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发的中草药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肾之华在发”,白发的生成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血热风燥等病理变化密切相关,中草药通过调理脏腑功能、补益精气血、凉血活血等机制,既能延缓白发出现,也能促进部分黑发再生,以下从常用单味药、配伍应用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治白发的中草药。

治白发的中草药

常用治白发单味中草药

  1. 制首乌
    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经黑豆汁拌匀蒸制而成,性微温,味甘、涩,归肝、肾、心经,能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为历代乌发要药,主治肝肾精血亏虚引起的须发早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现代研究显示,其含有的卵磷脂、蒽醌类成分可改善头皮微循环,促进黑色素合成,常与熟地、当归、枸杞子配伍,如经典方“七宝美髯丹”。

  2. 熟地黄
    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经九蒸九晒炮制而成,性微温,味甘,归肝、肾经,功专滋阴补血、益精填髓,适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不足所致的白发、眩晕、心悸,其含地黄苷、梓醇等成分,能增强机体造血功能,延缓毛囊老化,常与制首乌、山茱萸同用,增强补肝肾之力。

  3. 黑芝麻
    胡麻科植物芝麻的黑色种子,性平,味甘,归肝、肾、大肠经,能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适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的须发早白、肠燥便秘,富含维生素E、铁、钙等元素,可滋养毛囊,促进黑色素细胞活性,可炒熟研末冲服,或与核桃、桑葚同食,协同增效。

  4. 当归
    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为补血活血之要药,能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改善血虚萎黄、头晕心悸,其含阿魏酸、挥发油成分,可扩张头皮血管,增加血液供应,常与黄芪、熟地配伍(如当归补血汤),气血双补以养发。

    治白发的中草药

  5. 侧柏叶
    柏科植物侧柏的嫩枝叶,性寒,味苦、涩,归肺、肝、大肠经,生用或酒制后,能凉血止血、生发乌发,适用于血热风燥、血热妄行之须发早白、脱发,其含挥发油、鞣质成分,可抑制头皮油脂分泌,改善毛囊环境,常与何首乌、女贞子同煎,或研末外用擦头皮。

  6. 旱莲草
    菊科植物鳢肠的全草,性寒,味甘、酸,归肾、肝经,又名墨旱莲,能滋补肝肾、凉血止血,适用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的须发早白、头晕目眩,其含三萜皂苷、挥发油,可促进黑色素合成,增强毛囊角质形成细胞活性,常与女贞子配伍(即“二至丸”),平补肝肾而不燥。

中草药配伍应用

临床常根据白发辨证类型配伍用药,提高疗效:

  • 肝肾阴虚型(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以制首乌、熟地黄为君,配伍山茱萸、枸杞子(滋肾补肝)、女贞子、旱莲草(平补肝肾),如“首乌延寿丹”。
  • 气血两虚型(伴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心悸失眠):以当归、黄芪为君,配伍熟地、白芍(养血)、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如“八珍汤”加减。
  • 血热风燥型(伴头皮瘙痒、口干舌燥、大便干结):以侧柏叶、旱莲草为君,配伍生地、丹皮(凉血清热)、蝉蜕、防风(祛风止痒),内外同治。

治白发中草药速查表

名称 性味归经 核心功效 适用证型
制首乌 甘、涩,微温;归肝、肾经 补肝肾,益精血,乌发 肝肾精血亏虚之白发
熟地黄 甘,微温;归肝、肾经 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肝肾阴虚、精血不足
当归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气血两虚之白发
黑芝麻 甘,平;归肝、肾、大肠经 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 肝肾不足、精血亏虚
侧柏叶 苦、涩,寒;归肺、肝经 凉血止血,生发乌发 血热风燥之白发
旱莲草 甘、酸,寒;归肾、肝经 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注意事项

  1. 辨证用药:白发成因复杂,需分清虚实寒热,如肾阴虚者忌用温燥之品(附子、肉桂),血热者慎用滋腻之药(阿胶、龟甲),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施治。
  2. 坚持用药:中草药调理白发起效较慢,一般需连续服用3-6个月以上,且需配合饮食调理(如常食黑豆、黑米、核桃等黑色食物),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3. 禁忌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脾胃虚弱者慎用制首乌、熟地等滋腻药物;过敏体质者使用前需做过敏测试。

相关问答FAQs

治白发的中草药需要吃多久才能见效?
答:中草药治疗白发需循序渐进,一般需连续服用3-6个月以上才能观察到效果,因头发生长周期较长(约3-4个月),药物需通过改善脏腑功能、补充精气血来促进黑发再生,具体见效时间与个体体质、病程长短、用药是否对症等相关,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坚持用药,同时配合生活调理(如规律作息、减少焦虑),以提高疗效。

治白发的中草药

所有的白发都适合用中草药治疗吗?
答:并非所有白发都适合中草药治疗,中草药主要适用于因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血热风燥等内源性因素引起的白发(如“少白头”或老年性早白发),若白发由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白癜风)、甲状腺功能异常、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或营养严重缺乏(如缺铜、维生素B12)等引起,需先针对原发病治疗,中草药可作为辅助调理手段,但需在明确病因后辨证使用,避免盲目用药延误病情。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日常生活中,哪些传统常见中草药能有效帮助我们去除体内多余湿气?
« 上一篇 昨天
夏枯草作为中药材有何独特功效与使用禁忌?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