九一丹)、枯矾 | 适量,研末撒 | 有毒,不可内服,面部慎用 |
象皮 | 动物 | 甘咸,温 | 生肌敛疮 | 白及、血竭、乳香 | 研末撒或调敷 | 需炮制去腥,孕妇慎用 |
白及 | 植物 | 苦甘涩,微寒 | 收敛止血,生肌 | 三七、儿茶、炉甘石 | 研末撒 | 反乌头,不宜与乌头类药同用 |
乳香 | 植物 | 辛苦,温 | 活血行气,生肌止痛 | 没药、象皮、白蔹 | 研末入膏剂 | 孕妇慎用,易致胃部不适 |
炉甘石 | 矿物 | 甘,平 | 收湿生肌 | 冰片、黄连、硼砂 | 研末撒 | 宜用煅制品 |
配伍应用与现代研究
去腐生肌临床常需根据疮疡阶段配伍:早期脓多腐肉未脱,以去腐药为主(如九一丹),配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后期腐脱脓少,以生肌药为主(如象皮白及散),配益气养血药(黄芪、当归)以助生肌,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去腐药多含重金属或生物碱,能抑制细菌(如升药中的汞离子杀菌)、溶解坏死组织;生肌药则含多糖、氨基酸、生物碱等,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加速毛细血管新生(如白及胶形成保护膜,血竭刺激肉芽生长),部分药物(如炉甘石)还具有收敛、减少渗出的作用,为疮面修复提供良好环境。
相关问答FAQs
Q1:去腐生肌药都有毒吗?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A:并非所有去腐生肌药都有毒,但部分去腐药(如升药、轻粉、砒石)含重金属,毒性较强,需严格外用,控制用量(一般不超过0.1g/次),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防止汞、砷蓄积中毒;孕妇、婴幼儿及对汞过敏者禁用,生肌药(如象皮、白及、炉甘石)多较安全,但象皮需炮制去腥,乳香、没药可能引起胃部不适,脾胃虚弱者慎用,使用时需保护周围健康皮肤,若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立即停用。
Q2:伤口感染化脓时,如何选择去腐生肌药?
A:伤口感染化脓需分阶段用药:①早期(脓多、腐肉厚):首选去腐力强的药物,如九一丹(煅石膏与升药9:1配伍),或掺入疮口引流,每日1次,直至腐脱脓少;②中期(腐脱脓少、疮面红活):改用去腐力弱、生肌力强的药物,如红油膏(九一丹+东丹+凡士林)外敷,或用象皮粉、白及粉撒于疮面;③后期(疮面苍白、久不收口):多为气血亏虚,需配伍补气养血药(如黄芪、当归),内服补中益气汤,外用生肌玉红膏(含当归、白芷、甘草等),若感染严重(伴发热、红肿热痛),需联合抗生素治疗,不可单纯依赖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