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中药材的具体功效、作用、禁忌及用法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芥子为常用中药材,始载于《名医别录》,历代本草多有论述,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或黄芥(Brassica juncea (L.) Czern.)的干燥成熟种子,根据品种不同,有白芥子、黄芥子之分,二者性味功效相近,又各有侧重,临床应用广泛,尤以温肺化痰、散结通络见长,是治疗寒痰咳喘、痰滞经络的要药。

芥子中药材

来源与植物形态

白芥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茎直立,多分枝,被柔毛;叶大,具长柄,叶片琴状分裂,边缘有波状钝齿;总状花序顶生,花黄色,花瓣倒卵形;长角果圆柱形,密被粗毛,种子圆球形,直径1-2毫米,表面灰白色或淡黄色,黄芥与白芥形态相似,但植株较矮,叶较小,边缘有锐锯齿,长角果果瓣具明显中脉,种子直径1.1-1.5毫米,表面黄棕色,二者均全国大部分地区栽培,主产于安徽、河南、四川等地,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性味归经

芥子气辛,性温,有小毒;归肺、胃经,其辛温走窜,性善发散,既能温肺散寒以化痰饮,又能通络散结以除痹痛,外用还可刺激局部皮肤,改善气血运行。

功效主治

芥子功效以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为主,具体应用如下:

芥子中药材

  1. 温肺豁痰,止咳平喘:主治寒痰喘咳,症见咳喘痰多、色白清稀、胸膈满闷,或遇寒加重、得温则减,因辛温能散肺寒,温化寒痰,使气顺痰消,咳喘自平,常与半夏、陈皮、紫苏子等配伍,如《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以温肺化痰、降气止咳;若寒饮较甚,喘咳不得卧,可配伍麻黄、细辛、干姜,增强散寒化饮之力。
  2. 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主治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以及痰湿流注、阴疽肿毒,其辛温走窜,能通行经络,化痰散结,使痰消络通,疼痛得止,如《外科全生集》阳和汤(熟地、白芥子、鹿角胶等),用白芥子温经通络、化痰散结,治疗阴疽流注、皮色不变、漫肿无头;若治肩臂痛、关节痛,可配伍桂枝、羌活、威灵仙等,增强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效,外用捣烂敷患处,可治疗蛇虫咬伤、肿毒初起,取其辛散解毒、消肿止痛之功。

化学成分

芥子主要含硫代葡萄糖苷类成分,如白芥子苷(sinigrin)、黑芥子苷(glucobrassicin),是其药活性的前体;种子中还含芥子酶(myrosinase)、脂肪油(约30%,主要为芥酸、亚油酸等)、芥子碱(sinapine)、黄酮类(如槲皮素、山奈酚)及挥发油等,当种子被破碎时,芥子酶与硫代葡萄糖苷接触,水解产生异硫氰酸酯类物质(如异硫氰酸烯丙酯、异硫氰酸苯酯),此为芥子辛辣味的主要来源,也是其刺激呼吸道、促进血液循环、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现代研究表明,异硫氰酸酯类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作用。

炮制方法

芥子的炮制方法主要有生用和炒用两种,生芥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生品辛散力猛,长于散结通络,多用于经络痹痛、阴疽肿毒,炒芥子:取净芥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深黄色,有香气逸出,内部变黄,取出放凉,炒制后可降低辛散之性,缓和刺激性,增强温肺化痰作用,多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现代研究认为,炒制可使芥子酶部分失活,减少异硫氰酸酯的生成,从而降低对胃肠道的刺激。

临床应用

  1. 内服:煎汤,3-10g,宜包煎,因其外层有角质,包煎可减少对咽喉的刺激;或入丸散,如治寒痰咳喘,常配伍紫苏子、莱菔子;治痰湿痹痛,配伍苍术、厚朴。
  2.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用酒、醋调敷,如治阴疽,用白芥子、肉桂、麻黄研末,蜜调敷患处;治蛇虫咬伤,用鲜芥子捣烂外敷,注意敷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2小时,皮肤发红即取下,避免起泡。

使用注意

芥子辛温走窜,有小毒,故孕妇慎用;阴虚火旺、咯血者忌服,以免助火伤阴,外用对皮肤有刺激性,易致发泡,皮肤破损处禁用;敷贴时间不宜过长,观察皮肤反应,出现红肿、瘙痒即停用,内服过量可致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应严格控制用量。

芥子中药材

芥子(白芥子与黄芥子)性状鉴别表

项目 白芥子 黄芥子
来源 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 十字花科植物黄芥的种子
性状特征 类圆球形,直径1-2mm,表面灰白色或淡黄色,种脐明显,种皮薄,破开后有白色种仁,富油性 类圆球形,直径1.1-1.5mm,表面黄棕色,种脐较明显,种皮稍厚,破开后种仁黄白色,富油性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胃经 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侧重 散结通络力强,长于阴疽肿毒、痹痛 温肺化痰力佳,偏于寒痰咳喘

相关问答FAQs

问:芥子生用和炒用的区别是什么?
答:芥子生用与炒用因炮制方法不同,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有所差异,生芥子辛散力猛,刺激性较强,长于散结通络,多用于治疗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及阴疽肿毒等症;炒芥子经文火炒制后,辛散之性缓和,刺激性降低,而温肺化痰作用增强,更适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等症,且内服时对胃肠道的刺激较小,更易被患者接受。

问:外用芥子治疗肿痛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外用芥子治疗肿痛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 皮肤破损处禁用,以免刺激创面加重损伤;② 敷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2小时,观察皮肤反应,若出现红肿、瘙痒、水疱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取下并清洁皮肤;③ 阴疽肿毒患者,若脓已成者不宜外用,以免脓毒扩散;④ 孕妇及皮肤过敏体质者慎用;⑤ 外用后若出现局部不适,可先用清水冲洗,必要时就医处理。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治肠胃炎中草药有哪些?如何正确使用见效快?
« 上一篇 今天
五倍子作为中草药,其独特功效与临床应用究竟有哪些?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