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术中草药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3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莪术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或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的干燥根茎,是我国传统活血化瘀类中草药,首载于唐代《雷公炮炙论》,原名“蓬莪术”,因其形似螺蛳,又称“文术”,其性辛、苦,温,归肝、脾经,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效,临床常用于癥瘕痞块、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莪术含有挥发油、姜黄素类、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血栓、保肝及调节免疫等广泛生物活性,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莪术中草药

来源与炮制

莪术的原植物主要为姜科温郁金、广西莪术及蓬莪术,其中温郁金主产于浙江瑞安,广西莪术主产于广西、云南,蓬莪术主产于四川、福建,秋季采挖,洗净,蒸煮至透心,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除去须根及杂质,即为生莪术,临床炮制方法包括醋莪术(取净莪术,用米醋拌匀,闷润至醋吸尽,文火炒至微黄,取出晾凉),其行气止痛作用增强,尤其适用于瘀血阻滞之痛证;另有莪术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长于止血,用于崩漏、便血等出血证。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莪术性辛、苦,温,归肝、脾经,其辛散苦泄温通,既能破血逐瘀,又能行气止痛,为“血中气药”,兼具“破气中之血”与“行血中之气”双重功效。

  • 功效: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 主治
    1. 癥瘕痞块:适用于瘀血内结之癥瘁积聚,如肝硬化、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常配伍三棱、鳖甲、丹参等,如《医宗金鉴》之莪术散。
    2. 瘀血经闭、痛经:用于气滞血瘀之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配伍当归、川芎、赤芍等,增强活血调经之效,如《济阴纲目》之莪术散。
    3. 胸痹心痛:治疗心血瘀阻之胸痹、心痛,配伍丹参、檀香、砂仁等,行气活血止痛,如《医林改错》之血府逐瘀汤加减。
    4. 食积腹胀、脘腹疼痛:用于饮食积滞、气滞血瘀之脘腹胀痛、消化不良,配伍山楂、麦芽、木香等,消积导滞、行气止痛,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之理冲汤。

化学成分

莪术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其活性成分是药理作用的基础:

成分类别 主要化合物 含量范围 生物活性
挥发油类 莪术醇(curcumol)、莪术二酮(curdione)、β-榄香烯(β-elemene)、吉马酮(germacrone) 1%-2.5% 抗肿瘤、抗炎、抗血栓、抗菌
姜黄素类 姜黄素(curcumin)、去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 5%-1.5% 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神经保护
多糖类 莪术多糖(curcuma polysaccharide,CP) 3%-8% 调节免疫、保肝、抗疲劳
其他成分 微量元素(Zn、Fe、Mn等)、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等)、有机酸(阿魏酸、棕榈酸等) 微量 补充微量元素、提供营养支持

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莪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生物活性,主要作用机制如下:

抗肿瘤作用

莪术是抗中药研究的热点,其挥发油(尤其是β-榄香烯、莪术醇)和姜黄素类成分对肝癌、胃癌、宫颈癌、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莪术中草药

  • 抑制增殖:通过下调Cyclin D1、CDK4等细胞周期蛋白,阻滞肿瘤细胞于G1/S期,抑制DNA合成;
  • 诱导凋亡:上调Bax、Caspase-3表达,下调Bcl-2表达,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
  • 抑制血管生成:降低VEGF、VEGFR2等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切断肿瘤营养供应;
  • 逆转多药耐药:抑制P-糖蛋白(P-gp)过度表达,增强化疗药物(如顺铂、5-FU)对耐药肿瘤细胞的敏感性。

抗炎与免疫调节作用

莪术醇、姜黄素等成分能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TNF-α、IL-6、IL-1β等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莪术多糖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抗血栓与改善微循环

莪术挥发油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减少纤维蛋白原含量,促进纤溶酶活性,从而预防血栓形成;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障碍,对缺血性疾病(如脑梗死、冠心病)具有保护作用。

保肝与抗肝纤维化

莪术醇、姜黄素通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提高SOD、GSH-Px活性)、抑制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ECM)沉积等机制,减轻肝损伤,延缓肝纤维化进程,适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辅助治疗。

其他作用

莪术还具有抗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抗病毒(抑制流感病毒、乙肝病毒)、镇痛(提高痛阈)及促进胃肠蠕动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

临床应用

中医临床应用

  • 癥瘕积聚: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常配伍三棱、鳖甲、夏枯草,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之理冲汤;
  • 妇科疾病:治疗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配伍当归、川芎、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
  • 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配伍黄连、蒲公英、白及,行气消瘀、清热解毒;
  • 肿瘤辅助治疗:配合放化疗,减轻毒副反应,增强疗效,如莪术油注射液用于肺癌、肝癌辅助治疗。

现代制剂应用

  • 莪术油注射液:含β-榄香烯等成分,用于抗病毒(如流感、病毒性肺炎)、抗肿瘤;
  • 莪术醇栓/凝胶:用于宫颈糜烂、宫颈癌前病变,局部给药直接作用于病灶;
  • 莪术多糖胶囊:用于调节免疫、保肝,辅助治疗慢性肝病。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0.6-1.5g,外用适量,醋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 使用注意
    1. 孕妇禁用:莪术破血力强,易致流产;
    2. 月经过多者慎用:避免加重出血;
    3. 体虚者慎用:需配伍党参、黄芪等补益药,防止耗气伤血;
    4. 不宜久服: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如恶心、腹痛),出现症状需停药。

现代研究进展

近年来,莪术的研究聚焦于活性成分的提取纯化、作用机制阐明及新制剂开发:

莪术中草药

  • 剂型优化:纳米粒、脂质体、微乳等新型制剂可提高莪术醇、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降低毒副作用;
  • 临床研究:多项临床证实,莪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客观缓解率(ORR)15%-20%,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
  • 质量控制:建立HPLC-MS指纹图谱,通过检测莪术醇、β-榄香烯等指标成分,确保药材及制剂的质量稳定。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莪术和三棱都是破血消癥药,二者功效有何区别?
解答:莪术与三棱均能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常配伍使用,但功效侧重点不同:莪术性偏温,长于行气止痛,破血同时兼行气,适用于气滞血瘀之癥瘕、胸痹心痛、痛经等,尤善“破气中之血”;三棱性平,破血力较强,偏于消癥散结,适用于血瘀重证之癥瘕积聚、经闭等,尤善“破血中之气”,临床常配伍使用,如“三棱莪术”药对,增强破血消癥之效,同时配伍补益药(如党参、白术)可攻邪而不伤正。

问题2:现代研究证实莪术具有抗肿瘤作用,其具体机制有哪些?
解答:莪术抗肿瘤作用是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①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如下调Cyclin D1、CDK4,阻滞G1/S期),阻断DNA合成;②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上调Bax、Caspase-3,下调Bcl-2),促进癌细胞程序性死亡;③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降低VEGF、VEGFR2等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切断肿瘤营养供应;④逆转多药耐药:抑制P-糖蛋白(P-gp)过度表达,增强化疗药物对耐药肿瘤细胞的杀伤力;⑤调节免疫功能:激活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莪术还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可减轻肿瘤微环境的炎症反应,间接抑制肿瘤进展。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泡酒药材清洗
« 上一篇 今天
中草药如何高效致富?种植加工有哪些可行路径?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