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龙葵为茄科茄属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的全草,是一味历史悠久且应用广泛的传统中药,其名称繁多,别名如苦菜、乌归菜、天茄子、黑天天、野海椒等,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常生于路旁、田野、沟边及宅旁等处,资源丰富,易于采集,龙葵的药用价值最早可追溯至《神农本草经》,历代医籍多有记载,其性寒,味苦、微甘,归肺、胃、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止咳化痰、利尿等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痈肿疔疮、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其在抗肿瘤、抗炎、抗菌、抗氧化等方面具有显著活性,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龙葵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龙葵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生物碱、甾体类、黄酮类、多糖、有机酸及挥发油等多种活性物质,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其药理作用的基础。
(一)主要化学成分
- 生物碱类:是龙葵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目前已分离出的生物碱有龙葵碱(solanigrin)、澳洲茄碱(solasonine)、澳洲茄边碱(solamargine)、茄微碱(solasodine)等,龙葵碱是其标志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等作用;澳洲茄碱和澳洲茄边碱则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
- 甾体类:以茄微碱为代表,是合成甾体激素的重要前体,具有抗炎、抗过敏等活性。
- 黄酮类:如槲皮素、山奈酚、芦丁等,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等作用。
- 多糖类:龙葵多糖是免疫调节的重要活性物质,可增强巨噬细胞活性,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机体免疫力。
- 其他成分:还含有绿原酸、咖啡酸等有机酸,以及挥发油中的多种萜类化合物,这些成分共同参与了龙葵的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
(二)药理作用
- 抗肿瘤作用:龙葵的抗肿瘤活性是其研究热点,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实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如通过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激活Caspase蛋白家族,下调Bcl-2表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降低VEGF表达)、逆转多药耐药性等,研究表明,龙葵碱对肺癌、胃癌、肝癌、宫颈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且对正常细胞毒性较低,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 抗炎与镇痛作用:龙葵中的生物碱、黄酮类成分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PGE2)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同时通过抑制COX-2活性,发挥镇痛作用,对急性炎症(如肿胀)和慢性炎症(如关节炎)均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 抗菌与抗病毒作用:龙葵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抑制菌体蛋白合成有关;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 抗氧化作用:龙葵中的黄酮类、多糖及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清除体内的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等活性氧,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对衰老、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氧化相关疾病具有预防作用。
- 免疫调节作用:龙葵多糖可激活巨噬细胞,促进其吞噬功能和细胞因子分泌;同时可促进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增殖,提高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 利尿与消肿作用:龙葵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可增加尿量和钠、钾、氯等电解质的排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有关,可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对肾炎、肝硬化引起的水肿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龙葵的临床应用
龙葵在临床应用中,既可用于内服,也可外用,其应用范围涵盖多个系统疾病,尤其在感染性疾病、肿瘤辅助治疗、皮肤科疾病等方面效果显著。
(一)传统应用
- 痈肿疔疮、咽喉肿痛:龙葵性寒,清热解毒之力较强,常用于治疗热毒壅盛所致的痈肿疔疮、乳痈、丹毒等,可单用捣烂外敷,或配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内服;治疗咽喉肿痛,可配伍射干、山豆根、桔梗等,以增强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效。
- 肺热咳嗽、痰热壅肺:龙葵能清肺热、化痰止咳,适用于肺热咳嗽、痰黄黏稠、气喘等症,常配伍黄芩、瓜蒌、浙贝母等,如《本草纲目》记载龙葵“疗咳嗽,咽喉肿痛”,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龙葵具有活血消肿之功,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骨折等,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或配伍当归、赤芍、红花等内服,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 水肿、小便不利:龙葵能利水渗湿,适用于水肿、小便短少、湿热淋证等,如《福建民间草药》记载龙葵“利尿消水肿”,常配伍茯苓、泽泻、车前子等,增强利水消肿之效,对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等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二)现代应用
- 肿瘤辅助治疗:龙葵及其提取物在肿瘤辅助治疗中应用广泛,可单独使用或配合放化疗,以增效减毒,研究表明,龙葵碱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同时减轻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常用于肺癌、胃癌、肝癌、宫颈癌等肿瘤的辅助治疗,配伍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黄芪等,以增强抗癌效果,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 呼吸道感染:龙葵对流感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具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流感、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配伍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如临床常用的“龙葵合剂”治疗病毒性感冒,可有效缓解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
- 皮肤科疾病:龙葵外用可治疗湿疹、痤疮、带状疱疹、银屑病等皮肤疾病,其清热解毒、燥湿止痒之功显著,治疗湿疹、痤疮,可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水清洗患处;治疗带状疱疹,可配伍大黄、黄柏、冰片等研末调敷,以清热解毒、止痛结痂。
- 妇科炎症:龙葵可用于治疗盆腔炎、宫颈糜烂、阴道炎等妇科炎症,其清热解毒、燥湿止带之效较好,常配伍黄柏、苦参、蛇床子等煎汤熏洗或内服,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带下量多、色黄等症状。
(三)龙葵临床配伍应用表
疾病分类 | 配伍药物 | 功效 |
---|---|---|
痈肿疔疮 | 金银花、连翘、蒲公英 |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
肺热咳嗽 | 黄芩、瓜蒌、浙贝母、桔梗 |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
肺癌辅助治疗 |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黄芪、薏苡仁 | 解毒抗癌,益气健脾 |
水肿、小便不利 | 茯苓、泽泻、白术、车前子 | 利水渗湿,健脾消肿 |
带状疱疹 | 大黄、黄柏、冰片、青黛 | 清热解毒,燥湿止痛,敛疮生肌 |
龙葵的使用注意与毒性
龙葵虽为常用中药,但其性寒,且含有龙葵碱等有毒成分,使用时需注意剂量、炮制方法及禁忌人群,以确保用药安全。
(一)用量与用法
- 内服:煎汤,常用量为10-15g(鲜品可用30-60g);研末服,每次1.5-3g,因龙葵有小毒,内服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避免过量。
-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研末调敷,外用相对安全,但皮肤敏感者应先做过敏试验。
(二)炮制方法
生龙葵性寒,有小毒,临床多经炮制后使用,以降低毒性,增强疗效,常用的炮制方法有:
- 清炒法:将龙葵净制后,用文火炒至微黄,取出放凉,可缓和寒性,降低毒性。
- 蜜炙法:取炼蜜适量,用开水稀释后喷洒于龙葵段上,拌匀,闷透,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可增强润肺止咳之功,适用于肺热咳嗽。
- 酒炙法:取黄酒喷洒于龙葵段上,拌匀,闷透,用文火炒至微焦,可增强活血通络之效,适用于跌打损伤。
(三)毒性反应与禁忌
- 毒性反应:龙葵中的龙葵碱过量可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乏力、嗜睡、共济失调)、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昏迷、抽搐,甚至呼吸衰竭死亡,中毒多因误食未成熟的果实(龙葵碱含量较高)或过量服用所致。
- 禁忌人群:
- 脾胃虚寒者:龙葵性寒,易伤脾胃,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畏寒肢冷者禁用。
- 孕妇:龙葵有活血、通经、堕胎之效,孕妇禁用,以免引起流产。
- 体质虚弱者: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者慎用,以免加重虚寒症状。
- 儿童、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严格剂量使用。
- 中毒解救:若发生龙葵中毒,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催吐、洗胃,并给予活性炭吸附毒素;同时对症治疗,如补充电解质、维持呼吸功能、给予保肝药物等,严重者需送医抢救。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龙葵和龙葵碱是一回事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解答:龙葵和龙葵碱不是一回事,龙葵是茄科茄属植物的干燥全草,是一种完整的中药材,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生物碱、黄酮、多糖等),具有综合的药理作用;而龙葵碱(solanigrin)是龙葵中的一种主要生物碱成分,是其抗肿瘤、抗炎等活性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但过量时具有毒性,龙葵是“整体”,龙葵碱是“部分”,龙葵的疗效是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不能仅用龙葵碱来代表龙葵的全部作用。
问题2:普通人可以自己采摘龙葵入药吗?需要注意什么?
解答:不建议普通人自行采摘龙葵入药,原因如下:一是龙葵与茄科其他植物(如龙葵、欧龙葵、茄参等)形态相似,易发生混淆,而部分近缘植物(如茄参)毒性较大,误用可能导致中毒;二是龙葵的药效与采收季节、部位、炮制方法密切相关,例如未成熟的果实龙葵碱含量高,毒性大,需炮制后才能降低毒性;三是龙葵性寒,并非所有人都适用,需根据体质和病情辨证使用,自行用药可能因不对症或剂量不当导致不良反应,若需使用龙葵,建议在中医师或中药师的指导下,从正规药店购买经过炮制的合格药材,以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