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形态特征的识别是中医药学习与应用的基础,通过直观的图片观察,可快速掌握常用中药材的性状特征,帮助鉴别真伪、区分优劣,本文将结合常见类别中药材的图片特征,详细描述其形态、性味归经及功效,并辅以表格归纳关键信息,最后附相关问答以解答常见疑问。
解表类中药材图片特征
解表药主要用于发散表邪,治疗感冒、发热等表证,其图片特征常与药用部位(茎、叶、花等)密切相关。
麻黄
图片特征:草麻黄的草质茎为细圆柱形,长20-40px,直径1-2mm,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有细纵棱,节明显,节间长2.5-5cm,节上有膜质鳞叶,上部2裂,锐三角形,断面中空,有髓,图片中可见茎的细长形态、节部鳞叶的“两裂”特征,以及黄绿色的表面颜色。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
图片特征:肉桂树的嫩枝呈圆柱形,长30-75px,直径2-6mm,表面红棕色至紫棕色,有细纵纹及小疙瘩状皮孔,质硬而脆,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浅棕色,图片中突出枝的红棕色表面、细纵纹及皮孔,气味香特异。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清热类中药材图片特征
清热药用于治疗热病高热、湿热泻痢等热证,其图片特征常反映颜色(黄、绿、白等)及质地(干燥、疏松等)。
金银花
图片特征:忍冬的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长1-2.5cm,直径1-3mm,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密被短柔毛,偶见叶状苞片,开放者花冠筒状,黄色,图片中未开放的花蕾呈“棒状”,表面密被柔毛,与开放后的黄色花冠形成对比,气清香。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黄芩
图片特征:黄芩根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网纹,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枯芩)或老根中空(黄芩),图片中可见根的圆锥形、网纹及断面“中心红棕色”的特征,味苦。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补益类中药材图片特征
补益药用于治疗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证,其图片特征常以饱满、油润、粉性等为佳。
黄芪
图片特征:黄芪根呈圆柱形,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褐色,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质硬而韧,断面纤维性,黄白色,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菊花心”),图片中强调“菊花心”及放射状纹理,味甘。
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肺经。
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
当归
图片特征:当归根略呈圆柱形,长15-45cm,直径1-4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多个横向皮孔样突起,根头(归头)具环纹,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多个小疙瘩状根痕,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形成层环黄棕色,有裂隙(油润),图片中区分“归头、归身、归尾”三部分,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活血化瘀类中药材图片特征
活血化瘀药用于治疗瘀血阻滞所致的疼痛、癥瘕等,其图片特征常以颜色深、有油点或纹理为特点。
丹参
图片特征:丹参根呈圆柱形,长10-20cm,直径0.3-1.5cm,表面砖红色或红棕色,有纵皱纹,皮层粗糙,质硬脆,断面疏松,有裂隙,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图片中突出砖红色皮部及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苦涩。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川芎
图片特征:川芎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长2-7cm,直径2-4cm,表面黄褐色,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细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散有黄棕色油点(油室),图片中可见“轮节”及“油室”特征,香气浓郁,味苦、辛,有麻舌感。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材图片特征
化痰止咳平喘药用于治疗咳嗽、痰多、喘息等证,其图片特征常以形状(球形、圆锥形)、断面粉性等为识别要点。
半夏
图片特征:半夏块茎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有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图片中可见顶端茎痕及周围根痕,味辛辣,麻舌而刺喉(生半夏需炮制)。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川贝母
图片特征:暗紫贝母(常用)呈圆锥形或心脏形,高0.3-0.7cm,直径0.3-0.7cm,表面类白色至浅棕黄色,有深黄色“怀中抱月”(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端闭合),顶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质硬而脆,断面白色,粉性,图片中突出“怀中抱月”特征,气微,味微苦。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
安神类中药材图片特征
安神药用于治疗心神不宁、失眠、惊悸等证,其图片特征常以种子类药材的形态、种脐、种仁油性等为特点。
酸枣仁
图片特征:酸枣仁种子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长5-9mm,宽5-7mm,厚约3mm,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一面较平坦,中间有1条隆起的纵线纹,另一面微凸起,尖端有颜色较浅的种脐,种皮较脆,种仁乳白色,富油性,图片中可见种脐及种仁的油性,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甘、酸,平;归肝、胆、心经。
功效: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
柏子仁
图片特征:柏子仁种仁呈长卵形或椭圆形,长4-7mm,宽2-3m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细的网纹,顶端略尖,有深色小点,基部钝圆,质油润,断面黄白色,图片中突出表面的网纹及油润感,气微香,味淡而有油腻感。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肾、大肠经。
功效: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常用中药材关键信息归纳表
药材名称 | 类别 | 图片特征要点 | 性味归经 | 主要功效 |
---|---|---|---|---|
麻黄 | 解表药 | 茎细圆柱形,浅绿色,节上有2裂鳞叶,断面中空 | 辛、微苦,温;肺、膀胱 |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
金银花 | 清热药 | 花蕾棒状,密被短柔毛,黄白色,气清香 | 甘,寒;肺、心、胃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黄芪 | 补益药 | 根圆柱形,断面有“菊花心”,放射状纹理,味甘 | 甘,温;脾、肺 |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
当归 | 补益药 | 根分“归头、归身、归尾”,断面有油润裂隙,香辛 | 甘、辛,温;肝、心、脾 |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
丹参 | 活血化瘀药 | 根砖红色,皮部棕红,木部有放射状纹理 | 苦,微寒;心、肝 |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
半夏 | 化痰止咳药 | 块茎类球形,顶端有茎痕,断面洁白富粉性,辛辣 | 辛,温;有毒;脾、胃、肺 |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
川贝母 | 化痰止咳药 | 呈圆锥形,具“怀中抱月”鳞叶,断面粉性 | 苦、甘,微寒;肺、心 |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
酸枣仁 | 安神药 | 种子扁圆形,紫褐色,种乳白富油性 | 甘、酸,平;肝、胆、心 | 养心补肝,宁心安神 |
相关问答(FAQs)
问:如何通过图片区分相似中药材?以黄芪和黄芩为例,有哪些关键区别?
答:黄芪与黄芩均为黄色根类药材,但图片特征差异显著:①形状:黄芪根呈圆柱形,较粗长(长30-90cm),黄芩根呈圆锥形,多扭曲,较细长(长8-25cm);②断面:黄芪断面有“菊花心”(放射状纹理)及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黄芩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枯芩)或老根中空,无“菊花心”;③表面:黄芪表面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黄芩表面有网纹及稀疏疣状根痕,通过观察形状、断面纹理及表面特征,可快速区分二者。
问:中药材图片学习时,除了形态特征,还需注意哪些细节?
答:中药材图片学习需关注三点细节:①药用部位:明确是根、茎、叶、花还是种子等,如麻黄用草质茎,而麻黄根用于止汗,二者功效与形态均不同;②炮制影响:生品与炮制品形态差异大,如生半夏表面光滑、味辛辣,制半夏表面黄棕色、味淡,图片中需注意颜色、气味的变化;③真伪鉴别:部分药材存在伪品,如以“土大黄”冒充大黄,伪品断面无“星点”(异型维管束),图片中需关注特征性结构(如大黄的“星点”、当归的“油点”),避免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