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徐长卿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徐长卿,又名了刁竹、寮刁竹、英雄箭、竹叶细辛等,为萝藦科植物徐长卿的干燥根及根茎,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草药,应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其“长卿”之名寓意久服可延年益寿,故得此雅称,其性辛、温,归肝、胃经,具有祛风化湿、止痛止痒、活血通络之功效,临床常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脘腹疼痛、牙痛、风疹湿疹、蛇虫咬伤等病症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也进一步揭示了其多成分、多靶点的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草药徐长卿

徐长卿的药用部位为其干燥根及根茎,野生品多生于山坡草地、林缘灌木丛中,主产于江苏、河北、河南、山东、湖北等地,目前已有人工栽培,其药材性状呈根茎呈不规则柱状,有节,节处着生细根;根呈细圆柱状,弯曲,表面淡黄棕色或浅棕色,具细纵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细小,气香,味微辛凉,传统中医认为,徐长卿辛散温通,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对风湿痹痛、关节酸痛尤为适用,常配伍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药物同用,以增强祛风胜湿、通痹止痛之效;其止痛作用不仅限于风湿痹痛,对脘腹冷痛、寒疝腹痛、牙痛等亦有良效,如《千金方》中治“心痛欲死”,单用徐长卿煮服;《本草纲目》载其“治一切痧症、胀满、腹痛”,体现了其广泛的应用基础。

现代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徐长卿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丹皮酚(paeonol)、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等)、挥发油(含牡丹酚、丁香酚等)、生物碱(如徐长卿苷元)及多糖等,丹皮酚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核心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抗菌、抗过敏、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则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护心血管等作用;挥发油成分具有解痉、驱虫、局部麻醉等功效,以下为徐长卿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简表:

主要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丹皮酚 抗炎(抑制炎症介质释放)、镇痛(提高痛阈)、抗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抗过敏(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
黄酮类(槲皮素等) 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调节血脂
挥发油(牡丹酚等) 解痉(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痉挛)、驱虫、局部麻醉
生物碱(徐长卿苷元) 免疫调节(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抗肿瘤(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在临床应用方面,徐长卿的剂型多样,除传统汤剂外,现代制剂如徐长卿注射液、徐长卿片、丹皮酚软膏等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以徐长卿配伍桂枝、附子、白芍等,煎服或制成丸剂;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用徐长卿注射液肌内注射,或配伍当归、川芎、赤芍等活血化瘀药物内服;治疗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内服徐长卿汤(配伍地肤子、白鲜皮、蝉蜕等),外用丹皮酚软膏涂抹患处,可迅速缓解瘙痒、皮疹症状,徐长卿在心血管疾病辅助治疗中也有应用,如丹皮酚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对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缓解作用。

中草药徐长卿

尽管徐长卿临床应用广泛,但仍需注意其使用禁忌与不良反应,徐长卿性辛温,阴虚火旺者慎用,以免助火伤阴;孕妇应禁用,因其活血通络作用可能引发流产;少数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口干、头晕、恶心、上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一般停药后可自行缓解;对丹皮酚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外用制剂需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如出现红肿、瘙痒加剧等,应立即停用。

相关问答FAQs

Q1:徐长卿和丹皮(牡丹皮)是同一种药吗?丹皮酚就是牡丹皮的吗?
A:徐长卿与牡丹皮(丹皮)是两种不同的中草药,徐长卿为萝藦科植物徐长卿的根及根茎,性辛温,功善祛风止痛、止痒;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性苦、辛,微寒,功善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二者来源、性味、功效均不同,不可混用,丹皮酚(paeonol)是一种天然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徐长卿和牡丹皮中,但徐长卿中丹皮酚含量较高(约1%-2%),是其主要活性成分;而牡丹皮中丹皮酚含量相对较低(约0.5%-1.5%),丹皮酚并非牡丹皮专属,徐长卿也是丹皮酚的重要植物来源。

Q2:徐长卿可以长期服用吗?有没有依赖性?
A:徐长卿是否可长期服用需根据病情和体质而定,在中医辨证指导下,对于慢性风湿痹痛、慢性皮肤病等需要长期调理的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间断服用,一般不建议连续长期大剂量使用(超过3个月),目前研究显示,徐长卿及其主要成分丹皮酚在常规剂量下无明显依赖性,但长期用药仍需监测肝肾功能,尤其对于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若用药期间出现不适症状(如持续恶心、乏力、尿色异常等),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中草药徐长卿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白茅根中药材,功效、用法与药用价值如何?
« 上一篇 今天
肝阴虚的中药材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