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作中草药,其药用价值与使用注意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牛角作为传统中草药,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尤以水牛角、黄牛角最为常用,其性寒味苦咸,归心、肝经,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定惊、止血之效,常用于温病热入血分、高热神昏、血热出血、痈肿疮毒及小儿惊风等症,随着现代药理学研究深入,牛角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逐渐明晰,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展,成为清热凉血类中药的重要组成。

牛角中草药

传统医学对牛角的记载可追溯至《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言其“治惊痜,寒热,鼠瘘,痈肿,恶疮,邪气”。《本草纲目》进一步阐释其功效:“治水肿,小儿疮疮,热毒,风毒,妇人血热,产后血闷,精溢不止”,历代医家多取其寒凉之性,清解血分热毒,尤以犀角(现禁用)功效卓著,后因资源匮乏,水牛角成为其重要代用品。《中国药典》2020年版明确收录水牛角,性味苦寒,功能清热凉血,解毒定惊,为临床常用凉血药。

从性味归经看,牛角苦能泄、能燥,寒能清热,咸能软坚,入心肝二经,心主血,肝藏血,故善清血分实热与热毒,其功效主治可概括为三:一是清热凉血,用于温病热入血分之高热、发斑、舌绛红,如《千金方》治“热病斑出”,单用牛角烧灰研末服;二是解毒定惊,用于热毒炽盛所致的神昏谵语、惊厥抽搐,常与钩藤、蝉蜕、全蝎配伍,增强清热息风之效;三是止血,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便血,如《圣惠方》治“吐血不止”,以水牛角烧灰,用酒调服。

现代药理研究揭示了牛角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化学成分分析表明,牛角主要含氨基酸(包括胱氨酸、酪氨酸、精氨酸等17种以上,总含量约70%-80%)、肽类(如牛角角蛋白水解产物)、甾体化合物、微量元素(锌、铜、铁、钙等)及少量无机盐,肽类和氨基酸是其发挥药效的主要活性物质,药理作用方面:1. 解热降温:牛角提取物对伤寒、副伤寒菌苗所致家兔发热有显著解热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合成、调节体温中枢有关;2. 镇静抗惊厥:能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对抗士的宁引起的惊厥,作用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相关;3. 止血作用:含有的凝血酶样活性成分,能促进血小板聚集,缩短凝血时间,同时其钙离子可促进凝血因子活化,增强凝血功能;4. 免疫调节:可提高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增加溶血素抗体生成,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与体液免疫功能;5. 抗炎: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足肿胀均有抑制作用,能降低炎症组织前列腺素E₂含量,减轻炎症反应。

临床应用上,牛角已从传统汤剂拓展至现代制剂,用途广泛,1. 温病热入血分:常与生地、赤芍、丹皮配伍,组成“水牛角地黄汤”,用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急性传染病高热期,症见高热、发斑、舌绛,现代研究显示该方能显著降低患者体温,改善凝血功能;2. 出血性疾病: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常与仙鹤草、茜草、侧柏叶同用,凉血止血,临床观察总有效率可达85%以上(《中医杂志》2005年);3. 小儿惊风:配钩藤、蝉蜕、僵蚕,制成“牛角止惊散”,治疗小儿高热惊厥,能缩短惊厥持续时间,减少复发;4. 上消化道出血:单用水牛角浓缩粉,每次3-5g,每日3次,配合奥美拉唑口服,对胃溃疡、急性糜烂性胃炎所致出血疗效显著,其止血作用可能与促进血小板聚集、保护胃黏膜有关;5. 外科痈肿疮毒:研末用麻油调敷,或配蒲公英、金银花煎服,用于疖肿、蜂窝织炎,能促进炎症消退,加速创面愈合。

牛角中草药

使用牛角时需注意辨证施治,避免不良反应,1. 脾胃虚寒者慎用,牛角性寒,易致腹泻、腹痛,表现为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者不宜单用;2. 用量需适宜,煎汤常用15-30g,镑片需先煎1-2小时(因角质坚硬,有效成分难溶出),研末吞服每次1-3g,过量可能引起恶心、呕吐;3. 孕妇慎用,其寒凉之性可能影响胎元,尤其有先兆流产者禁用;4. 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等中药同用(十八反);5. 现代制剂如水牛角注射液、浓缩片,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注意观察过敏反应。

鉴别牛角真伪是保证药效的关键,常见伪品有其他动物角(如羊角、鹿角)或人工伪造品(骨胶、塑料等),可通过以下特征鉴别:

鉴别项目 正品水牛角 常见伪品(羊角/鹿角/伪造品)
形状 长圆锥形,略弯曲,基部宽大,中空(角髓腔) 羊角:短而直,基部较圆;鹿角:分枝状,无中空;伪造品:形状不规则,无髓腔
表面 灰黑色或灰褐色,具多数纵向凹沟,表面粗糙,角质层有光泽 羊角:表面光滑,沟纹浅;伪造品:表面光滑或人工刻痕,无光泽,可能有裂纹
断面 中央为白色或灰白色骨质髓,呈疏松网状,周边为灰黑色角质层 羊角:断面致密无网状;伪造品:断面为骨胶或塑料,无髓腔,质地均匀
气味 气微,味淡 羊角:有腥气;伪造品:有化学味或无味
水试 取碎片煮沸,溶液呈淡棕红色,不变色 伪造品:煮沸后溶液浑浊、褪色或无变化

相关问答FAQs:

  1. 问:水牛角能完全替代犀角吗?两者功效有何差异?
    答:水牛角是犀角的常用代用品,但两者功效存在差异,犀角性更寒凉,清热解毒、定惊开窍之力更强,尤擅长“凉血解毒、清心安神”,对热入心包、高热神昏、斑疹紫黑等重症疗效显著;而水牛角虽性寒,但药力稍缓,偏重于“清热凉血、解毒定惊”,对轻中度血分热证、出血及惊风有效,现代研究显示,犀角中含有的犀氨酸等成分,水牛角中含量较低,故重症患者仍需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不可完全等同替代。

    牛角中草药

  2. 问:牛角在煎煮时有什么特殊要求?为什么需要久煎?
    答:牛角质地坚硬,其主要有效成分(如肽类、氨基酸)难溶于水,常规煎煮有效成分溶出率低,临床应用时需“镑片或挫成粗粉,先煎1-2小时”,使其充分释放药效,具体操作:将牛角镑片(厚度约2-3mm)放入砂锅,加冷水没过药材,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煎,期间适当搅拌,防止底部焦糊,待药液呈棕黄色、角质层软化后,再加入其他同煎药物,现代制剂如水牛角浓缩粉,可直接冲服或装入胶囊,无需煎煮,但需注意剂量控制,避免过量。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黄芩种植如何实现高产?关键技术与管理要点有哪些?
« 上一篇 今天
如何科学用药材补元气?哪些药材效果最有效?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