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竹叶,作为我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一味常用药物,其应用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便将其列为中品,言其“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历代医家对其功效多有发挥,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竹叶来源广泛,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var. henonis)的干燥叶,苦竹、刚竹等多种竹类的叶亦可入药,但以淡竹叶品质为佳,其性味甘、淡、寒,归心、胃、肺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等功效,既可单味使用,又常与其他药物配伍,治疗多种热性疾病。
从植物学特征来看,淡竹为多年生乔木状竹类,地下茎单生,秆高可达10-15米,直径3-6厘米,节间长达30-40厘米,绿色或带紫色,无毛;秆环稍隆起,箨环较明显,箨鞘黄褐色,密被褐色斑点,无毛或边缘具纤毛,箨耳小,鞘口有缝毛;小枝具2-5叶,叶片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表面基部有细毛,叶舌截形,高约1毫米,药用部位为其干燥叶片,多呈卷缩的条状或碎片,黄绿色或淡绿色,叶脉平行,叶鞘顶端有叶耳,偶见箨鞘碎片,气微,味淡。
竹叶的功效主治源于其独特的药性,中医理论认为,竹叶性寒,能清泻实火,尤善清心经之热,故常用于治疗热病烦渴、口舌生疮、心神不宁等症,如《伤寒论》中的竹叶石膏汤,以竹叶配石膏、麦冬等,治疗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又如《千金要方》中的竹叶汤,用于治疗产后中风,烦闷欲绝,其“除烦止渴”之功,既可清气分之热,又能养阴生津,对于热病伤津、暑热烦渴等症尤为适宜,竹叶能通利水道,清热利尿,用于热淋、石淋、小便短赤涩痛等症,常与车前子、滑石、木通等利尿通淋药同用,如《外台秘要》中的竹叶汤,即以竹叶配栀子、木通治疗小便赤涩不通。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竹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如荭竹素、异荭竹素、牡荆苷等)、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锌、硒、铁、锰等)和挥发油等,黄酮类化合物是竹叶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降血脂、降血糖、保护心血管等多种作用,研究发现,竹叶黄酮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其抗氧化作用可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延缓衰老;竹叶黄酮还具有抑菌、抗病毒、抗肿瘤等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对肝癌、肺癌等肿瘤细胞的增殖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竹叶的临床应用广泛,除传统用于治疗热病烦渴、淋证外,现代还常用于以下疾病:一是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竹叶及其提取物可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发挥辅助治疗作用;二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竹叶多糖和黄酮类成分可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并减轻糖尿病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三是更年期综合征,竹叶能清心除烦,缓解潮热盗汗、心烦失眠等症状;四是皮肤科疾病,如痤疮、湿疹等,可内服或外用,利用其清热解毒、抗炎作用缓解症状,竹叶还常作为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的原料,如竹叶茶、竹叶饮料、竹叶黄酮胶囊等,既可清热解暑,又能保健养生。
在用法用量方面,竹叶内服常用量为6-15g,鲜品可用至30g,可煎汤、入丸散或泡茶饮用,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使用时需注意,竹叶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以免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长期服用需注意观察,避免过量,竹叶与石膏、知母、麦冬等清热生津药同用可增强疗效;与木通、车前子等利尿通淋药同用可加强利尿作用;与黄连、栀子等清热解毒药同用可增强清泻实火之效。
历代医家对竹叶的论述颇多,进一步印证了其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中记载:“竹叶,甘淡而寒,凉心润肺,除烦止渴,为上焦风热、中焦烦热之要药。” 《本草汇言》云:“竹叶,退虚热,散实火,解烦渴,利小水,为阳明解热之专药。” 《药品化义》则指出:“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轻,象象风木,故能升而发阳,味甘淡,故能通利小便,导心火下行,使邪热从小便而出。” 这些论述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竹叶的性味、功效和应用特点,为后世临床用药提供了重要参考。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竹叶的药用价值,以下通过表格归纳其关键信息:
项目 | |
---|---|
来源 | 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var. henonis)的干燥叶 |
性味 | 甘、淡,寒 |
归经 | 心、胃、肺经 |
功效 |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 |
主治 | 热病烦渴、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涩痛、淋证、心烦失眠、暑热伤津等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鲜品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
使用注意 | 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不宜过量长期服用 |
主要化学成分 | 黄酮类、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锌、硒等)、挥发油等 |
现代药理作用 | 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抗炎、利尿、抑菌、抗肿瘤、保护心血管等 |
相关问答FAQs
Q1:竹叶和淡竹叶是同一种药材吗?有什么区别?
A1:竹叶和淡竹叶在名称上容易混淆,但来源和功效略有不同,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多种竹类的干燥叶,性寒,偏于清心除烦、清热泻火,常用于热病烦渴、心神不宁;淡竹叶则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的干燥茎叶,性寒,偏于利尿通淋、清热除烦,常用于热淋、石淋、小便短赤涩痛,两者虽均能清热除烦,但竹叶长于清心泻火,淡竹叶长于利尿通淋,临床应用时需根据具体症状选择。
Q2:夏季可以用竹叶泡水喝吗?有什么好处?
A2:夏季可以用竹叶泡水喝,且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夏季气候炎热,易出现暑热烦渴、心烦失眠等症状,竹叶性寒,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泡水饮用可缓解暑热带来的不适,竹叶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和抗氧化成分,夏季饮用可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增强免疫力,预防中暑,但需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饮用,以免引起腹泻;泡水时用量不宜过大,一般干品6-10g即可,鲜品可适当增加至15-2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