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是临床常见的肛肠疾病,中医称为“痔”“痔核”,认为其发病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密切相关,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厚味、久坐久立、便秘、久泻、妊娠分娩等因素导致湿热下注、气滞血瘀、气虚下陷而发病,中医治疗痔疮历史悠久,中草药以其辨证论治、内外同治的优势,在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方面具有独特疗效,现将常用中草药及治疗策略分述如下。
中医对痔疮的辨证与中草药应用
中医将痔疮分为不同证型,临床需根据症状辨证选药,常见证型及对应中草药如下:
清热利湿止血药
适用于湿热下注型痔疮,症见肛门肿痛、便血鲜红、大便黏滞不爽、口干苦,此类药物性多寒凉,能清肠道湿热、凉血止血。
- 槐角:苦,寒,归肝、大肠经,功善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为治痔要药,常用于内痔出血、肛肿痛,可煎服(6-12g)或入丸散,外用可研末调敷。
- 地榆:苦、酸,微寒,归肝、大肠经,长于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对痔疮出血、肛周溃烂效佳,煎服10-15g,外用可煎水熏洗。
-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配伍槐角、地榆增强清湿热之力,煎服6-10g。
- 槐花:苦,微寒,归肝、大肠经,功同槐角,偏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尤其便血鲜红者,可煎服10-15g或研末冲服。
活血化瘀消肿药
适用于血瘀气滞型痔疮,症见肛门刺痛、痔核紫暗、肛周坠胀,或血栓外痔,此类药物能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滞,缓解肿痛。
- 丹皮:辛、苦,微寒,归心、肝、肾经,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常与赤芍、桃仁同用治痔疮肿痛,煎服6-12g。
-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活血凉血、消肿止痛,对痔疮血瘀肿痛效佳,煎服10-15g。
- 桃仁: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能活血祛瘀、润肠通便,适用于兼有便秘的血瘀型痔疮,煎服6-10g,需捣碎。
- 乳香、没药:辛苦,温,归心、肝、脾经,活血行气、消肿生肌,常外用治痔疮肛裂,研末调敷患处。
补气升提固脱药
适用于气虚下陷型痔疮,症见痔核脱出难收、肛门坠胀、气短乏力、面色苍白,常见于久痔体虚或年老患者,此类药物能补中益气、升提固脱,促进痔核回纳。
- 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为补气要药,能升阳举陷、固表止汗,常与人参、白术同用,煎服15-30g,气虚下陷者可加大用量。
- 人参: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大补元气、补脾益肺,适用于气虚重症,可煎服3-6g(或隔水炖服),研末吞服1-2g。
-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能升阳举陷、清热解毒,常配黄芪、柴胡治中气下陷之脱肛,煎升3-6g。
外用中草药
除内服外,中草药外用(熏洗、外敷、坐浴)可直接作用于患处,快速缓解肿痛、出血。
-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煎水熏洗治痔疮肿痛、肛周湿疹,10-30g。
- 五倍子: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研末外敷治痔疮出血、脱肛,1-3g。
- 芒硝:咸、苦,寒,归胃、大肠经,能软坚散结、消肿止痛,开水冲化后坐浴,治痔疮肿痛,每次100-200g。
经典中草药方剂举例
-
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槐角、地榆、当归、黄芩、枳壳、防风。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疏风消肿。
主治:内痔、混合痔属湿热下注者,症见便血、肛门肿痛、痔核脱出。 -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甘草。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气虚下陷型痔疮,症见痔核脱出、肛门坠胀、气短乏力。 -
凉血地黄汤(《外科正宗》)
组成:黄连、黄芩、生地、赤芍、当归、槐角、地榆、升麻、天花粉、甘草。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主治:痔疮出血、肿痛明显,属血热妄行者。
中草药治疗注意事项
- 辨证用药:痔疮证型复杂,需根据湿热、血瘀、气虚等不同证型选药,如湿热重者重用清热利湿药,气虚者重用补气升提药,避免药不对症加重病情。
- 外用有度:外用药物需注意浓度,如芒硝坐浴不宜过久,避免刺激皮肤;冰片、雄黄等有毒外用药需遵医嘱,防止过敏或中毒。
- 生活调护: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酒、辣椒)、油炸食物,多饮水,多吃膳食纤维(芹菜、香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久站,每日提肛锻炼(收缩肛门,每次30次,每日2-3次)可促进肛门血液循环。
- 及时就医:中草药适用于轻中度痔疮,若出血量大、痔核嵌顿、剧烈疼痛或合并肛裂、肛瘘等,需及时就医,必要时手术治疗。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痔疮用中草药治疗需要多长时间见效?
解答:见效时间因病情轻重、个体差异及用药是否对症而异,轻度痔疮(如Ⅰ期内痔,仅便血无脱出)用清热凉血、止血中草药(如槐花、地榆),通常3-7天可见出血减少;中度痔疮(Ⅱ期内痔,脱出可自行回纳)需配合活血化瘀、补气升阳药(如黄芪、升麻),可能1-2周缓解肿痛、促进痔核回纳;重度痔疮(Ⅲ、Ⅳ期内痔,脱出需手法复位或无法回纳)需综合内外同治,可能2-4周,若无效建议及时就医,治疗期间需配合生活调护,避免诱因,以巩固疗效。
问题2:孕妇能用哪些中草药治疗痔疮?
解答:孕妇痔疮治疗需谨慎,禁用活血化瘀(如桃仁、红花)、峻下逐水(如甘遂、大戟)、辛温大热(如附子、干姜)之品,避免流产风险,可选用药性平和、清热凉血止血的药物,如槐花(凉血止血,孕妇适量使用)、地榆(凉血止血、安胎)、白茅根(清热凉血利尿),外用药物可选用五倍子(收敛止血,煎水坐浴)、芒硝(消肿软坚,短期使用,浓度不宜过高),经典方剂如槐角丸中含枳壳、防风等理气药,孕妇需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量,建议孕妇先就医辨证,避免自行用药,尤其妊娠早期更需谨慎。