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根药材图片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鸡根为豆科植物鸡骨草(Abrus cantoniensis Hance)的干燥根,是岭南地区常用的民间草药,别名小叶猪殃殃根、红母鸡草根等,其性凉,味甘、微苦,归肝、胃经,具有清热利湿、散瘀止痛之效,临床常用于湿热黄疸、胁肋不舒、胃脘胀痛及跌打损伤等症,掌握鸡根药材的图片识别特征,对准确用药、鉴别真伪及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鸡根药材图片

鸡根原植物形态特征

鸡骨草为一年生或半灌木状草本植物,全株被短柔毛,其形态特征是药材性状的基础,也是图片识别的核心依据,茎细长,披散或平卧,长可达1米,具纵棱,幼枝绿色,老枝黄褐色;羽状复叶互生,小叶8-12对,膜质,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0.5-1.5厘米,宽0.3-0.6厘米,先端截形或微凹,具小尖头,基部近圆形,上面无毛,下面被稀疏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冠淡紫色或粉红色,长约0.6厘米,旗瓣卵状三角形,翼瓣与龙骨瓣近等长;荚果卵形或长圆形,被短柔毛,内有黑褐色种子,种脐一端白色,具光泽,直径约0.4厘米,药材图片中若能清晰捕捉到小叶的“先端截形具小尖头”及种子的“黑褐色种脐白斑”特征,可作为初步判断依据。

鸡根药材性状与图片识别要点

鸡根药材为干燥的根及根茎,多于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泥土,晒干或切段干燥而成,其性状特征是图片识别的关键,需从形状、表面、断面、气味等方面综合判断。

  1. 形状:根呈圆柱形或稍扁的圆柱形,弯曲不直,常有分枝,长10-20厘米,直径0.2-0.8厘米,根茎部分较粗,直径可达1厘米,顶端常带有茎基残痕,图片中可见其“上粗下细、弯曲有分枝”的典型形态,与直根类药材(如黄芪、甘草)明显区别。

  2. 表面特征: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细密的纵皱纹及突起的点状皮孔,偶有支根脱落的疤痕,质硬,不易折断,折断面呈纤维性,图片中需注意观察表面是否有“纵皱纹+点状皮孔”的双重特征,伪品(如毛鸡骨草根)常表面粗糙,皮孔不明显或呈纵向条状。

  3. 断面特征:断面不平坦,皮部薄,灰棕色,木部淡黄白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年轮不明显),中心有细小的髓部,图片中若能清晰呈现“木部放射状纹理”,则为鸡根的典型特征,伪品断面多呈放射状不明显或呈菊花心(如黄芪)。

    鸡根药材图片

  4. 气味与味道:气微,味微苦,图片虽无法直接体现气味,但可通过描述辅助判断,若图片中药材断面颜色过深(如黑褐色)或伴有霉斑,则可能为劣质品。

为便于快速识别,现将鸡根药材关键特征归纳如下表:

鉴别部位 性状特征 图片识别要点
根形 圆柱形或稍扁,弯曲有分枝 上粗下细,与根茎连接处可见茎基残痕
表面 灰棕色/棕褐色,细纵纹+点状皮孔 皮孔呈点状突起,非纵向条状
断面 不平坦,木部淡黄白色,放射状纹理 放射状纹理清晰,中心有小髓
气味 气微,味微苦 无霉味、酸败味,断面无异常变色

鸡根药材图片识别注意事项

  1. 生长时期差异:鸡根在不同生长时期性状略有差异,幼苗期根较细长,表面颜色浅(黄棕色);成熟期根较粗壮,表面颜色深(灰棕色),图片需结合采收季节判断,避免误判为劣质品。

  2. 伪品鉴别:市场上常见伪品为毛鸡骨草(Abrus mollis)的根,其特征为:根表面棕褐色,纵皱纹粗大,皮孔呈纵向条状,断面木部无放射状纹理,味苦涩较重,图片对比时需重点关注“皮孔形态”和“断面纹理”的差异。

  3. 加工品鉴别:部分鸡根为切片品,呈圆形或椭圆形薄片,直径0.2-0.8厘米,厚0.1-0.3厘米,切面皮部与木部界限分明,木部可见放射状纹理,图片中需观察切片是否有“皮木分界”及“放射纹理”,避免与豆科其他药材切片(如山豆根)混淆。

    鸡根药材图片

鸡根的功效与临床应用

鸡根性凉,味甘微苦,归肝、胃经,具有清热利湿、散瘀止痛之功,中医临床常用于:

  • 湿热黄疸:配伍茵陈、栀子,增强清热利退黄之效,如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 胁肋胀痛:配伍柴胡、郁金,疏肝理气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胁肋不舒;
  • 跌打损伤:研末冲服或外敷,利用其散瘀止痛之效,治疗瘀血肿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鸡根含鸡骨草素、相思子碱、黄酮类及三萜类成分,具有保肝降酶、抗炎、抗氧化及免疫调节作用,其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

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1.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者慎用,症见腹痛、喜温、便溏;孕妇禁用,其活血散瘀之效可能引发流产;对豆科植物过敏者禁用。
  2.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克;或研末吞服,1-3克,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3. 储存方法: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避免阳光直射,以免有效成分降解。

相关问答FAQs

Q1:鸡根和鸡骨草是同一味药吗?功效有何区别?
A1:鸡根是鸡骨草的干燥根,鸡骨草则包括根及地上部分(全草),两者功效协同,但侧重点不同:鸡根(根)长于散瘀止痛,多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鸡骨草(全草)长于清热利湿,多用于湿热黄疸、小便淋痛,临床常配伍使用,如治疗肝炎时,全草清热利湿,根散瘀止痛,共奏保肝退黄之效。

Q2:如何从图片中区分鸡根和伪品“山豆根”?
A2:山豆根为豆科越南槐的根,虽与鸡根同为豆科,但性状差异显著:①鸡根根形弯曲有分枝,山豆根根呈圆柱形,少分枝;②鸡根表面灰棕色、有细纵纹和点状皮孔,山豆根表面棕褐色、有明显横长皮孔;③鸡根断面木部有放射状纹理,山豆根断面可见“菊花心”(放射状纹理排列成菊花状);④鸡根味微苦,山豆根味极苦,有豆腥气,图片对比时重点关注“根形”“皮孔形态”“断面纹理”及“颜色深浅”,即可准确区分。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麻黄这味中草药,功效显著但使用风险如何把控?
« 上一篇 今天
平喘中药材有哪些?如何科学对症选用?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