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类中草药图片如何辨识种类与药用价值?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藤类中草药是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多呈藤蔓状生长,茎干缠绕攀缘,兼具药用与观赏价值,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悠久历史,这类中草药通常以茎藤、叶或全草入药,性味多辛、苦,归肝、肾经,具有祛风通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效,随着中医药文化的普及,通过图片识别藤类中草药成为大众学习的重要途径,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藤类中草药的形态特征、药用价值及图片识别要点,并辅以表格归纳关键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辨识与应用。

藤类中草药图片

常见藤类中草药的形态特征与药用价值

鸡血藤

形态特征: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茎藤,呈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有纵纹,质地坚硬,断面木部红棕色至黑棕色,呈放射状排列,皮部有数处与木部相间排列的半圆形髓环,形似“鸡血”,故得名,叶为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冠蝶形,深紫色。
药用部位:茎藤。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等。
图片识别要点:断面“鸡血状”的红棕色木质部与半圆形髓环是关键特征,茎表面灰棕色、有纵纹,小叶对生。

络石藤

形态特征: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干燥带叶藤茎,茎圆柱形,红褐色或灰褐色,有气生根,攀缘附着于其他物体上,叶对生,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聚伞花序腋生,花白色,高脚碟状,芳香。
药用部位:带叶藤茎。
功效: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等。
图片识别要点:茎有气生根,叶对生、革质有光泽,花白色高脚碟状,常攀缘生长于岩石或树干上。

忍冬藤

形态特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茎枝,呈长圆柱形,多分枝,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有细纵纹和明显的棕色皮孔,嫩枝密生柔毛和腺毛,叶对生,卵形或长卵形,全缘,两面均被柔毛,花初开时白色,后变黄色,故有“金银花”之称(花与藤同入药)。
药用部位:茎枝(带叶或花更佳)。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等。
图片识别要点:茎棕红色、有棕色皮孔,叶对生被柔毛,花黄白相间(若带花),嫩枝密生柔毛。

海风藤

形态特征:为胡椒科植物风藤的干燥藤茎,茎呈扁圆柱形,表面灰褐色或褐色,有纵向棱纹和细小皮孔,节部膨大,有不定根,叶互生,椭圆形或广椭圆形,全缘,叶脉5-7条,两面均无毛或叶背被稀疏短毛。
药用部位:藤茎。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等。
图片识别要点:茎扁圆柱形、有纵向棱纹,节部膨大,叶互生、椭圆形,全缘,常生长于沿海地区或山林中。

藤类中草药图片

青风藤

形态特征:为防己科植物青藤或毛青藤的干燥藤茎,茎呈圆柱形,表面绿褐色或黄褐色,有细纵纹和稀疏的皮孔,老茎外皮易剥落,呈纤维状,叶互生,宽卵形或近圆形,全缘或3-5浅裂,基部心形,叶面绿色,叶背灰绿色。
药用部位:藤茎。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瘙痒、水肿、脚气浮肿等。
图片识别要点:茎绿褐色、老茎外皮易剥落,叶互生、基部心形,全缘或浅裂,常与防己混淆(区别在于青风藤茎无“车轮纹”)。

钩藤

形态特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大叶钩藤等带钩的干燥茎枝,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表面红棕色或紫红色,有细纵纹,钩下扁圆柱形,钩基部膨大,钩尖弯曲成钩状,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全缘,托叶2裂,呈钩状。
药用部位:带钩茎枝。
功效:息风止痉,清热平肝,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高血压头晕目眩、肝阳上亢等。
图片识别要点:茎枝有“钩”,钩尖弯曲,红棕色,叶对生、托叶呈钩状,是区别于其他藤类最显著的特征。

夜交藤

形态特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藤茎,茎呈细长圆柱形,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有扭曲的纵纹,节部略膨大,有分枝,叶互生,卵形或心形,全缘,托叶鞘膜质,褐色,花序圆锥状,顶生或腋生,花小,白色或淡绿色。
药用部位:藤茎。
功效:养心安神,祛风通络,用于失眠多梦、血虚身痛、风湿痹痛、皮肤瘙痒等。
图片识别要点:茎紫红色、有扭曲纵纹,叶互生、心形,托叶鞘膜质,常与何首乌块根(制首乌)同株,图片中可见缠绕藤茎。

藤类中草药关键信息归纳表

草药名称 药用部位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图片识别核心特征
鸡血藤 茎藤 苦、甘,温;归肝、肾经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 断面“鸡血状”红棕色木质部,半圆形髓环
络石藤 带叶藤茎 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茎有气生根,叶对生革质有光泽,花白色高脚碟状
忍冬藤 茎枝 甘,寒;归肺、胃经 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茎棕红色有皮孔,花黄白相间,嫩枝密生柔毛
海风藤 藤茎 辛、苦,微温;归肝经 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 茎扁圆柱形有棱纹,节部膨大,叶互生椭圆形
青风藤 藤茎 苦、辛,平;归肝、膀胱经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茎绿褐色老皮易剥落,叶基部心形,全缘或浅裂
钩藤 带钩茎枝 甘、凉;归肝、心包经 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茎枝有弯曲钩尖,红棕色,托叶钩状
夜交藤 藤茎 甘,平;归心、肝经 养心安神,祛风通络 茎紫红色有扭曲纵纹,叶心形,托叶鞘膜质

相关问答FAQs

Q1:如何通过图片区分鸡血藤和香花崖豆藤(伪品)?
A:鸡血藤的断面木部红棕色至黑棕色,呈放射状排列,皮部有数处半圆形髓环,形成“鸡血状”特征,且髓环排列规则;而香花崖豆藤的断面木部颜色较浅(黄白色或浅棕色),髓环不规则或无,皮部与木部界限不明显,此外鸡血藤茎表面灰棕色、有细纵纹,香花崖豆藤表面灰褐色、有粗糙皮孔,通过观察断面颜色和髓环形态可有效区分。

藤类中草药图片

Q2:藤类中草药在应用时有哪些常见禁忌?
A:藤类中草药多性走窜,部分具有祛风、活血作用,孕妇应慎用或禁用,以免引起流产;如鸡血藤、海风藤等活血力强,孕妇忌用;钩藤、青风藤等寒凉之品,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服用,易致腹泻;部分藤类如络石藤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过敏体质者应先少量试用,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需立即停用并就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什么药材越久越有效?时间越长功效越好吗?
« 上一篇 今天
墨旱莲中药材有何独特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