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皮肤的药材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易受内外因素影响出现湿疹、痤疮、皮炎、瘙痒、伤口愈合缓慢等问题,而中药材凭借其多成分、多靶点的协同作用,在皮肤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以下从常见类别出发,详细梳理治疗皮肤的药材及其应用。

治疗皮肤的药材

清热解毒类:针对红肿、热痛、感染性皮肤问题

此类药材多性寒凉,能清解热毒、消痈肿,适用于痤疮、脓疱疮、带状疱疹、丹毒等伴有红肿热痛的皮肤疾病。

  • 金银花:性甘寒,归肺、心、胃经,具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之效,其含绿原酸、木犀草苷等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外用可缓解痤疮红肿,内服辅助治疗热毒疮疡,常配伍连翘、蒲公英,煎汤内服或捣烂外敷。
  • 连翘:性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被誉为“疮家圣药”,其所含连翘酚、挥发油可抗炎、抑菌,改善皮肤感染引起的红肿,尤其适用于疮疡初起、淋巴结炎。
  • 蒲公英:性苦甘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兼能疏肝解郁,其含蒲公英甾醇、胆碱等,对皮肤真菌、细菌有抑制效果,可煎汤内服治疗湿热型湿疹,或鲜品捣汁外敷缓解乳腺炎伴发的皮肤红肿。

祛风止痒类:针对瘙痒、荨麻疹、神经性皮炎

此类药材多性辛散,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痒,适用于慢性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 地肤子:性苦寒,归肾、膀胱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其含地肤子皂苷,可抑制组胺释放,缓解过敏引起的瘙痒,尤其适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阴囊湿疹、女阴瘙痒,常与蛇床子、白鲜皮配伍煎汤外洗。
  • 蛇床子:性辛温,归肾经,祛风燥湿、杀虫止痒,外用可抗真菌、抑制皮肤瘙痒,对疥癣、湿疹、阴痒等有较好疗效,常与苦参、黄柏同用,煎汤熏洗患处。
  • 白鲜皮:性苦寒,归脾、胃、膀胱、胆经,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其所含白鲜碱、花椒内酯有抗炎、抗过敏作用,适用于湿热蕴结引起的皮肤瘙痒、湿疹,内服可配伍黄芩、栀子,外用可煎水清洗。

活血化瘀类: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色沉、瘢痕

此类药材性辛温,能行气活血、化瘀通络,适用于瘀血阻滞引起的黄褐斑、瘢痕疙瘩、冻疮、皮肤粗糙等。

  • 丹参:性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其含丹参酮、丹参酚酸,可改善微循环,抑制黑色素生成,辅助治疗黄褐斑、痤疮后色沉,内服可配伍当归、红花,外用可制成面膜粉。
  • 红花:性辛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红花黄色素能扩张血管,促进皮肤新陈代谢,适用于瘀血型痤疮、瘢痕疙瘩,常与桃仁、当归配伍内服,或研末用醋调外敷。
  • 当归:性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其所含阿魏酸、挥发油可抗氧化、促进皮肤修复,适用于血虚瘀滞引起的皮肤干燥、皲裂,内服可单独煎汤或配伍熟地、白芍,外用可制成当归膏涂抹。

收敛生肌类:促进伤口愈合,治疗湿疮、溃疡

此类药材多酸涩,能收湿敛疮、生肌止血,适用于慢性溃疡、湿疹渗出、烫伤、褥疮等伴有渗液或久不愈合的创面。

  • 炉甘石:性甘平,归肝、胃经,解毒明目、收湿止痒、生肌敛疮,主要含碳酸锌,可抑制细菌、收敛创面,适用于湿疹、皮炎、轻度烫伤,外用研末撒于患处或配伍冰片、黄柏制成散剂。
  • 五倍子:性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含鞣质,能沉淀蛋白质、形成保护膜,促进溃疡愈合,适用于皮肤溃疡、肛裂,可研末外撒或煎水湿敷。
  • 白及:性苦甘涩微寒,归肺、胃、肝经,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其所含白及胶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加速伤口愈合,适用于外伤出血、皮肤皲裂,可研末外敷或配伍三七、血余炭内服。

美白润肤类:改善肤色不均,滋养干燥皮肤

此类药材多性甘平或温,能活血化瘀、滋养肌肤,适用于黄褐斑、雀斑、皮肤干燥、晦暗无光。

治疗皮肤的药材

  • 白芷:性辛温,归肺、胃、大肠经,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美白消斑,其含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合成,常与白茯苓、白僵蚕配伍制成面膜粉外用。
  • 白茯苓:性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美白润肤,其所获苓多糖可抗氧化、增强皮肤屏障功能,适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皮肤油腻、色斑,内服可配伍白术、山药,外用可研粉调敷。
  • 珍珠母:性咸寒,归肝、心经,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明目退翳、敛疮生肌,含碳酸钙、多种氨基酸,可抑制黑色素沉着、促进皮肤修复,适用于黄褐斑、痤疮后色沉,内服可配伍当归、白芍,外用可研末加入护肤品。

主要治疗皮肤药材汇总表

药材名称 性味归经 功效 适用症状 使用方法
金银花 甘寒,肺、心、胃 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痤疮红肿、热毒疮疡 内服煎汤,外敷鲜品
地肤子 苦寒,肾、膀胱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湿疹瘙痒、阴囊湿疹 煎汤外洗,配伍蛇床子
丹参 苦微寒,心、肝 活血祛瘀,凉血消痈 黄褐斑、痤疮后色沉 内服配伍当归,外用面膜粉
炉甘石 甘平,肝、胃 收湿止痒,生肌敛疮 湿疹渗出、轻度烫伤 研末外撒,配伍冰片
白芷 辛温,肺、胃 美白消斑,燥湿止带 黄褐斑、皮肤晦暗 外用面膜粉,配伍白茯苓

综合应用与注意事项

治疗皮肤疾病时,需根据辨证论治原则配伍:如湿热型湿疹可配伍黄柏、苦参清热燥湿;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可配伍当归、地黄养血润燥,外用需注意皮肤敏感度,首次使用前做小范围过敏测试;内服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长期使用寒凉或温燥药材伤及脾胃,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如蛇床子、红花等孕妇慎用。

相关问答FAQs

Q1:敏感肌适合使用哪些中药材外用缓解瘙痒?
A:敏感肌皮肤屏障薄弱,外用药材宜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如金银花(煎水冷敷)、白鲜皮(低浓度煎液清洗)、炉甘石(研末用植物油调敷),避免使用强刺激性药材如蛇床子、红花等,使用前需在耳后皮肤测试,无红肿再用于患处,若瘙痒持续或伴有红肿、渗液,应及时就医。

Q2:中药治疗痤疮需要内服外用结合吗?如何搭配?
A:痤疮多与湿热、血瘀相关,建议内服外用结合,内服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如金银花15g、连翘12g、丹参10g、赤芍10g煎汤,每日1剂;外用可针对粉刺、脓疱,如取金银花、蒲公英各20g煎水冷敷,或用炉甘石、黄柏研末调糊涂抹,同时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保持作息规律,若痤疮严重(囊肿、结节型),需及时就医配合西药治疗。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贵州野生药材图片里都有哪些珍稀品种?
« 上一篇 昨天
中草药寄生的生存奥秘与药用价值如何体现?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