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盛产哪些中药材?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气候温和湿润,立体气候明显,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全省中药材资源种类超过4800种,其中药用植物4400余种,药用动物300余种,药用矿物80余种,在全国中药材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从道地药材到特色民族药,从大宗种植品种到珍稀野生资源,贵州中药材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功效,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和供应基地。

贵州的中药材有哪些

道地药材是贵州中药材的“金字招牌”,这些药材在特定环境下生长,具有独特的药效和品质,天麻是贵州最著名的道地药材之一,属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块茎入药,具有平肝息风、祛风止痛的功效,主治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等症,贵州天麻因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的山区,富含天麻素、天麻多糖等成分,品质上乘,主产于黔西南的安龙、兴义,黔南的贵定、龙里等地,黔天麻”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黄精同样是贵州道地药材,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被誉为“仙人余粮”,贵州黄精因生长周期长、有效成分含量高,在黔东南的雷山、从江,遵义的桐梓、正安等地广泛种植,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太子参也是贵州的道地药材,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体虚等症,贵州黔中地区的修文、息烽等地因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所产太子参参体肥大、质地饱满,是全国太子参的主要产区,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

特色民族药是贵州中药材的另一大亮点,贵州是苗族、布依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各民族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体系,艾纳香是苗族常用药,为菊科植物艾纳香的干燥叶,具有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祛风止痒的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皮肤瘙痒等症,黔东南的黎平、从江等地是艾纳香的主产区,当地苗族群众将其制成“艾纳香香囊”或用于药浴,传承千年,石斛是兰科植物,包括铁皮石斛、流苏石斛等多种,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明目强腰的功效,被誉为“仙草”,贵州赤水因独特的丹霞地貌和湿润气候,成为铁皮石斛的优质产区,所产石斛多糖和石斛碱含量高,是高端滋补品的重要原料,苗药“头花蓼”也是贵州特色药材,为蓼科植物头花蓼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止痛、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痛风、风湿痹痛等症,主产于黔东南的凯里、台江,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中成药原料。

大宗药材方面,贵州依托规模化种植,形成了多个年产量超万吨的品种,白芨为兰科植物白芨的干燥块茎,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常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等症,贵州黔北的遵义、黔南的都匀等地通过林下种植模式,白芨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年产量达30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是传统滋补药材,贵州黔北、黔西的山区因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杜仲皮厚、胶质含量丰富,种植面积达50万亩,年产量1.2万吨,是全国杜仲三大主产区之一,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主产于铜仁的江口、印江,年产量5000吨,品质优良,畅销国内外,金银花、黄柏、半夏、淫羊藿等大宗药材在贵州也广泛种植,形成了“一县一业”的产业格局,带动了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贵州的中药材有哪些

为更直观展示贵州主要中药材资源,现将部分代表性药材汇总如下:

名称 科属 主要功效 主产区分布
天麻 兰科 平肝息风、祛风止痛 黔西南、黔南
黄精 百合科 补气养阴、健脾润肺 黔东南、遵义
太子参 石竹科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黔中(修文、息烽)
石斛 兰科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赤水、罗甸
艾纳香 菊科 温经通络、散寒止痛 黔东南(黎平、从江)
白芨 兰科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黔北、黔南
杜仲 杜仲科 补肝肾、强筋骨 黔北、黔西山区
吴茱萸 芸香科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 铜仁、遵义
金银花 忍冬科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遵义(绥阳)、黔西南
头花蓼 蓼科 清热利湿、解毒止痛 黔东南(凯里、台江)

近年来,贵州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00万亩,产量150万吨,产值超过300亿元,形成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了百万农民就业增收,同时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推动中药材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黔药”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天麻、黄精、太子参等道地药材远销国内外,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相关问答FAQs

贵州的中药材有哪些

Q1:贵州中药材品质优良的原因有哪些?
A:贵州中药材品质优良主要得益于三大优势:一是独特的地理环境,全省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落差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为中药材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二是道地性强,许多药材如天麻、黄精等在贵州特定区域生长数百年,形成了独特的品质特征;三是生态污染少,贵州工业相对滞后,森林覆盖率达62%,土壤和空气质量优良,中药材无公害、绿色种植比例高,有效成分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Q2:贵州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A:机遇方面,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和中医药振兴发展,中药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贵州依托“大数据”和“大生态”战略,推动中药材产业与旅游、康养产业融合,拓展了产业链;国家支持西部发展和乡村振兴,为中药材种植加工提供了政策支持,挑战方面,部分中药材种植技术标准化程度不高,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同质化竞争较明显;部分野生药材资源过度采挖,需加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四川川药的地道药材,地道二字有何深意?
« 上一篇 昨天
中草药保存的关键是什么?有哪些实用方法?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