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子是传统中草药中常用的收敛固涩药,为漆树科植物盐麸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麸杨(Rhus potaninii Maxim.)或红麸杨(Rhus punjabensis Stew. var. sinica (Diels) Rehd. et Wils.)叶上由五倍子蚜虫(Melaphis chinensis Bell.)寄生而形成的虫瘿,其性寒,味酸、涩,归肺、大肠、肾经,具有敛肺降气、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既可内服,也可外用。
来源与性状鉴别
五倍子的形成与植物和昆虫的共生关系密切相关,当五倍子蚜虫在盐麸木等植物的嫩叶上产卵孵化后,幼虫刺伤叶组织,刺激植物细胞增生,形成肉质、多汁的虫瘿,幼虫在虫瘿内取食生长,至成熟后破瘿而出,继续循环繁殖,根据形状不同,五倍子可分为“角倍”(呈菱角形,有若干不规则的瘤状突起,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有光泽,内壁有白色丝状毛)和“肚倍”(呈长圆形或纺锤形,无瘤状突起,表面灰褐色,断面角质样,稍显柔韧),传统以肚倍质佳,鞣质含量高。
化学成分
五倍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鞣质(又称单宁酸),含量可达50%-70%,以没食子鞣酸(五倍子鞣酸)为主,水解后可生成没食子酸和葡萄糖,还含有没食子酸、脂肪、树脂、淀粉、蜡质等,没食子酸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是五倍子药效的重要物质基础。
传统功效与应用
-
敛肺降气,止咳平喘:五倍子酸涩收敛,能敛肺气、止咳逆,适用于肺虚久咳、久咳不止,常配伍罂粟壳、五味子等,如《世医得效方》五倍子丸,对于肺热咳嗽,需配伍清热泻肺药,如黄芩、桑白皮,以敛肺而不留邪。
-
涩肠止泻,固脱止痢:其味酸涩,能涩大肠而止泻痢,适用于久泻久痢、脱肛等症,可单用研末服,或配伍诃子、肉豆蔻等,如《局方》养脏汤;若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常配伍黄芪、升麻等益气升陷之品。
-
固精止遗,缩尿止带:五倍子入肾经,能固肾涩精,适用于肾虚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等症,如《医学入门》五倍子散,单用五倍子粉敷脐治疗遗尿;亦可配伍桑螵蛸、益智仁等,增强固涩之效。
-
敛汗止血:其酸涩之性能收敛止汗,适用于自汗、盗汗,常配伍牡蛎、麻黄根等,如《丹溪心法》牡蛎散;还能收敛止血,用于崩漏、便血、痔血等,可单用研末外敷或内服,配伍三七、蒲黄等止血药。
-
收湿敛疮,消肿止痛:外用能收湿敛疮、消肿止痛,适用于湿疮、溃疡、牙痛、口疮、耳道流脓等,如《千金方》用五倍子研末敷患处治疗湿疮;《本草纲目》记载用五倍子煎汤含漱治牙痛;现代临床还用于治疗烧烫伤、手足癣等,促进创面愈合。
炮制方法
五倍子的炮制方法主要有生用和炒炭两种,生用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敲碎成小块,取其清热解毒、收敛固涩之效,多用于内服止咳止泻、外用敛疮,炒炭取净五倍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晾干,炒炭后增强止血作用,常用于便血、崩漏等出血症。
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五倍子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 抗菌抗病毒:五倍子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也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鞣质破坏微生物细胞膜、抑制酶活性有关。
- 收敛止血:鞣质能与皮肤、黏膜表面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减少分泌物和渗出,促进创面愈合;还能收缩局部血管,缩短凝血时间,起到止血作用。
- 抗炎镇痛:五倍子提取物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急慢性炎症有缓解作用,其镇痛效果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 抗氧化:富含没食子酸和鞣质,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可延缓衰老,预防氧化应激相关疾病。
- 其他作用:研究表明五倍子还具有抗肿瘤、降血糖、驱虫等作用,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增殖有关。
使用注意
五倍子性寒收敛,故外感咳嗽、湿热泻痢者忌服;孕妇慎用,以免涩滞碍胎;不宜过量或久服,以免引起便秘或腹胀;外用面积不宜过大,避免皮肤刺激;对五倍子过敏者禁用。
不同类型五倍子性状对比表
特征 | 角倍(菱倍) | 肚倍(独角倍) |
---|---|---|
形状 | 菱形,具不规则瘤状突起 | 长圆形或纺锤形,无瘤状突起 |
大小 | 长3-8cm,直径2-5cm | 长1-5cm,直径1-3cm |
表面颜色 | 灰绿色或黄棕色,被灰白色绒毛 | 灰褐色,光滑或略有皱纹 |
质地 | 硬而脆,断面角质样 | 稍柔韧,断面角质样 |
内壁 | 白色丝状毛 | 较光滑,丝状毛较少 |
鞣质含量 | 较低(约50%-60%) | 较高(约60%-70%) |
相关问答FAQs
五倍子和五味子有什么区别?
答:五倍子和五味子虽名称中均有“五”,但来源、功效差异显著,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虫瘿,性寒,味酸涩,功专收敛固涩,主治久咳、久泻、遗精、盗汗等;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果实,性温,味酸甘,既能收敛固涩,又能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主治久咳虚喘、梦遗滑精、自盗汗、津伤口渴、心悸失眠等,二者性味、功效和主治病证均有不同,需辨证选用。
五倍子外用治疗湿疹时需要注意什么?
答:五倍子外用治疗湿疹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 首次使用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取少量五倍子粉末用水调敷于前臂内侧,观察24小时无红肿瘙痒方可使用;② 湿疹渗出较多时,可用五倍子煎液湿敷(取五倍子30g,加水500ml煎煮20分钟,待冷却后用纱布浸湿敷于患处,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促进渗出吸收;③ 若湿疹合并感染,需配合抗生素治疗,避免单独使用五倍子;④ 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忌食辛辣、海鲜等刺激性食物;⑤ 若用药后出现局部红肿、灼痛加剧等不适,应立即停用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