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是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兼具润肠通便之效,其药材性状特征鲜明,通过图片可直观鉴别真伪与优劣,以下从来源、性状、图片鉴别要点、炮制特征及性味功效等方面详细说明,辅以表格对比关键特征,帮助准确识别。
桃仁药材来源与性状特征
桃仁正品分为桃仁(来自桃)与山桃仁(来自山桃),二者在形态上略有差异,但核心特征一致,采收时需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种子干燥即可,药材呈扁长卵形或类卵圆形,顶端尖,中部膨大,基部钝圆而稍偏斜,边缘较薄。
桃仁性状描述:
- 大小:长1.2~1.8cm,宽0.8~1.2cm,厚0.2~0.4cm。
- 颜色: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密布颗粒状纹理,散有纵向维管束纹(种皮特征),种脐点状,位于基部偏斜处,深褐色。
- 质地:种皮薄,易剥离,子叶乳白色或类白色,富油性,气微,味微苦。
山桃仁性状描述:
- 较桃仁小,长1~1.6cm,宽0.7~1cm,表面红棕色或深棕色,纹理更细密,种脐凹陷较深。
为便于对比,以下表格列出桃仁与山桃及伪品的性状差异:
项目 | 桃仁(正品) | 山桃仁(正品) | 常见伪品(如苦杏仁) |
---|---|---|---|
形状 | 扁长卵形,中部膨大 | 类卵圆形,较小 | 心形或扁心形,顶端尖 |
表面颜色 | 黄棕色至红棕色,颗粒感明显 | 红棕色至深棕色,纹理细密 | 黄棕色,表面光滑无颗粒 |
种脐 | 点状,位于基部偏斜 | 凹陷较深,偏斜 | 不明显或圆形 |
子叶 | 乳白色,富油性 | 类白色,油性足 | 类白色,油性略少 |
气味 | 气微,味微苦 | 气微,味微苦 | 味苦,有特殊香气 |
桃仁药材图片鉴别要点
通过图片观察时,需重点关注以下特征以区分真伪与优劣:
- 种皮纹理:正品桃仁表面密布黄棕色颗粒状突起(种皮石细胞),纵向维管束纹清晰,伪品(如苦杏仁)表面光滑,无颗粒感。
- 种脐形态:桃仁种脐呈小点状,位于基部一侧,颜色深;伪品种脐多为圆形或不规则,颜色较浅。
- 子叶特征:剥去种皮后,子叶应饱满、乳白色,富油性(图片中可见油润光泽);若子叶干瘪、发黄,则为储存不当或劣质品。
- 完整度:正品应为完整种子,若破碎过多(图片中可见大量碎块),可能为加工或运输过程中受损,影响药用价值。
桃仁炮制后的图片特征
桃仁生品性平,活血力强;炮制后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常见炮制方法为燀法(去皮)和炒法。
- 燀桃仁:图片中可见种皮已去除,表面呈乳白色或淡黄色,子叶饱满,边缘光滑,无焦斑(需避免过度燀制导致有效成分流失)。
- 炒桃仁:取燀桃仁文火炒至表面微黄,略带焦斑(图片中可见淡黄色至黄棕色,局部有焦褐色斑点),香气微增,活血润肠力较生品缓和。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桃性味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之效,临床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跌打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等,注意孕妇慎用,便溏者不宜。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桃仁药材图片中如何区分桃仁与苦杏仁?
解答:二者形状不同,桃仁为扁长卵形,中部膨大;苦杏仁为心形,顶端尖,表面纹理差异显著,桃仁密布颗粒状突起,苦杏仁表面光滑,种脐位置也不同,桃仁种脐点状偏斜,苦杏仁种脐不明显,气味上苦杏仁有特殊香气,味苦,而桃仁气微味微苦。
问题2:桃仁生品与炮制品在图片和功效上有何区别?
解答:图片上,生桃仁保留完整种皮(黄棕色至红棕色),纹理明显;燀桃仁种皮已去,表面乳白色;炒桃仁表面微黄带焦斑,功效上,生桃仁活血祛瘀力强,多用于瘀血阻滞的重症;炮制后(燀、炒)降低滑肠之性,润肠通便作用增强,且活血力缓和,更适合肠燥便秘及瘀血轻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