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草药地风究竟有何独特功效?其使用方法和药用价值是怎样的?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地风作为一种传统中草药,在我国民间医药中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尤其在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方面功效显著,其名称多源于生长环境或功效特性,“地”暗示其多生于山坡、林下等阴湿之地,“风”则直指其善治风邪致病的特点,以下从基源考证、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鉴别方法及现代研究等方面,对地风进行全面阐述。

中草药 地风

基源与植物形态

地风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occulus orbiculatus (L.) DC.)的干燥根,别名地风皮、青檀根、追风风等,主产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如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多为野生资源,其植物形态为木质藤本,长可达数米,小枝被柔毛或绒毛;叶片互生,纸质或薄革质,卵状三角形或宽卵形,长3-8厘米,基部近圆形或楔形,全缘或3-7角浅裂,两面被疏毛或无毛;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花序腋生,花黄白色;核果近球形,熟时紫红色,内果皮骨质,药用部位为秋季或冬季采挖的根部,洗净、切片、晒干后入药。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根据《中国药典》及历代本草记载,地风性辛、苦,温;归肝、脾、肾经,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止痛、消肿解毒之功效,其辛能行散,苦能燥湿,温能通阳,故对风湿痹痛、关节肿痛、腰膝酸软、跌打损伤等症尤为适用,具体主治如下:

  1. 风湿痹痛:用于风寒湿邪闭阻经络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尤其以寒痹、着痹表现为宜,症见痛处固定、遇寒加重、得热稍缓。
  2. 腰膝酸软:用于肝肾不足、风湿侵袭所致的腰腿疼痛、下肢无力,常与杜仲、牛膝、独活等配伍。
  3. 跌打损伤:用于外伤瘀肿疼痛,可单味研末调敷,或配伍乳香、没药、红花等活血化瘀药。
  4. 疮痈肿毒: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痈肿疮疡、咽喉肿痛,内服外用均可,常配伍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
  5. 胃脘疼痛:部分医家用地风治疗寒凝气滞或瘀血阻络所致的胃脘冷痛、刺痛,常与高良姜、香附、延胡索等同用。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地风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生物碱、黄酮类、木脂素、多糖及挥发油等,其药理作用与这些成分密切相关。

(一)主要化学成分

  1. 生物碱:为地风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木防己碱(trilobine)、异木防己碱(isotrilobine)、轮环藤宁碱(cycleanine)等,总生物碱含量可达1%-2%。
  2. 黄酮类:如木犀草素、芹菜素、槲皮素及其苷类,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
  3. 木脂素类:如五味子素、戈米辛,具有保肝、神经保护作用。
  4. 多糖:由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等组成,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5. 挥发油:含α-蒎烯、柠檬烯、桉油精等,具有抗菌、抗炎作用。

(二)药理作用

  1. 抗炎镇痛作用:木防己碱等生物碱能抑制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的释放,降低炎症反应,减轻疼痛;黄酮类成分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TNF-α、IL-6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
  2. 免疫调节作用:多糖成分可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改善作用。
  3. 抗风湿作用:通过抑制关节滑膜的增生、减少软骨破坏,延缓风湿疾病的进展;其祛风除湿功效可能与改善微循环、促进炎性代谢产物排泄有关。
  4. 保护神经作用:木防己碱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对坐骨神经损伤、帕森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有潜在治疗价值。
  5. 抗菌抗病毒作用:挥发油中的桉油精、柠檬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有抑制作用;黄酮类成分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与配伍

地风在临床上常根据辨证配伍使用,以内服为主,也可外用。

中草药 地风

(一)内服应用

  1. 风湿痹证
    • 寒痹:配伍桂枝、附子、细辛,温经散寒、通络止痛,如“地风桂枝汤”。
    • 湿痹:配伍薏苡仁、苍术、牛膝,健脾利湿、舒筋通络,如“地风薏苡仁汤”。
    • 热痹:配伍忍冬藤、络石藤、黄柏,清热通络、祛风除湿,如“地风忍冬藤汤”。
  2. 腰腿疼痛:配伍杜仲、续断、桑寄生,补肝肾、强腰膝,如“地风杜仲汤”。
  3. 跌打损伤:配伍当归、红花、乳香,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如“地风红花散”。
  4. 胃脘疼痛:配伍高良姜、香附、延胡索,温中理气、活血止痛,如“地风香附散”。

(二)外用应用

  1. 疮痈肿毒:鲜品捣烂外敷,或干品研末用醋调敷患处,每日1-2次。
  2. 关节肿痛:地风、威灵仙、透骨草各30克,煎水熏洗患处,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

(三)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使用时需注意,地风性温,热痹、阴虚火旺者慎用;孕妇及体质虚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鉴别与炮制

(一)真伪鉴别

地风与易混品“青风藤”(防己科青风藤Sinomenium acutum Rehd. et Wils.的茎)及“海风藤”(胡椒科风藤Piper kadsura (Choisy) Ohwi的茎)在来源、性状上存在差异,需注意鉴别:

项目 地风(木防己根) 青风藤(青风藤茎) 海风藤(风藤茎)
来源 防己科植物木防己的根 防己科植物青风藤的茎 胡椒科植物风藤的茎
性状 根呈圆柱形,弯曲,表面灰褐色,有纵皱纹,断面黄白色,纹理放射状 茎呈细长圆柱形,表面黄褐色或绿褐色,有纵棱,断面有放射状纹理,髓部小 茎呈细圆柱形,表面灰褐色或暗褐色,有细纵纹,断面皮部窄,木部宽广,灰黄色
气味 气微,味苦 气微,味苦 气香,味微辛

(二)炮制方法

地风以原药材入药,炮制时需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部分地区有“炒地风”:取净地风片,用文火炒至微黄,增强其健脾和胃之效,减少辛温之性。

现代研究与应用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地风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其在现代制剂及新药开发中的应用逐渐拓展,基于地风抗风湿作用开发的“地风颗粒”,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小的特点;含地风的复方制剂“追风透骨胶囊”“风湿安泰片”等,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地风在神经保护、抗肿瘤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进展,如木防己碱对肝癌、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为地风的拓展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中草药 地风

相关问答FAQs

Q1:地风和独活都是祛风湿药,两者有何区别?
A1:地风与独活均能祛风湿、止痹痛,但功效侧重不同:地风性辛温,偏于祛风除湿、行气止痛,善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尤其适用于寒湿痹证兼气滞者;独活性辛苦、微温,主入肾、膀胱经,善治下半身风湿痹痛,如腰腿疼痛、两足酸软,且能解表,用于风寒夹湿感冒,地风尚能消肿解毒、治疗疮痈,而独活有降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属肝阳上亢者,临床应用时需根据病情辨证选药。

Q2:长期服用地风会有副作用吗?使用时需注意什么?
A2:地风性温,长期服用可能引起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或因辛温耗伤阴液,导致阴虚火旺加重,地风含生物碱,过量服用可能对肝肾功能有一定影响,使用时需注意:① 辨证论治,热痹、阴虚火旺(如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孕妇及体质虚弱者慎用或禁用;② 遵医嘱用量,一般内服不超过12克/日;③ 长期服用者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④ 不宜与含乌头、附子的药物同用,以免增加毒性;⑤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影响药效或加重副作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药材墨旱莲的主要功效、作用机制及使用禁忌有哪些?
« 上一篇 昨天
粥放什么药材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