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如同身体的“军队”,能识别并清除病原体、异常细胞等,维持健康状态,中医理论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免疫力与“正气”密切相关,而中药材通过扶助正气、调节脏腑功能,可从多维度提升免疫力,以下从补气、补阳、补血、滋阴、清热解毒等角度,介绍常见提高免疫力的药材及其科学依据。
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为“补气之长”,核心功效为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多糖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可促进免疫器官(如胸腺、脾脏)发育,增强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调节免疫球蛋白分泌,适用于气虚乏力、自汗盗汗、易感冒反复的人群,尤其适合体质虚弱的中老年人及术后患者,注意:实热体质(口干口苦、便秘)、感冒发热期间不宜单用。
党参: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功效为健脾益气、生津养血,党参多糖能激活巨噬细胞,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其含有的党参皂苷可调节T细胞亚群比例,纠正免疫失衡,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气血两虚导致的疲乏无力、免疫力低下者,儿童、老人及久病体虚者尤为适宜,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实证、热证慎用。
白术: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功效为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白术多糖能促进肠道黏膜免疫屏障修复,增强肠道菌群平衡,而“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健全则气血生化有源,免疫力自然提升,适用于脾虚湿盛导致的食少便溏、腹胀水肿,或因脾胃虚弱引起的反复感冒、免疫力下降者,注意:阴虚燥热、津液不足者不宜。
淫羊藿:性温,味辛、甘,归肾、肝经,功效为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淫羊藿苷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可促进T细胞、B细胞增殖,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同时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改善因肾阳虚导致的免疫力低下,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精神不振,或中老年人因衰老导致的免疫功能减退者,注意:阴虚火旺(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高血压患者慎用。
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功效为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当归多糖能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改善贫血,同时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通过“补血”间接提升免疫力,适用于血虚萎黄、头晕心悸、月经不调,或因血虚导致的面色苍白、免疫力低下者,注意:湿盛中满、大便溏泄者忌用,孕妇慎用。
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肺、胃经,功效为养阴生津、润肺清心,麦冬多糖能增强NK细胞活性,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同时调节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平衡免疫反应,适用于阴虚内热导致的口干咽燥、干咳无痰、心烦失眠,或因阴虚火旺引起的免疫力紊乱(如反复口腔溃疡)者,注意:脾胃虚寒、痰湿内盛者不宜。
金银花:性寒,味甘,归肺、心、胃经,功效为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其含有的绿原酸、木犀草苷等成分,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能抑制病原体繁殖,同时增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辅助免疫系统清除感染,适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痈肿疮毒,或免疫力低下合并热毒壅盛(如反复扁桃体发炎)者,注意:脾胃虚寒、气虚疮疡脓清者不宜长期服用。
常见提高免疫力药材一览表
名称 | 性味归经 | 核心功效 | 适用人群 |
---|---|---|---|
黄芪 | 微温,甘,归脾、肺经 |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 气虚乏力、易感冒反复者 |
党参 | 平,甘微酸,归脾、肺经 | 健脾益气、生津养血 | 脾胃虚弱、气血两虚者 |
白术 | 温,苦甘,归脾、胃经 |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 脾虚湿盛、食少便溏者 |
淫羊藿 | 温,辛甘,归肾、肝经 | 补肾阳、强筋骨 | 肾阳虚、畏寒肢冷者 |
当归 | 温,甘辛,归肝、心、脾经 |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 血虚萎黄、头晕心悸者 |
麦冬 | 微寒,甘微苦,归心、肺、胃经 |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 阴虚内热、口干咽燥者 |
金银花 | 寒,甘,归肺、心、胃经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者 |
使用注意事项
提高免疫力药材虽好,但需辨证使用,避免盲目进补,实热体质(面红目赤、口苦便秘)、感冒发热期间不宜服用补益类药材(如黄芪、党参),以免“闭门留寇”;阴虚火旺者慎用温补药材(如淫羊藿、当归),以免加重虚热;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药物相互作用;药材需适量服用,过量可能导致腹胀、上火等不适,建议搭配饮食调理(如黄芪炖鸡、麦冬煮粥),效果更佳。
FAQs
-
提高免疫力药材可以长期服用吗?
答:不建议盲目长期服用,补益类药材需根据体质变化调整,如气虚症状改善后可减量或停用,长期服用可能导致“上火”或依赖,清热解毒类药材(如金银花)不宜久服,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建议定期咨询中医师,辨证调理。 -
儿童可以用哪些药材提高免疫力?
答:儿童免疫力调理宜选用温和、不峻烈的药材,如太子参(补气生津,不燥不腻)、山药(健脾益胃,药食同源)、茯苓(健脾渗湿),可搭配食材制成食疗方(如太子参瘦肉汤、山药粥),避免使用大补药材(如人参、淫羊藿),剂量需为成人1/3-1/2,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