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的中草药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化石类中草药是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矿物药材,性多沉降,具有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化痰软坚等功效,在中医临床应用广泛,这类药材多源于古代哺乳动物、植物、珊瑚等的化石,或矿物沉积物,经过炮制后入药,常见如龙骨、龙齿、琥珀、石燕、海浮石、钟乳石等。

化石的中草药

化石类中药材主要品种及特性

药材名称 来源 性味归经 功效 应用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龙骨 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犀牛、鹿等)的骨骼化石 甘、涩,平;归心、肝、肾经 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心神不宁、失眠多梦、惊痫癫狂;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自汗盗汗、遗精带下、崩漏 煎剂10-30g,先煎;研末1-3g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孕妇忌服
龙齿 龙骨中的牙齿化石 甘、涩,凉;归心、肝经 清心镇惊,安神定志 惊痫、心悸、失眠、烦躁不安 煎剂10-15g,先煎;研末1-2g 功似龙骨但偏清心热,虚寒者慎用
琥珀 古代松科植物的树脂化石 甘,平;归心、肝、膀胱经 活血散瘀,利尿通淋,镇惊安神 癫痫抽搐、惊悸失眠;血瘀痛经、经闭;癃闭、淋证 研末冲服1.5-3g,不入煎剂 阴虚内热、无瘀滞者忌用
石燕 古代腕足类(如石燕贝)的化石 咸,凉;归肝、肺经 清热除湿,利窍通淋 湿热淋证、小便涩痛;眼目昏花、翳膜遮睛 煎剂3-10g,打碎先煎;研末1-3g 虚寒体质者慎用
海浮石 火山喷发的岩浆形成的多孔状矿石(或珊瑚礁化石) 咸,寒;归肺、肾经 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肺热咳嗽、痰稠黄稠;瘰疬、瘿瘤 煎剂10-15g,打碎先煎;研末3-6g 脾胃虚寒、寒痰咳嗽者忌用
钟乳石 碳酸盐岩洞穴中的碳酸钙沉积物 甘,温;归肺、肾、胃经 温肺平喘,助阳纳气,壮骨 虚寒喘咳、痰白清稀;肾虚阳痿、腰膝冷痛;骨折筋伤 煎剂3-6g,煅后研细用;外适量 阴虚火旺、肺热咳嗽者禁用;不可久服

应用特点与配伍原则

化石类中草药多质地坚硬,需打碎先煎或煅后使用,以增强药效,配伍上,龙骨、龙齿常与朱砂、酸枣仁配伍安神;琥珀常与丹参、合欢皮配伍活血安神;海浮石常与瓜蒌、贝母配伍化痰软坚;钟乳石常与蛤蚧、补骨脂配伍温肾纳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此类药材多含碳酸钙、磷酸钙、二氧化硅等成分,具有镇静、抗惊厥、促进骨折愈合等作用,但需注意规范炮制,避免重金属超标。

相关问答FAQs

Q1:化石类中草药是否适合长期服用?
A:化石类药材多属重镇或温燥之品,长期服用易损伤脾胃阳气或耗伤阴液,如龙骨、龙齿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大便溏薄;钟乳石性温,阴虚火旺者久服易助火伤阴,临床需辨证论治,中病即止,一般连续服用不超过2周,特殊体质或慢性病患者需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

化石的中草药

Q2:如何辨别化石类中药材的真伪?
A:真品化石类药材具有自然形成的特征,如龙骨表面呈灰白色或黄棕色,具裂纹和层状纹理,质坚硬,砸断面有蜂窝状小孔;琥珀为透明或半透明树脂状,摩擦带电,燃烧有松香气味;石燕外形似贝壳,具放射状纹,质坚硬,断面可见层理,伪品常为人工伪造或用其他矿物替代,如用石膏伪造龙骨,质地较轻,无真品的蜂窝状结构;用塑料伪造琥珀,硬度低、不导电、燃烧有异味,购买时建议选择正规药店,必要时通过专业检测鉴别。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慢性咽炎中草药有效吗?如何对症选方?
« 上一篇 今天
化湿中草药有哪些?如何对症选用?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